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是一场苦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电影<黑客帝国>当中有一个龙套角色--塞弗,他的叛变给故事带来一个波折,增加了趣味性。

塞弗叛变是因为他觉得在船上吃不好又不安稳,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凶险,这让他不知不觉怀念当时在母体的幸福生活,温饱安全,无忧无虑。

叛变,是他回归母体的投名状。

导演借他之口道出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无知即极乐。

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里说到,黑客帝国里的母体就像母亲子宫一样,为婴儿屏蔽了所有的寒冷和饥饿。因此,婴儿不具备也不需要有任何的认知能力。

反之,离开母体活在真实世界是件痛苦的事情。

因为生存会逼迫我们去学习,去探索新的知识。

我们一生下来就在不断地探知这个世界。婴儿在五六个月的时候常常会不管见到什么都往嘴里塞一塞,啃一啃;一岁多的时候喜欢摸一摸,抓一抓周围的事物;然后会用脚到处去踩一踩。这些都是婴儿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探索这个世界。再长大一点,上学,社交等等,也都是我们求知的一种方式。

当下的流行语说:身体或者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旅行,读书当然也是我们探知世界的方法之一。

如果说无知是个快乐的状态,那么求知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快乐。为了生活,却又不得不经历这一痛苦的过程。

难怪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

中国也有一句老话:学海无涯苦作舟。

求知没有尽头,有的只是你的苦逼哈哈。

那么换个角度来想:反正知识也学不完,其生若浮,何不活得轻松快乐一些呢?

高中时候,这个问题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

如果人生就是这么痛苦,那么在当下最快乐的时候结束生命,这一瞬间的快乐是不是就会被永恒的固定下来?

特别是看了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之后,更加地认为:如果人生有那么多的不快乐,还不如快乐地没有人生。

于是,在某一个夜晚,独自一人走到了河边,路过便利店的时候买了几瓶啤酒。

酒精上脑,看着翻腾的河水思考:什么才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候?

食色,性也。

或者像<失乐园>的主人公那样在高潮中失去,或者吃到撑死。

河水一浪接着一浪,你以为这一朵浪花已经是最高的了,却不想下一浪拍得更高。

如果要吃到撑死,那是不是得吃到最好吃的食物才值得?

要想吃到最美味的料理,就要有钱,就要努力赚钱,就要求知,就要经历苦难。

好吧。生命就是一个苦难的死循环。

有些故事里,会描述一个反派角色想要灭世。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

这个反派角色必定是陷入了这样的思维困境当中:终结全世界人民的苦难人生。

如果,生命是一个苦难的死循环的话,结束它的最好方式就是强行切断循环,或者根本就不让这个循环启动。

小人物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大人物则会想“拯救”整个世界。

这,或许就是反派角色要灭世的“伟大理想”吧。

回到现实生活当中,进入职场一段时间之后,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能掌握一定的自己应对当下的工作。

特别是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只要每天正常工作,拿到的工资就足够自己生活。

于是,产生了一个分歧点:就这么混着过日子,重复使用相同的经验,偶尔兴起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或者继续艰苦求知,别人下班之后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而你却要把时间三等分,工作8小时,学习8小时,睡觉8小时。

后者肯定会让你每天累得像条死狗,前者则无疑要轻松许多。

当然也别想着现在努力奋斗,以后轻松一点。

马云退休了嘛?王健林退休了嘛?比尔盖茨退休了嘛?

事实上,很多人在退休之后,无事可做,生命活力锐减,很快地像是枯竭了一般;反而是一直工作的人,精力旺盛健康长寿。

求知是件痛苦的事,然而痛苦却使人们更加精神,有活力。

套用那句经典的广告语说:生命在于运动。

或许也可以换成:生命在于求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