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概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性质

1.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a,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为人类心理的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

b,心理的种族发展,是指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分支叫民族心理学。

c,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它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发生,发生指的是心理,从无到有。

二是发展。发展指的是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

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

2.心理发展的性质

[]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两个要点:a,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它不等同于各种心理现象特征相加的集合.b,心理的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

[]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维果斯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由社会文化决定是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所以人的心理发展是受人类社会环境制约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实现的的。

[]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就是活动。

动作和活动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两个方面。活动的内化,也就是外部的活动,逐步改造为内部智力的活动。(列昂杰夫),这是说,内化是一种过程,内化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转化过程,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在这里超越是指能够超出外部活动的界限而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表现在: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是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顺序性是指遵循着确定的序列,从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到中老年期发展变化。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他是按不均衡的速度向前进展的。

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1个加速期,童年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缓慢发展期,少年期是第2个加速期,伴随青春期结束,心理发展进入成熟期,中年期处于平稳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心理变化走下降趋势。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a年龄特征具体表现: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是在时间中进行的。/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而非绝对同步。/年龄和心理发展不是因果关系。

b年龄阶段的根源,是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所决定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认知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这是关于主体的自身层次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

这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看待敏感期的问题。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主要有:

这四种功能具有层层递进的关联,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心理现象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解释才能产生准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符合预期目的的有效控制。

2.发展心理学的特殊性

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显著特征。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年龄,适应性,而采取一些特殊方法,如运用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研究新生儿和婴儿的认识能力。

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婴儿对多次注视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至最后形成习惯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是习惯化形成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优先注视范式,是刺激偏爱程序,首先看到什么就注视什么,它的指标是注视的时间。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1.横向研究设计,

优点:

适用性,只要注意抽样的代表性和各年龄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概括出每一年龄阶段的年龄发展特点。

时效性,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缺点:

人为的联结性。

组群效应。

2.纵向研究设计

优点:能够系统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较差,被试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纵横交叉设计具有优势,可以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1.跨文化比较研究

2.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3.研究方法的整合

4.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心理发展的动因

(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代表人物高尔顿。宣称人的能力得自遗传,并提出遗传性定律。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

(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二因素论观点。心理发展是有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代表人物班杜拉。

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

观察学习:模仿。

替代性强化:儿童观察别人行为的后果是被肯定和赞扬的,就倾向于积极学习和模仿这种行为,反之他人行为的后果受到惩罚,他就不再模仿。

(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1.高级心理技能的制约因素

维果茨基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归纳为4个指标

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

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维果茨基)

a,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b,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问题,

a,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说两个发展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b,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可以是人为的发展,教学可以决定智力的发展。

c,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前提,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条件,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儿童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

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a图式,既认知结构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的适应环境。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b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c顺应,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要求时,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d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皮亚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3,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

成熟,是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

经验,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化。平衡化的作用基于两个方面,a,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三个因素的作用必须加以协调,这种协调作用正是平衡化的功能。

b,每一阶段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同化和顺应的自我调节活动过程,这种自我调节正是平衡化的实质所在。

四,心理发展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        一

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1.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b,前运算阶段(2--6.7岁)

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如儿童经常当布娃娃的妈妈,给布娃娃打针,给布娃娃吃饭。

自我中心主义。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倾向。

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

思维的不可逆性。

缺乏守恒。

c.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

特点: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可逆性。

d,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特点: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2.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划分

a婴儿前期,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b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c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d童年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e青少年期,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f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g成年中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h成年后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

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老整个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二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

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的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五,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

内动力是指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外动力,是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这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

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学者洛伦兹发现小动物出生后在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印刻现象,即将出生后看见的第1个对象的形象印入头脑中,并对其产生追随反应,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具有获得食物,得到安全的生存价值,所以把这段有限的时间称为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时机问题采用敏感期

较为恰当。

七,发展心理学简史

(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

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思想和儿童教育的需求。

儿童心理学诞生的研究基础,达尔文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视为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一个标志。

(二)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心理发展这一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