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回答问题 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5-27
也许有人会说曹操狭隘,念念不忘自己施舍过的小恩小惠,似乎只要抓住一点机会就大肆渲染他对关羽的恩情。我想此说有些小看曹操了,其实在关公过五关之时,倘若不是曹操放行,关公护送这两位嫂子是跑不掉的,情形和现在曹操相差无几。当时曹操并没为难关羽,一方面表现得非常大度,命众将不得追赶,另一方面也可看做曹操非常欣赏关公这种义士,愿意以朋友之心理解、尊重、钦佩关公这非凡的义举,发出了“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这样的赞叹,所以曹操也是个非凡的人物,而此刻求生的本能很自然地让他旧事重提,以求自保,这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这还没完,关公虽然表明了放曹操过关之意,但在这过程中,关公的内心又起波澜,他又想起同刘备的结拜之情,那时候他们的志向,即是“上报国家,下报黎民”,大哥最大的劲敌此刻正在自己手中,国家命运系在己手,况且临行前自己以性命立下了军令状。想到这些,关公又觉得“放曹”非常不妥,心里波涛汹涌,十分混乱,“大喝一声”来发泄自己这种矛盾的心情。即便是这样,在最后关头终究是情感战胜了理智,曹操的故旧之情无法忘却,关公又看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曾经的强者曹操此刻已是“人饥马乏,中箭着枪者不计其数”,际遇惨不忍睹,一向孤傲的关公顿时心生恻隐之心,终让曹操得脱。
关于关羽的义释曹操一事,历来有两种意见:
一是认为关羽这样放走曹操,因一己私利背叛了原则置国家大业于不顾,同时也背离了刘关张结义时的忠义,甚至说关羽敌我立场不分,丧失人生信条等等。这种把个人感情凌驾于集团利益之上,坚持以自己所推崇的“义”来行事,是不值得提倡的。
另外一种意见恰恰和前一观点截然相反:认为关羽的放曹,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这正是由于他的性格所导致的必然行动。按照“士为知己者死”的古代观点,关羽此举是可以理解的。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所以关公能这样做也是人之常情,是应该被我们大家所理解的。华容道为什么放曹操,因为曹操当年对他有恩。而关公之所以被我们视作大人物,自然见识、胸怀要超越凡人许多,这样的人物,有仇未必一定要报,但是有恩,一定要报,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士为知己者死,都是这个意思。曹操虽然比及同刘备的兄弟之情差了许多,但是对于自己绝对是有恩的,虽然在之前关羽有斩颜良、文丑的报答之举,但是曹操的恩还是留下了。所以关羽放了曹操不但能得到读者的谅解,反而更让关羽忠义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因为这是符合一般老百姓的行为规范的。毛宗岗对此评价道:“许田之欲杀,忠也;华容之不杀,义也。顺逆不分,不可以为忠;恩怨不分,不可以为义。”
曹操也继续一贯尊崇关公的原则,不仅不曾以对待其他敌人的方式,把关羽的头挂在城门或其他地点“示众”,而且葬之以“诸侯礼”,把他当做一位诸侯而给以隆重的葬礼。换句话说,不计较他俘虏了自己的大将于禁,而把他仍旧看成一位替他斩了袁绍、颜良的好朋友。可以说曹操一生,因为价值取向的问题,对不起过很多人,但却绝对能拍着胸脯说对得起关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