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是由导演罗伯•莱纳执导,玛德琳•卡罗尔和卡兰•麦克奥利菲主演的一部青春电影。
该电影是根据美国作家文德琳•范•德拉安南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影片2010年上映,豆瓣评分高达9.1分,参与评价人数更是突破了130万人,相对于一千万的制作成本,影片口碑取得了意料之外的爆棚。
影片讲述了布莱斯和朱莉懵懂而羞涩的爱情故事。当朱莉第一眼看到搬家过来的布莱斯,就认为他肯定会给自己最甜蜜的初吻,从而喜欢上了布莱斯。而布莱斯所想的和朱莉却完全不同。随着慢慢长大,两人的关系和思想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叙事上影片采用了双视角自述的叙事模式,分别从布莱斯和朱莉不同的视角,诠释了青春期少男少女完全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模式。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其实影片中还隐藏着一条线索,那就是他们的父亲。正如“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说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形成了自己的行为、 情感 和思维模式,这些模式对其一生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两位截然不同的父亲作为原生家庭最大的承载者,贯穿了年轻人整个成长历程。
虽然作为中年人本身被生活的种种压得疲惫不堪,但是作为孩子成长的“最初导师”,他们持续地改变着孩子们的人生之路。
而这种改变因为两位父亲的不同表现而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朱莉的父亲俨然是一个植树者,而布莱斯的父亲却是一个伐树者,而最终孩子跌跌撞撞之后也种下了属于自己的那棵树。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形成了自己的行为、 情感 和思维模式,这些模式对其一生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学家萨提亚
朱莉的父亲并不是一个成功者,带着家人租房子,为了生活他还画画去市场上卖。妻子因为家电经常坏,还需要去邻居家里去借东西,为此他们迟迟得不到邻居们做客的邀请。
房屋前杂乱的草坪,像极了他现在生活的窘迫模样 。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却让朱莉感觉非常幸福,而这一切都跟她的父亲是有很大关系。
影片一开始朱莉面临着喜欢的无花果树要被砍掉的窘迫,在她激烈的抗争之后还是失败了,于是整天郁郁寡欢。为此,父亲特意为她画了一幅无花果树。这为抚平她内心的创伤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路边上的树虽然被砍掉了,但是朱莉的心里俨然挺立着父亲给她重新栽种的树 。
当父亲知道女儿喜欢上布莱斯后,并没有表示支持和反对,而是让女儿自己去观察。这和大部分父母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选择,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句“ 你必须看到整体,一幅画不仅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组合,一头牛只是一头牛,草地只是一片长满青草和花朵的土地,透过树枝的阳光也不过是一束光线,但你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美得不可思议。 ”给了朱莉非常大的人生启示。也为她人生的改变提供了方向。她尝试着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这也导致她最终在“篮子男孩”选秀中选择了没人要的眼镜男的主要原因。
萨提亚认为,“ 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就构成了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的互动倾向于一种均衡状态,这种状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每个家庭成员都在互动中寻求自身需要的满足和其他家庭成员需要的满足 。”
在知道父亲照顾患病弟弟的真实境况有多么不易之后,朱莉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从没有因为住在哪里而自卑,也没有太多地想过贫穷,我知道我们不富裕,但我感觉我没有错过任何东西。” 她开始专心修整屋前的草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现有的生活。显然在父亲的教导下,朱莉重新爬上了自己心中的那棵无花果树。她的视野随着爬到树顶而变得更加开阔和深远。
布莱斯父亲显然在事业上比朱莉父亲要成功很多的。有着自己的大房子,并且车也比他们的要高级很多。但是对于朱莉一家人,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非常的傲慢和鄙视。
在知道朱莉父亲是因为抚养患病的弟弟而导致穷困的时候,他竟然还可以调侃朱莉家的院子,“ 那又怎样,那院子不会是他兄弟弄的吧。无论如何,他们家染色体异常,这可不是我们的错 。”能将别人的痛处拿来开玩笑,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刻薄和无情的男人。
布莱斯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养成了一种冷漠的性格,这也是他在接到朱莉一起抵制砍树请求时,能头也不回地冷漠离开的主要原因。显然,布莱斯的父亲是一个砍树者,他轻易地摧毁了布莱斯心中原本存在的那棵善良和富于同情心的大树。
而随后在聚餐时,导演更是深层次揭露了他刻薄的原因。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认为,“ 许多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会将自己的不幸以及性格的缺点当做武器来用,从而达到他隐秘的目的。他们需要这些不幸和缺陷。因为相较于改变,抱怨和自怨自艾更轻而易举 。”
正如布莱斯母亲所透露的,他原本是一名萨克斯手,曾经也有过音乐梦想。在和年轻人讨论音乐的时候,布莱斯明显感觉到了父亲的变化,“ 马特和马克越是讨论他们的音乐事业,我老爸就越沉默,他时不时想挤出点笑容,不过他心里好像很伤感 。”也正是因为自己这种对于梦想的抛弃,在面对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时,他对自己产生了非常羞耻的情绪,随后更是对家人咆哮道,“ 你知道录制样带有多贵吗?他们说不定在偷轮毂罩卖钱 。”
这种异常让布莱斯有着非常大的触动,他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平静,“ 那晚我躺在床上,思索着我老爸为什么总看不起贝克一家,他还称他们是垃圾,还嘲笑贝克先生画的画。现在我知道了,他只是在生自己的气。朱莉叫我懦夫,我老爸会不会也是个懦夫呢 ?”他意识到自己的父亲和自己是一样软弱。
影片的最后,布莱斯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勇气,勇敢地向朱莉坦露了自己的 情感 。朱莉也从盲目的爱中走出,回归到了自己的本心。
两人最后在院子里一起种下了一棵无花果树。这棵树不仅象征着他们懵懂的爱情,也意味着作为年轻的一代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种树的那一刻,其实是真正自我选择的开始,以后这棵树会成长为什么模样都是未知,但是却充满了希望和美丽的愿景。
孩子们的成长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导演罗伯•莱纳显然在影片中给出了一个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布莱斯的外公切特。 孩子其实不仅需要原生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更需要一座前行的灯塔。切特不仅在布莱斯迷茫的时候给他以指点,“ 一个人的品性在年少时就定型了,我不想看到你误入歧途,这是诚实问题,孩子,开始的一点小小不悦,往往能省却之后的很多痛苦 。”更是在朱莉决定自己独自修整院子时过去帮忙。从而让两个年轻人顺利解开了各自的心结。
切特表面上 在朱莉的身上看到了去世妻子的模样,所以对朱莉关怀有加,其实切特在影片中被赋予了更多理想主义的寓意。
他如同充满时代感的古老灯塔,屹立在孩子的成长之路,照耀着迷路的年轻人。他代表的是一种完美的长者,在所有被需要的时候都能睿智地提供自己的人生建议,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整部影片贯穿着罗伯•莱纳独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 引导。所有大人不要替孩子做出选择,需要让他们自己做出决定。从无花果树被砍倒到重新栽种,这是孩子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过程,而大人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以正确的建议和引导。拥有了这一切,才会看到真正的美景,才能拥有像彩虹一般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