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2-24
放大镜,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目录原理原理图放大镜应用
原理首先说明几个概念: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汇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与光心(凸透镜的中心)的距离是焦距。当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以内,呈一个正位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1倍至2倍焦距之间,呈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仃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呈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我们使用放大镜时,是把物体放在焦距以内,这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便是物体放大的虚像,而且放大镜离物体越远,虚像越大(在1倍焦距以内)。
放大镜原理图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放大镜的放大率Γ=250/f'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 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
图1凸透镜放大原理(实象)
注:f-焦距,F-焦点
由图可知,当物体处于2F一F之间时,所成的像有放大作用,且越是靠近F点其放大倍率越高。例:如图AB和CD是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经凸透镜成像后,分别成像是A’B’和C’D’。由于CD更靠近F点,所以像C’D’>A’B’但事实上操作起来,由于物体须在2F一F之间,所以距离放大镜较远。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要用附加设备才能使之正立,不容易直接视像,但通过光屏能接受到,我们称其为实象。所以手持放大镜不采用此种放大原理。
图1-03凸透镜放大镜原理(虚象)
图2
注:f-焦距,F-焦点
当物体在F以内时,经过凸透镜的光线是发散的,不能另一侧会聚成像,如图2,AB不能在对侧成像。但当人眼通过凸透镜看物体时,由于发散光线反方向会聚的原因,在物体的一侧,仍能看见该物体的像,也具有放大效果,正立的像,这种像不能用光屏接受到,我们称之为虚象,如图AB不能在对侧成像,但能在同侧成一个虚象A’B’.且当物体靠近F点,其两条发散线夹角越小,反方向会聚点越远越高,所成的虚象越大,由图可知,CD较AB更靠近F点,所成的像C’D’>A’B’利用凸透镜成虚象原理时。物体只须在F内,因而放大镜离物体较近,而且虚象是正立的,不用使用附加设备,能够很方便使用。由此可知,放大镜采取的是凸透镜成虚象的原理。
放大镜的放大倍率只决定于物体与镜面的距离,当物体在F内时,越靠近F,其倍率越大。凸透镜的屈光度只决定f的大小,也就是限制物体移动的范围,如果凸透镜的屈光度比较小,要有明显的放大效果,放大镜要移动较大距离,这样离物体较远,不方便使用,如果屈光度太大,物体又离镜太近,同样不方便,所以放大镜的屈光度一般为10D左右。
放大镜的直径决定物体的可视范围,直径越大能同时有放大效果的视野也越大,所以阅读是尽量选用直径较大的放大镜。
放大镜,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应用
放大镜应用放大镜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农业科技人员用放大镜观察土壤,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技工用放大镜修理精密仪器。此外还应用于纺织、服装业、摄影服务、珠宝鉴定、集邮爱好、医生、老年人等等。
放大镜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分为:带灯放大镜、折叠放大镜、阅读放大镜佩戴式放大镜、弹出式放大镜、圆形放大镜、方形放大镜、台式放大镜、高倍精密放大镜、鉴定放大镜等等。
鉴定类放大镜
放大镜在鉴宝领域的使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相当广泛。鉴宝对放大镜的要求很高,鉴宝爱好者一般都选用比较顶级的便携式鉴宝放大镜。
英国COIL柯尔8271鉴宝专用放大镜
全球顶级的鉴宝专用放大镜,是全球唯一一款自带稳定电路系统的鉴宝专用放大镜,稳定的电路为LED辅助光源提供了更为稳定的输出,从而保证放大图像清晰均匀且不失真。从而保证鉴宝时能够观测到每个细节。
同时COIL柯尔8271也是唯一一款采用触式开关,充电设计的鉴宝放大镜。方便鉴宝者使用。
更为重要,作为一款11倍的鉴宝放大镜,柯尔8271采用的是40mm镜片,而其他品牌10倍左右的放大镜采用的是35MM的镜片。大镜片,保证观测时有更大的视野,也更能清晰全面的发现宝物的细节。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柯尔8271一直是全球鉴宝爱好者的首选,也是全球销量第一的鉴宝放大镜,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00万部。占据全球鉴宝放大镜将近50%的市场份额。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顶级鉴宝放大镜,国外售价大约在120美金左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