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融资新平台 服务昌平新发展 北京畅融工程昌平区专场活动成功举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2020年11月10日,为全力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部署,推动金融服务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暨“两区”建设,搭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常态化对接机制,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和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北京畅融工程——搭建融资新平台、服务昌平新发展”活动在昌平区中国石油 科技 交流中心举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郝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刘玉苓、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副区长张念木等领导出席会议。昌平区国企、民营、小微企业等60多家企业代表、30多家金融机构代表以及昌平区20家政府职能部门近150人参加了活动。

  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业已成为北京市的第一支柱产业。前三季度,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244.5亿元,同比增长7.0%,高于GDP增速6.9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36%,全市普惠小微贷款、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6.1%、11.7%。9月份,北京地区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9%,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73%,企业融资成本再创新低,金融业对稳定全市经济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昌平区作为北京的新城和科教新区,是致力全国 科技 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之城。按市委、市政府的发展规划,昌平区将在生命科学园重点布局医药 健康 产业,在未来科学城重点布局能源 科技 产业。2020年,昌平区通过精准助力企业渡难关稳发展、率先启动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着力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发展等举措,在金融助力防控复产、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郝刚同志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资本账户开放、支持外资金融机构获得更多业务资质、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强化金融 科技 的优势地位、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支持保障功能、优化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等七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北京市推动 “两区”建设的有关金融政策,并在致辞中指出,市金融监管局自去年2月以来,牵头实施北京畅融工程,立足本市“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突出首都“高精尖”产业特色,聚焦科创、文化、民营、小微及外向型企业,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常态化对接机制,按年度、季度、月度、每周的频率,根据不同主题安排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旨在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语言体系不匹配、融资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郝刚同志强调,此次活动是“畅融工程”第99场活动,结合今年金融助力防控复产、稳企业保就业,特别是下一步服务“两区”建设,邀请30余家金融机构,结合各自产品特色,为60余家优质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产品对接服务,希望通过本次对接会,实现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有效对接。

  刘玉苓同志在致辞中提到,今年6月,人行营管部会同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北京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行动方案》,旨在用好货币政策“两项工具”,支持优先保障类、重点保障类和普惠保障类“三类企业”,建立“市级部门协调、市区两级联动、政银企对接、金融机构落实”四项机制。下一步,围绕金融让利和保市场主体,金融管理部门将重点抓好两项直达工具的督查督办。将保市场主体和向实体经济让利作为工作核心,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重点确保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有序开展北京自贸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方案批复后的政策落地和宣传工作。指导市场主体切实将便利化政策用好用足,持续释放改革政策红利。

  张念木同志在致辞中表示,昌平区通过协调区内金融机构强化落实“京16条”“京19条”等政策要求,用足用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金融政策工具,瞄准实现“提速、增量、降价、扩面”,着力助力区内企业渡难关、稳发展、保就业,推动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下一步,昌平区将做好与国家和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对接,以“两区”建设为引领,创新发展环境,优化发展平台,打造北京医药 健康 产业的“核爆点”,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结合国家碳减排部署和绿色发展要求,加强能源领域 科技 创新和产业布局研究,深化与企业对接合作,用好政策优势和市场机制,推动“能源谷”建设取得新突破;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高水平推动沙河高教园区发展,搭建服务平台,汇聚各方力量,努力发挥更大效益。

  此次活动为昌平区各类重点企业与优质金融资源搭建了全方位的交流对接平台。昌平区金融服务办公室、生命科学园管委会与人民银行营管部跨境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昌平区金融助力稳企业保就业,服务“两区”建设。储蓄银行、华夏银行、晨光昌盛等金融机构与多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截至目前,“畅融工程”已举办99场对接活动,包括2场年度活动、5场季度活动、24场月度活动、68场周活动,累计服务金融机构2100余家次,对接企业3700余家次,参加人数超过9700人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