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构造体现了什么思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2
故宫600岁生日就要到了,作为一个古典文化的爱好者,借此文章献给故宫600岁华诞;对于故宫肯定有千人千面的观点,历史学家从故宫中看到是厚重的历史,文学家从故宫中领略到是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文物学家则看到的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而我看到却是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的精华。

故宫相对于其它世界四大名宫来说,更像一个含蓄的国人,看似低调、内敛,但是每一处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故宫给人第一印象就是黄色琉璃瓦,青白石底座,红色围墙,蓝色护城河,是一个宫中有宫的独立生态体系和生活空间。 故宫在整体、布局、空间、色彩上巧妙地对比手法既衬托出皇权尊严,又达到景观和谐统一;例如天安门下小屋对其有烘云托月的作用,低矮连续的回廊衬托出太和殿的高大,金黄色琉璃瓦与青绿色檐饰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更加金碧辉煌,繁琐的雕梁画栋与单色红墙色调形成一种繁简对比,简单而不简约,方型的门与弧形的金水桥将中国古代外方内圆为人处世哲理体现的淋漓尽致。

要想深度了解故宫,必须了解堪舆风水学,很多人一想到堪舆、想到风水,第一印象就是迷信;笔者不否认风水学有相当一部分是迷信的学说,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科学学说;因为古代是没有建筑这门科学的,将那些人工巧匠都归纳到堪舆风水系统内;所以说堪舆风水学说包含了古代千年建筑、设计、勘探等经验智慧的总结。
故宫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知识,堪舆风水学同样是一部鸿篇巨制,不是几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笔者将堪舆学中具有科学性部分,深入浅出地归纳了一下,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我们来了解一下堪舆学,堪舆学与现代建筑科学简直是一脉相承,这些原则在现代科学体系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解读,其中包括整体系统原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因地制宜原则(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依山傍水原则(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观形查势原则(勘察山形地势)、水质分析原则(优化水环境)、坐北朝南原则(最大限度采光避风)、改造风水原则(优化生态环境)等等。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故宫在设计、建设、布局过程中都有体现了哪些思想呢?故宫是皇家建筑,其最突出的当然是“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思想,我们从故宫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故宫之前的名字叫紫禁城,按照易经中星宿排列,青龙代表东方,白虎代表西方,朱雀代表南方,玄武代表北方,位居中央的就是北极星,又称紫微垣;皇帝是九五之尊,龙的化身,当然理应居住在天下的中心,在天空对应着也是中央位置,相当于天上的“紫宫”,所以皇帝居住的地方就叫紫禁城。 中轴线的设计更是彰显皇权至上的原则,贯穿北京全城的中轴线以及左右对称的布局是中和思想的体现,皇帝理政的三大殿及后三宫都坐落在中轴线上,古人将乾看作阳,也代表天,阳也是君主和皇帝的象征,皇帝刚健中正,离不开阴六爻的发挥,故将皇帝后院设立为六宫,东西六宫也代表天上十二星辰,寓意皇帝愿意以中和治理国家,以求天下太平,长治久安。

太和门前环绕的金水河,外形就像古代弓箭的弓一样,箭就是中轴线,这表示这皇帝受命于天,君权神受等思想,皇帝是代表上天来治理国家的,紫禁城的建筑群与天上日月星辰相对称,拱卫皇帝的紫薇中宫,充分显示出皇帝受命于天,天人合一等思想。 此外,紫禁城建筑中还处处体现神人以和的思想,君主是身的象征,神通过人来治理国家,协调神与人的关系至关重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和,乾清宫代表天,坤宁宫代表地,那么交泰殿就是天地,神人沟通协调的地方;这三个宫殿敲门地将天地人事铸成一体,上感天,下应地,中位于人,神人以和,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道家哲学思想,故宫的布局理念至今听起来仍然很有道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也包含着古代最朴素哲学理论,其规划布局及内部设计都遵从了古代五行学说,这也是我国古代最素朴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古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可分为阴阳,指的是男为阳、女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单数为阳、偶数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故宫在整体布局上讲究阴阳调和,左右对称。 故宫宫殿名字取自于《易经》,故宫的后门为玄武门,为了避讳康熙的“玄”字,后改为神武门,金水河成弧线形横贯东西,在古代环境理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种立下模式,按照其五行相生的理论,起名为金水河,意为金生水,这也是五行学说在紫禁城中利用具体体现。

