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考研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考研分享?

本人是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的会计学专业(学硕)师姐。经历过本科时的迷茫、考研时的漫漫时光,也经历了近一年半的研究生生活的洗礼,记录下考研经验,干货送给踏上或者即将踏上研途的师弟师妹们。

提前说明,中央财经大学2021年进行招生改革,取消招生会计学、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招生,改为按大类招生,招收工商管理(专业代码120200)学术型硕士。但是考研初试科目一律不变。所以下面我提到我的考研会计学专业与目前的工商管理学硕等同,本考研经验依旧完全适用。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先说一下我的考研出身,家住黑龙江松花江上,在吉林省的一所普通二本院

校读本科,本科专业会计学。我的考研一志愿学校定位在中央财经大学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从小到大都在北方的小城市生活和学习,很希望换个发达城市体验,在读书阶段去更换地域大概是最低成本、低风险的方案;二是我希望我的学历更上一层楼,把学历从一个普通二本提升至一本研究生,在内卷如此严重的今天也加入到卷一卷行列拔高自己;三是我本科时结识了一些本校研究生,他们就业时会遇到部分单位要求本硕专业同领域的情况,所以我在对会计学专业比较喜爱的基础上,选择继续在会计学领域学习。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就是我的不二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好考吗?

从宏观上来看,22考研1202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报名人数为252人,拟招生人数为27人 (说明:数据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官方数据,此拟招生人数包含推免生,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招生人数为准,此处仅做参考,可能会有调整),约10.71%的报录比,备考阶段肯定是有人认真复习,有人贪玩摸鱼,所以这个报录比还算是可以承受。

从微观上来讲,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都会考数学三、英语一和政治,好不好考我们就主要看专业课的难易程度,中央财经大学的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面的子专业都考827管理学专业课。作为一个一志愿上岸中央财经大学以及辅导过上岸师妹的经验型老师姐,可以负责地告诉那你,中央财经大学专业课并不难,去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去翻阅历史推送记录就会看到,每年上岸的人的分数基本都是分布在120分到140分这个区间的,这就说明只要你正常学,维持120分是很正常的,如果你的理解力更强、学习更扎实、掌握考试答题技巧,考个140分也并非天方夜谭。

从分数线来看,近三年分专业来讲370分+基本都可以上岸,部分专业还有350+就上岸的情况,但是内卷严重,录取分数确实有微微升高趋势,但是请注意,我说的微微升高指的是10分以内波动,今年统一大类招生,但是历史规律基本不会改变,如果能够保证380分就可以说是十分稳。

综上,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硕不难考,可以背水一战。

二、初试经验

数学:

6月底开始正式备考,最先学习数学三,开始学习时是个完全小白,

数学非常差,但是万事开头难,我的数学三的学习顺序是高数、线性代数和概率论,有选择性的观看课,我在初期很喜欢看汤老师,详细好理解,后期我也看过张老师,灵活高效,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的去听别人说哪个课好,而是自己去都试听一下,自然就知道哪个老师讲课风格更适合你。我使用同济大学出版的第七版高数教材,

以及同济大学第六版线性代数教材,

教材习题和教材课后习题很简单,我全部做过一遍,概率论没有看厚重的概率论教材。第二轮数学学习是在8月开始的,我详细地咀嚼了李永乐老师的考研复习全书,这本书是我认为考研必用经典参考书,强烈推荐。后期刷题我主要使用汤家凤1800题

张宇1000题

10月中旬开始刷进20年的真题,那个时候我的分数忽高忽低,是和年份有关,早年题目简单,最近年份难度上升,所以我的最高分是145分,最低分考过110+,最后考研结果是99分,我的教训就是自以为数学学的“不错”,后期基本不太看数学了。建议大家不要自以为是,要每天学习,汤家凤说过他在这个阶段依然每天都会看数学,因为放下了数学的感觉就没了,我在“数学作死行为”之后大彻大悟!

