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1897-1962),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曾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加拿大空军服役。战争结束后,他在大学短暂就读一年,随后专注于文学创作,被西方文学界尊为“现代经典作家”。他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构建了一个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文学世界。
这个世系讲述了从独立战争前到二战后的多个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涉及县内杰弗逊镇的多个社会阶层,人物众多,超过600人。其中,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安斯·本德仑父子运送灵柩的《我弥留之际》(1930)等作品,深入探讨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挑战。《八月之光》(1932)描绘了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中的悲剧,而《押沙龙,押沙龙!》(1936)则聚焦于有罪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家族的命运。《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则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和最终结局。
1949年,威廉·福克纳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他一生贡献的最高荣誉。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以及“约福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讲述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小说完全本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是作者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的又一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