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2
我们理想当中一个国家的商业大亨与另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碰面的场景是怎样的?庄严、肃穆、有专门的警卫人员严阵以待?
这些在美国石油巨头哈默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见面时都具备了,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哈默并非是受邀前来,他是骗过特工,自己混进宴会的。
是什么让年迈的石油大亨抛却矜持,一门心思的混进宴会?原来,哈默这次混进宴会,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能与邓小平见面。
一、不按常理出牌的哈默
其实,哈默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事情并非偶然,他不按常理出牌的例子得从哈默与苏联的故事说起。
虽说哈默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巨头,
但是商业并非是哈默的本专业
,哈默本来是就读于医学院的学生,子承父业,在医生父亲的熏陶之下,哈默本该走上自己的医学之路,毕竟他连医学博士的学位都拿到了。
要知道,在美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是非常艰难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哈默的医学天赋。然而,哈默在自己踏上医学征程的时候,命运"拐了个弯",从此他与商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好心有好报",或许很多人觉得这句话差强人意,
毕竟没有真正见到"好报"的效益
,使得很多人认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是一句马后炮。
然而,我们从哈默的成功之路中,可以深刻了解"好心有好报"的意义。原来,1921年,哈默大学毕业了,此时美国的"头号敌人"苏联并不太平,斑疹、伤寒似乎各种流传病在这块土地上肆虐。
"医者仁心",
哈默在有所考虑之后
,决定用积蓄买下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军队的物资及野战医院设备。
当时哈默的初衷一方面是想要尽可能的帮助苏联改善、甚至解决流行病问题,另一方面是想要将苏联的流行病等问题作为自己医学能力成长的磨刀石。
正是由于这次与苏联的合作,
哈默从此踏入了一个愈加广阔的世界
。真正来到苏联之后,哈默发现在偌大的苏联,粮食并不充足。
如果说流行病是当时苏联政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那么,缺少粮食便是苏联政府所面临的持续问题。
哈默的脑子很是活泛,
他知道苏联所面临的粮食问题
。对于被美国百般封锁的苏联来说似乎是无解的,但是,这对于哈默来说,正是开展两国贸易的好机会。
于是,哈默趁此机会找到了当地苏联政府的官员协商,他说"我可以用船给你们运来粮食,只要你们往船上装上能在美国出售的货物。"
这对于苏联来说,既能够把自己的货物外销出去,又能够获得大量的粮食,暂时解决粮食问题,何乐而不为?
于是,
哈默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苏联的官方支持
,从美国出发,目的地是苏联的百万蒲式耳小麦成了哈默与苏联官方的第一次交易。
有了好的开头做前提,哈默与苏联的合作进一步发展起来。哈默在与苏联的合作中确实吃到了甜头。
而苏联官方亦不想放过与哈默这个"美国佬"的友好合作,
甚至为了便是自己的友好
,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列宁亲自接见了哈默。
甚至给了哈默选择苏联国家特权的机会。固然这其中不乏苏联政府对于哈默的看重,但是,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当时的苏联政府在内忧外患交织的处境上尤为艰难,而此次与哈默合作似乎成了苏联政府破局的关键之一。
就这样,拿到苏联石棉开采权等两项贸易的哈默成为苏联与美国外贸交易的桥梁,而哈默一跃成为众多美国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
从此,
哈默与苏联的故事开始不断更新
,哈默甚至在苏联这片土地上停留了9年。而正是与苏联的渊源。
使得那个原本20出头的小伙子哈默迅速在商海中崭露头角,在自己的努力,自己苏方的支持之下,哈默成为西方有名的大商人。
哈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我们从他能够主动买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物资中的野战医院装备运往急需的苏联,便可知一二。
所以,在哈默依靠苏联这棵大树发展起来之后,哈默并没有忘本。他在苏联无数次危难之中,尽自己所能帮扶。
我们并不否认是苏联成就了哈默,但是,我们也毫不怀疑,
正是由于哈默无数次反哺苏联,
才使得双方关系无比的密切。
哈默的不按常理出牌,使得他不远万里,从美国奔赴了苏联,哈默的敏锐洞察力使得他
从一位初出茅庐的医学生华丽转身。
所以,不按常理出牌的哈默,能够做出骗过特工混进宴会,只为能与邓小平见面的"大事",并不奇怪。
二、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既然,哈默已然是被美国总统接见过的商业大亨,按道理来说,哈默在美国的"名利场"已然是如鱼得水。
为何哈默想要进入美国为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准备的宴会需要"做贼"?这就要从当时的国际形势说起了。
