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塔尼地区在15世纪以前享有完全的独立地位,作为公国,它在法国和英国的强大影响之间保持着独特的平衡。然而,这种独立状态在1499年发生了转变,布列塔尼安娜女公爵与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世的联姻,导致布列塔尼的自治权被剥夺,正式迈入了法国的怀抱。
1532年,这一历史进程进一步明朗化,布列塔尼公国正式成为法国的一部分,标志着它从一个独立的国家转变为法国领土的一部分。然而,这一合并并未止步于地理上的改变,1790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布列塔尼公国被重新划分为五个省:Morbihan(现今的阿摩尔滨海省)、Côtes du nord(现名Côtes d'Armor)、Finistère(非尼斯泰尔省)、Ille et Vilaine(伊勒-维莱讷省)以及Loire-Inférieure(1956年更名为Loire Atlantique)。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省份的划分并未考虑其历史和文化上的连贯性。法国政府将其分割成省,这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布列塔尼作为一个独立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身份。这样的行政划分,尽管在形式上强化了中央集权,但也引发了对于地区认同和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
布列塔尼地区是法国西部的一个地区(布列塔尼语:''Breizh'',法文:''Bretagne'',威尔士语: ''Llydaw'',英语“brittany")。布列塔尼族来源颇为复杂。有一部分人是原始高卢族(法文:''Gaulois'')的后裔,另一部分是英国南部的威尔士族的后裔(法文:''Gallois'',英文:''Welsh'',威尔士语:''Cymru'')。由于英格兰族入侵他们往南迁徙,越过英吉利海峡,到达布列塔尼定居。由英国移居过去布列塔尼的民族,他们本身的语言和当地民族的语言很相近,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的融合,成为现代的布列塔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