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

如题所述

(一)煤层气地质特征

1.含煤地层及煤层

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三叠纪含煤层系瓦窑堡组,仅5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只分布在子长至蟠龙一带。本溪期,鄂尔多斯地块内部沉降幅度很小,沉积厚度仅10~25m左右。上石炭统太原组沉积厚度50~100m,含煤5~8层。各地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如河东煤田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为8、9、10号煤,平均总厚6.66m。往南至乡宁一带变薄,甚至不可采。盆地西缘靖远组、羊虎沟组沉积厚度大,含薄煤层及煤线50层之多,太原期坳陷幅度减小,但沉积厚度仍比东部大,含煤10余层,是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下二叠统山西组厚60~100m,形成较厚的可采煤层。河东煤田4、5号煤层平均总厚为7.82m。南部渭北煤田由东向西煤厚减薄,3号煤层一般0.8~5m(图6-8、图6-9)。

图6-8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厚度分布图

侏罗纪含煤层系延安组,自下而上分为5、4、3、2、1煤组,主要可采煤层5~7层,可采煤层累计厚度一般15~20m。主要可采煤层发育在盆地南部和北部,中部仅有煤线发育。聚煤作用受湖泊—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控制,围绕盆地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聚煤环带,煤层层数、煤层厚度均由无煤区向四周逐步增加。

图6-9 晋西挠褶带中段柳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柱状图

2.煤岩煤质特征

(1)煤岩特征

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和太原组煤的镜质组含量在71%~90%之间,平均含量为79%。侏罗系延安组煤的镜质组含量变化于19.4%~95.2%之间,平均值约为58.5%左右。从两套煤层煤岩显微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来看,山西、太原组煤岩组成特征明显好于延安组。从两套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来观察,侏罗系延安组煤质硬且暗,易污手,而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和太原组煤质软而亮,具金属光泽,煤质特征显然好于延安组。

(2)煤质特征

北部及东缘含煤区的石炭—二叠纪煤的灰分含量变化不大,基本都为中灰煤。中侏罗世煤在陕北含煤区以低灰煤为主,灰分一般小于10%,黄陇含煤区为低分—中低灰煤。陕北含煤区子长煤产地的晚三叠世煤为中灰煤。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主要为中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不同地区煤级分布有较大差异。在盆地东部,煤层主要受深成变质作用,从北向南,煤级逐渐增高。从准噶尔煤田、河东煤田到渭北煤田,煤镜质组反射率从0.65%增大到1.95%。从东向西,随深度增加煤级呈增高趁势,到盆地中部煤级达2.8%以上。在盆地西缘,煤级分布比较复杂。从石炭井矿区—石嘴山矿区—横城矿区—韦州煤田向斜东翼,存在一条南北向展布的低变质煤分布区,镜质组反射率在1%左右。该带以西,马边滩、鸳鸯湖矿区、镜质组反射率急剧增高,汝箕沟矿区达4%以上。反映了西部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

侏罗系煤变质作用强度低于石炭—二叠系煤。侏罗系延安组煤的热变质作用以区域深成热变质作用为主,煤化程度具有在盆地周缘低、中间高的特征,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41%~1.07%,煤阶相当于褐煤、长焰煤、气煤和肥煤。盆地中南部环县以南庆阳、合水、宁县地区以及北部乌审旗、鄂托克旗地区,镜质体反射率大于0.7%;东胜、陕北、灵盐、陇东煤田镜质体反射率为0.42%~0.61%;黄陇煤田为0.5%~0.75%。

3.含气性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南部的渭北煤田和西缘桌贺煤田是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分布区。煤田勘探和煤层气勘探中积累了大量的煤层含气量资料,如表6-11。由表可见,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含气量由北向南随煤级升高而增高,含气量随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增加而提高。受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影响,渭北煤田含气量由东向西逐渐降低,韩城矿区为煤层气富集区。桌贺煤田,煤类全,含气量较高。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层煤级低,含气量普遍低,在局部地区和煤层埋深较大的部位含气量较高。在黄陇侏罗纪煤田,彬长矿区煤含气量0.1~6.29m3/t,黄陵矿区、焦坪矿区少数煤层含气量达4~6m3/t。

表6-11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煤层含气量

续表

(二)成藏条件

(1)煤层长期持续生气,产气率逐步增大,总生气量大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主要煤系沉积后,长期持续沉降,煤变质程度逐渐加深,煤层气大量生成。东部地区大量热模拟实验资料表明,煤由褐煤演化至长焰煤阶段,累积煤气发生率达138~168m3/t,演化至肥煤阶段时,累积煤气发生率达199~230m3/t,至瘦煤阶段时,累积煤气发生率达257~287m3/t,因此本区全区的煤层生成气量均远远超出其自身的吸附能力。

(2)煤储层割理和气孔发育,构造轴部次生裂隙发育,煤层气产出条件有利

本区煤岩以光亮型、半光亮型为主,镜质组含量高,以中变质的肥煤、焦煤为主,变质程度适当,故煤层割理发育,有利地区割理密集呈网状,连通较好。据不完全统计,煤层发育2组割理:一组为面割理,密度7~25条/5cm,裂口宽0.01~0.3mm;另一组为端割理,密度7~22条/5cm,裂口宽0.001~0.05mm。本区中生代以来在南北向扭应力及东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产生了成排分布的压扭性断裂鼻状构造或断裂背斜构造,沿构造轴部出现少量张性断层,并在煤层中产生一组张裂隙。这些次生裂隙疏通了煤层的端割理和面割理,使煤层储集物性变好。

据煤显微组分观察,本区煤气孔特别发育,尤其基质镜质体中气孔密集,以煤化过程中气体逸出留下的生气孔为主,孔径一般为0.01~0.7mm。这些气孔不仅是煤层生气的直接标志之一,也是煤层吸附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3)盖层封盖能力强,水动力条件好,煤层气保存条件有利

本区成煤期后的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断裂和褶皱作用很弱,含煤地层保存完整,煤层顶底不管是灰岩还是泥岩封盖层,钻井所取岩心都很少见构造裂缝。上石盒子组和下石盒子组杂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单层厚度大(一般为5~10m),可对比性和连续性强,所取泥岩样品的孔隙度为1.17%~8.11%,而渗透率值均近于零,是本区具有较好封盖条件的区域盖层。

收集了鄂尔多斯盆地边缘17口井地下水特征的有关资料,三叠系含水层的自流量为0.5~4.19L/s,矿化度值20g/L~60g/L,水化学类型偏CaCl2型,局部含Na2SO4型。山西组和太原组含煤地层的含水层自流量0.9~8.7L/s,矿化度10~250g/L,水型以过渡成因的NaHCO3为主。马家沟组灰岩含水层的自流量28.5~61.05L/s,矿化度1~100g/L,水型为CaCl2型、MgCl2型占优。由此可见,这三套地层的地下水特征明显不同,水文地质特征具有独立性、封闭性,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