英语:

资料篇

(1)新东方绿皮书

(2)何凯文《长难句》

(3)张剑《真题解析》

(4)《新题型30篇》(和张剑真题一个系列)

(5)《考研1号作文160篇》

(6)张剑《最后五套卷》

(7)何凯文《时文精析》

时间安排篇

(1)6月份:背单词和看长难句

单词书我觉得用什么都可以,只要坚持背了。背单词贯穿整个考研过程,前期比较痛苦,我大概是1个月把单词背了一遍,这么多年我背单词的方法都是在草稿纸上一边写一边记,个人不推荐口头拼读这种背法,感觉慢且费时间。扇贝我是零碎时间背,刚开始时混眼熟,以书本背为主。到了后期所有单词都比较熟了,就是用来巩固。

每天看长难句三四句吧。我就是在书上看看,自己画成分出来而已。建议不要用里面的真题长难句,可能会影响后期做真题。

(2)7月份:做真题阅读,背单词

我知道很多同学会用张剑150篇,我也做过但是真的….没啥用。后来在论坛上看了看帖子,直接做了真题。我也是根据论坛上的方法,真题循环做。第一遍直接做,写在张纸上,做完就对一下答案,不看解析。第一遍大概一个月吧

(3)8月-9月份:真题阅读第二遍

这一遍算是认真地做,做完看答案、看解析,对比第一遍做的,看看思路有什么区别没有。同时!做完以后把阅读的文章读一遍,画出长难句的句子成分,自己翻译上,再对照答案的翻译。有不懂的单词抄写在小本子上,再读一遍。等于做一篇阅读读两遍。这一遍最详细,时间花得长,大概2个月。这个过程也相当于把翻译解决了。

(4)10月份:真题阅读第三遍,做新题型

第三遍比第二遍快,我是先读一遍文章,这个过程中把第二遍的长难句和单词复习了,然后再做一遍题。再把这次的错题和第二遍的对比分析。

新题型我是直接用的真题,但是10几天做完一遍后感觉很没底,又买了本新题型练习。个人感觉30篇还是不错的,不过重点是做完后要把三种类型的新题型分类整理出自己的重点、答题方法。

(5)11月:开始背作文,间接性写完型。读真题阅读

作文我是背的范围,大概三天背2篇,一大一小,背完你有时间也可以默写一遍。作文我也没什么窍门和经验,大概背了12年的真题吧,就有了不少储备了,但是要把这些作文背得很熟很熟很熟。

这个时候真题阅读文章我就是用来读着保持语感,练习长难句翻译的了,读完也会再做一遍题目。之前不是留了四套吗,11月份我做了两套,检测会不会比以前提高,这时候是除了作文以外严格把控时间练习。

完型经常有同学放弃,我是觉得做一篇也就十几分钟,大概三四天练习一篇,花不了很多时间,一直持续到考试前。

(6)12月:作文整理自己的模板,写了五六篇完型

11月份背的作文足够你整理出自己的模板了,比如哲理类文章,社会热点类文章有什么句子可以套用。形成自己的模板比死记硬背一些书上的模板好用一百倍,12月份要加强作文训练,我是大概两天写一篇,也就是四天写了一大一小,把自己的模板用上。

12月上旬又做了一套真题,同时做了大概两套张剑的预测题,这次是严格按照考研时间,完整做完。做的过程中感觉哪个部分有欠缺再回头去补。

中旬做了最后一套真题加一套预测题。

总的来说就是分版块训练,阅读、新题型、完型、翻译、大小作文,各个攻破,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阅读,用的时间最长,每个阶段配合其他一个部分复习,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

政治:从7月暑假开始听徐涛的强化班,徐涛老师讲的课很好,很容易理解(基础班不要听),买的是徐涛的核心考案,做的是1000题。核心考案,有四个部分,马原,毛中特,近代史,思修。四个部分我都听完了,建议大家不要听思修部分,浪费时间,纯纯靠后面背诵就行。

暑假我很散漫,每天只看了一节政治,这太慢了,暑假一定要认真搞学习啊,要不然开学进度是真的赶。虽然很多人突击政治也考得不错,但是我考政治的时候很多选择题不会做,这些东西都是基础不牢固导致的,如果我基础很好题目怎么偏也是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来的。

核心考案和1000是有点出入,毕竟不是配套习题,当时我买的是1000题的纸质版,到后期我才在微信小程序上使用刷题的,我觉得小程序更好用,可以随时做标记错题并复习,上面还有一些做题目的自己总结的记忆口号可以借鉴。微信上一搜考研政治小程序出来很多,都很好用的拼单的话很便宜。推荐大家用小程序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后期腿姐,徐涛,肖爷爷的几卷套都会出来,不用等快递就可以做,反复刷很有效果。

