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海鱼比淡水鱼刺少很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7-25
为什么说淡水鱼刺比海鱼多?
事实上淡水鱼的鱼刺真的都比海水鱼多吗?答案是否定的。这要具体的看是哪种鱼,有的淡水鱼比海水鱼的刺还要少,而有的海水鱼比大多数的淡水鱼的刺都要多
鱼的刺多少与它生活在海水还是淡水中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是什么决定了它的刺多刺少呢?有三个因素。
01 演化
从进化的角度上看,动物的骨骼进化是趋于减少的,因为过多的骨骼反而不利于动物的运动。而像鱼刺比较多的鱼显然就是比较低级的鱼类,而鱼刺比较少的就是进化的比较高级的鱼。
02 环境
海水中水的压力相对比淡水要大,所以,海水鱼需要更强壮的骨骼来支撑身体,而淡水鱼由于水压较小,所以骨骼相对来说更细小更多一些。
03 天敌
淡水鱼的生存空间中,天敌比较的少,所以它们很少会主动逃生。但是,海水鱼就不同了,它们都是食肉动物,而且会啃食对方。所以,较少的骨刺有利于它们的身体摆动,以方便及时的逃生,而淡水鱼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总结
并不是所有的淡水鱼都是多刺,也不是所有的海水鱼都是少刺的。而刺多刺少与它们的种类以及生存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相对来说,我们吃的海鱼大都以肉食的海鱼为主,它们相对高级一些,它们只通过主刺就能控制身体,而我们常吃的淡水鱼则相对低级一些,它们需要更多的骨刺来让全身的肌肉可以发挥作用。
第2个回答  2020-07-25
刺应该是除了脊柱、支鳍骨、肋骨等骨骼外的肌肉之间的小刺,这种刺称为肌间骨。
鱼类学上的解释是: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是由肌隔的结缔组织骨化而成的细刺状骨骼,多见于低等真骨鱼类(硬骨鱼类),通常比较高级的鱼类没有肌间骨。
常见的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鲤鱼都属于鲤形总目,在进化上就属于比较低等的真骨鱼类,而常见的海鱼,鲈鱼、石斑鱼、鳜鱼、大黄鱼等就属于鲈形总目,属于比较高级的硬骨鱼类,刺通常都比较少。
因此,淡水鱼比海水鱼刺少应该是一种长期的生活经验带来的错觉~追答

刺应该是除了脊柱、支鳍骨、肋骨等骨骼外的肌肉之间的小刺,这种刺称为肌间骨。
鱼类学上的解释是: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是由肌隔的结缔组织骨化而成的细刺状骨骼,多见于低等真骨鱼类(硬骨鱼类),通常比较高级的鱼类没有肌间骨。
常见的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鲤鱼都属于鲤形总目,在进化上就属于比较低等的真骨鱼类,而常见的海鱼,鲈鱼、石斑鱼、鳜鱼、大黄鱼等就属于鲈形总目,属于比较高级的硬骨鱼类,刺通常都比较少。
因此,淡水鱼比海水鱼刺少应该是一种长期的生活经验带来的错觉~

第3个回答  2020-07-25
因为海鱼在海里,然后活动空间比淡水鱼大,而且呢,海里面的很多成分有腐蚀骨骼的,一个功效可以让海鱼慢慢的就可以,不需要骨骼的存在。
第4个回答  2020-07-25

为啥海鱼比淡水鱼刺少很多,因为你搞错了,并不是所有的海鱼都比淡水鱼的刺少,只是经常吃的海鱼都是刺比较少的海鱼。

第5个回答  2020-07-25
我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说海鱼比淡水鱼刺少,例如带鱼也是海水鱼,刺儿就很多,而泥鳅属于淡水鱼,但是鱼刺并不多,所以说各种鱼类是为了生存逐步进化出来的,也是为了适应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一种骨骼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