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有谋无断”刘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刘表字景升,是山阳郡高平县人。少年出名,被人称为八骏之一。身高八尺多,体貌魁伟,以大将军掾的身份任北军中侯。灵帝死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

摇摆不定,乱世求存

当时山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刘表也集中兵力屯军襄阳。袁术在南阳与孙坚联合,要袭击刘表的荆州,派孙坚进攻刘表。孙坚被流矢射中而死兵败,因此袁术不能战胜刘表。李傕、郭汜进入长安,想联合刘表作为外援,便任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爵成武侯,假节。

献帝定都许县,刘表虽然派遣使节朝贡,然而还与北面的袁绍互相连接。州治中邓羲劝谏刘表,刘表不听,邓羲便推辞有病而退身,在刘表在世时一直没有出来。

收买人心,荆州称雄

张济领兵进入荆州地界进攻穰城,被流矢射中而死。荆州官员对此全都表示祝贺,刘表说:“张济是因为处境困难而来荆州,作为主人我没有礼待他,以至于刀兵相向,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贺。”派人收那张济得部众,张济的部众听说刘表对张济的态度非常高兴,便服从刘表的收纳。

长沙太守张羡叛变刘表,刘表围攻他连年不能取得胜。张羡病死,长沙郡又立他的儿子张怿,刘表进攻并吞并了张怿。向南收取了零陵、桂阳等郡,北面控制了汉水下游地区,统辖土地方圆数千里,精兵十多万。

坐观成败,贻误战机

当时曹操与袁绍正在官渡相持,袁绍派人向刘表请求援助,刘表嘴上答应却不派兵,也不帮助曹操,而想保存江汉间的领地,观天下变化。

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对刘表说:“豪杰群起争夺,袁曹两雄相持,天下举足轻重的关键在于将军您的态度。将军若想有所作为,可以趁他们争得疲惫的时机起兵,如果不想这样做就应该在他们中间选择一个依附。将军拥有十万精兵,却安坐而观望,既不帮助贤能的曹操,又不愿支援袁绍的请求,这样两个人的怨恨必然要集中在您的身上,你想保持中立而不可能。以曹操的英明智慧,天下贤俊之士全都依附他,其势一定能够战胜袁绍,然后再举兵进攻江汉之间,恐怕将军您不能抵挡。所以为将军考虑,不如以荆州依附曹操,曹操必定重重地感谢您。不仅你自己长享福祚,也会给子孙造福,这是万全之策。”

刘表的大将蒯越也劝他降曹,刘表仍然狐疑不定,便派遣韩嵩到曹操那里观察虚实。韩嵩回来后极力陈说曹操的威德,劝刘表派遣儿子入朝为人质。刘表怀疑韩嵩反过来做曹操的说客,大怒想把韩嵩杀掉,又用严刑杀死随韩嵩到曹操处的官员,知道韩嵩没有对他怀有二心,才停止了审讯。刘表虽然外貌儒雅,而内心却猜忌多疑,就像这件事一样。

恩厚不用,刘琮为主

刘备投奔刘表,刘表虽然厚待他,但是不能利用他的才能。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讨刘表,军队还没有到达,刘表就病死了。

起初刘表及妻子喜爱小儿子刘琮想让他做为继承人,而蔡瑁、张允等人为刘琮一派,便让长子刘琦出外任江夏郡太守,众人便尊奉刘琮继承了刘表的地位。

不义之人,不忠之臣

刘琦与刘琮因此结下仇怨,蒯越、韩嵩以及东曹傅巽等人劝刘琮依附曹操,刘琮说:“如今我与诸位据有整个楚国的故地,守着先父留下的基业,来观天下之变,有什么不可以呢?”

傅巽回答说:“叛逆和忠顺要符合大体,力量强弱受一定因素制约,身为人臣而抗拒人主,这就是逆;以刚占据不久的荆州来抗拒朝廷,力量的强弱并不相当;以刘备而与曹操对抗,也不是对手;三方面我们都处劣势,用它来对抗朝廷的兵锋,这是必亡的道路。将军自己估量一下与刘备比怎么样?”刘琮说:“我不如他。”

傅巽说:“如果认为刘备不能够抵御曹操,那么即使保有楚国故地,也不能够保全自己;如果认为刘备可以抵御曹操,那么刘备也不会甘心屈居将军之下。希望将军不要再迟疑了。”曹操大军到达襄阳,刘琮献州投降,刘备逃奔夏口。

曹操任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被封列侯的有十五人。蒯越为光禄卿;韩嵩任大鸿胪;正邓羲任侍中;刘先为尚书令;其余的人也大多做了大官。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