前期的政治任务我感觉蛮轻松的,就是听听课,做做题。到了后期才是真正拉分的时候。我听了腿姐的冲刺班很好,(腿姐的技巧班也好,但是我没有时间了),后期背诵的时候我没有跟徐涛了,因为我买了徐涛的感觉不适合我,我的同学一直跟徐涛老师的也有考80多分的,所以跟哪个老师其实差别不大,还是看自己学的咋样。

11月就是真正的背诵时间了,我买的是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11月1日开始腿姐每天都有带背,怎么使用这本书她也会有说明,跟着她就好。

12 月份, 背诵肖四或者腿姐总结的资料都行,我当时背的是两者的结合版,那个时候网上很多总结的资料的,多去b站上,微博考研超话博主那里看一看。不要担心时间太少,大家都是10、20天开始背这个的,抓紧时间背就行,考场上实在不会就编一点再抄点材料,不空着多写点,字好看点,分不会低。

一定要买肖爷爷的肖八,肖四,提前预售买起来,后期到得比较快。(有人说肖爷爷没压中,我不觉得诶,我觉得肖四的答案很多都可以套,反正我做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什么思考,就算是我没背过的原理,我也根据平时背的写了一大堆)我的肖四到得很慢,我等不了,就在网上找了资源自己打印了。卷子的解说可以去x站听很多政治up的,选择题的解说蛮好使的,肖八我没有做后面的问答题,只做了选择题,然后去小程序上反复刷,搞懂知识点。肖四很重要,可以模拟考试然后打分更正。

大家一定要在考前买几份政治的答题卡,注意下格式,要不然考场上的格式丑的出奇,考试的时候我就是拿卷子横着当尺子来保持我的字不会写歪,不要拿铅笔画横线这样真的浪费时间。

专业课:我是10月初才开始学习的,中央财经大学的827管理学专业课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第十三版罗宾斯教材。我在复习之初就了解到了这本书的厚度,知识点的繁杂,考试时也可能会超纲考到周三多教材的知识点。

当时时间紧迫,我放弃一页一页啃教材,而采取走捷径的方式,通过新祥旭往年高分上岸的两位直系师兄师姐,获得了一手的专业课考研笔记以及做好了答案的考研真题,我按照他们的指导,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一轮学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这门专业课对记忆量要求很大,我也缺乏十分详细的一对一指导,所以难免也有很多困惑的时候,只能翻书寻找答案。专业课复习很晚也导致我后期数学学习时间极少,难以平衡,数学本来是我的优势,可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合理,我成功地把它变成了我的劣势!专业课倒是取得了成功,考场上遇到了历史上从未出过的10分计算题型,我一笔没动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130+分的好成绩。因此大家务必吸取我的教训,专业课早点开始,有条件的话可以多与直系师兄师姐交流一下,真的可以事半功倍。

三、复试经验

我复试阶段是9人进入复试,录取7人,腾讯会议+zoom软件线上面试复试。

面试时有6位导师随机提问,由英语和专业课两部分构成,英语偏向于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专业,为什么考中央财经大学,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等常规题目,专业课提问以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老师会准备几十个信封,我随机说出一个数字,老师就会拆开该标号信封读题,我进行口述作答。此外,老师也可能会问部分自由题目,比如自由出题,题目可以是专业方面的,也可能是日常的,比如询问性格、爱好等。中央财经大学的复试氛围我给五星好评。

建议提前至少要两个月准备复试,准备时间越长越充分,只需要参考官网教材就可以,面试基本是问答形式,不会让你写会计分录之类,所以复习的侧重点放在简答那种问答题题型上,初试那么久都熬过来了,提早准备复试,最后再冲一冲就上岸!

四、给师弟师妹的寄语

中央财经大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年半的时光里,我感受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还记得研一寒假,家乡疫情严重,过年没能回家,导师就叫上我,和他们一家三口一起吃年夜饭,幸福满满。读研后有更好的平台,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去展现自己和提升自己,当你站在一个优秀的平台上时,身边就都是优秀的人,一切都会良性循环。

战至终章,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与你一研为定,共赏璀璨星光,也不负光阴,就是最好的努力,更优秀的自己在未来等你,未来可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