在当时,
中美关系在双方政治考量之下有所缓和
,在通过乒乓外交的彼此试探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快速发展着,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美国,已然成了中美双方进一步破冰的关键。
然而,中美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能够更上一层楼,离不开苏联方面的"努力"。哪怕同属于共产主义,哪怕中国比苏联要弱小,但是,中国要做一个独立民主的国家。
并不是苏联"指哪里打哪里"的傀儡,在中国的"违背"之下,
中苏关系一落千丈,
甚至朋友都做不成了。
苏联是美国的"头号敌人",美国又何尝不是苏联的心腹大患。自建国以来,中国政府便与扶持台湾方面的美国关系并不好。
甚至,
站队苏联的中国时常与美国敌对
。然而此时的中国已经全面得罪苏联,与美国方面破冰,成为中美双方共同的考虑。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的考量,在接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大型宴会上,与苏联交好的美国石油"大佬"哈默成了不被邀请的存在。然而,不被邀请就不来,并非是哈默的行事方式。
此时的哈默对于中国可是非常好奇的,
冲破藩篱之后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
中国的共产主义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对于曾在苏联呆了多年的哈默很是重要。
于是,思索再三之后,哈默带着自己的夫人奔赴了美国政府在休斯敦为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准备的大型接待宴会。
要知道,此次接待宴会并非是风平浪静的,在哈默抵达之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已然经历了一次来恐怖组织三K党的暗杀。1979年2月2日,傍晚6点,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正准备前往美国政府所安排的休斯敦宴会之时,突然有一个陌生人妄想穿过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警卫员,奔向邓小平。
然而这位凶徒的计划注定落空,
在中美双方的保护之下,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平安抵达宴会厅。但是,这是有了这次前车之鉴,这场休斯敦宴会的安保愈加严密。
换一句话说,哈默混进去尤为不容易。那么,哈默到底是如何在不被邀请的情况下混进去的呢?
混进宴会厅,去见邓小平,并非是哈默的一时冲动,
而是"蓄谋已久"
,所以,在哈默的百般努力之下,他终于找到了"走后门"的窗户。
在当时美国总统特别贸易代表鲍勃·斯特劳斯的帮助下,哈默与夫人得到了一张美国政府为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举行盛大集会活动的入场券。
然而,
有入场券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罢了
,哈默与夫人进去宴会活动的路走得非常的惊险,他们遇到了重重关卡。
那么,哈默是如何机智的抵达宴会活动现场的呢?淡定自若的"装傻",一本正经的"哄骗"成了这次哈默抵达宴会活动现场的"两宝"。
原来,当哈默遇到特工询问自己的名字的时候,
他一本正经地将自己的真实姓名上报,
在面对特工对于名单上没有自己名字的质疑之时,他淡定自若地"哄骗"可能是漏掉了,一定在里面。
甚至,当面对特工严词:"你们可以进去核对一下名单,但是如果没有你们的名字,你们就必须马上离开这里。"
哈默仍旧很淡定地指出了一个自己认识的名字,他甚至兴高采烈地说:"啊!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罗伯特·麦吉是我们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的一名高级执事,是他同白宫安排我来这里出席宴会的。我的票肯定也是错误地以他的名字发出来的。"
就这样,
哈默一层又一层地蒙混过关,
最终等来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以及中国代表团。当看到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之时,哈默知道这一次自己来对了。
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翻译员介绍哈默时,邓小平亲切地握住哈默的手说:"我们都知道你。你是在苏联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列宁的那个人。现在你可要来中国帮助我们呢。"
哈默求之不得,但是,
他并未被热切地邀请冲昏了头脑
,而是询问"可是据我了解,你们不允许私人飞机进入中国,而我年纪太大,不乘坐商用飞机。"
以此得到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为他的到来安排好一切的承诺。两个月之后,中国领导人再一次与哈默握手,只不过,这一次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哈默援助中国发展,与中国实现共赢之时。
为什么哈默会跨越层层阻碍,冒险来参加不被邀请的宴会?为什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邀请哈默前往中国的土地?或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