儒家哲学说运用,故宫在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哲学说,前朝(宫殿)、后市(市场)、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儒家学说突出的是“中”“和”字,这受《中庸》影响的;从故宫宫殿的名字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故宫中不少建筑取名,也多使用“和”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做事情要不偏不倚,才能恰到好处,统治者认为君惠臣忠,才能国泰民安,其统治才能繁荣昌盛,江山永固。

建筑是人类文化、文明、艺术、思想的结晶,世界上许多古代文明都凝聚在建筑上,我国故宫也不例外,故宫无论在建设布局、建筑设计、都体现了中和、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神人以和等封建文化思想。透过故宫看到的不仅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恢弘壮丽的建筑,更能体验出中国数千年来文化思想丰厚的底蕴,故宫就是一部历史的见证者,一个文化宝库,一个民族传承有序的见证者。
第2个回答  2020-10-22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面积1400㎡。[1]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前檐设仙楼。

殿前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14位皇帝的寝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清代康熙以前沿袭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增强。[1]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
中文名
乾清宫
外文名
The 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
地理位置
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
气候条件
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4.1-10.31:08:20-17:00;11.1-3.31:08:30-16:30(故宫)
历史沿革
共10张
乾清宫
乾清宫始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永乐二十年(1422年)闰十二月、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二月三次毁于火,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重建,三十二年(1604年)三月成,直至明终。
清易明后,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重建,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成,规制较明代略小,暂为后妃居所。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按明代规制重建,十三年(1656年)七月成,开始作为清代皇帝寝宫使用,但工程质量低下,十七年(1660年)三月后放弃使用。其后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建,其中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重修,去掉左右斜廊,将围廊改为穿堂,面宽由七间变为九间;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遭受火灾,三年(1798年)春,依旧制重建,同年十月完工。[2]
明至清初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凡九简,有上有下,上下共置牀二十七张,天子随时居寝,妃、嫔得以次进御。”康熙六十一年,玄烨崩逝。按典制,梓宫奉安放乾清宫。雍正即位,本应居住乾清宫,但因乾清宫是“皇考六十余年所御”,雍正皇帝居此宫“心实不忍”,“意欲居于月华门外的养心殿”。养心殿在清康熙年间是宫廷作坊—造办处所在,雍正命重新修葺并移居养心殿。他在此“守孝二十七月,以尽朕心”。以后乾清宫便成为皇帝召见和选派官吏、批阅奏报,处理日常政务和举行重大赐宴活动的场所。[3]
明朝末年乾清宫发生过有名的“红丸”、“移宫”两大案件。所谓“红丸案”,就是明末泰昌帝(朱常洛)在这里吃了“红丸仙丹”而致死。“移宫案”,则是泰昌帝死俊,一部分大臣强迫泰昌皇帝的宠妃李选侍搬出乾清宫。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直入紫禁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在乾清宫写下了绝命诏书,命住在坤宁宫的皇后自尽,把住在昭仁殿的昭仁公主砍伤,自己则仓皇逃跑,吊死煤山(景山)。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还捣毁了乾清宫正中悬挂的“敬天法祖”匾额。[3]
清代,每年凡元旦、万寿节等节日,都要在乾清宫举行赐宴活动,唯有千叟宴规模最大,场面最盛。康熙六十一年春,召集叟老千余人,宴燕于乾清宫前,赋诗并赐众叟寿仗。乾隆五十年正月,弘历为庆祝国家殷实富足,在乾清宫举行的千叟宴比康熙时规模更大,有三千耆老入宴。“入宴者赐如意、寿杖、朝珠、绸锻等物,盛况非凡,礼节繁缛。[3]
第3个回答  2020-10-22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菱花隔扇门窗。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作为明朝皇帝的寝宫,自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十四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十余个宫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时,企图勒死他的“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泰昌皇帝妃李选侍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


  内部结构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朝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