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分数线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高考结束后最令人期待的事情就是分数线的公布了,全国各个省市不同批次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但总体相差不大。那么分数线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

第1个回答  2019-04-29
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分数多少,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参与录取。②各批次院校的控制分数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30
1.区域内高校各批次容纳量
学校级招生办会根据当年毕业生离校后空出的教育资源等统计出当年文理科科容纳人数,报给区域级部门。
区域部门肯定有一份区域内高校名单,比如有哪些学校?哪些是一本院校?哪些二本院校?哪些三本院校?哪些高职?每个院校文理招生人数等。
最终根据这些信息以及学校报上来的文理需求人数,可以汇总出本区域的各批次总容纳量。

2.区域对外招生比例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抢的,从区域角度出发,肯定是想本地优秀学生都上本地高校,然后尽可能多的吸引外地优秀学生,那么全国有三十几个区域,对外的招收比例如何确定,确定之后,本区域外的多个区域如何瓜分呢?
这些要综合考虑各区域的高校实力、吸引力、各区域风俗习惯等等,这些应该是各区域互相博弈后以及上级部门的统筹协调来确定的。
否则,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高校吸引力够大的话,如果对外放开的比例过大,那么各省的顶级生源可能就都被抢去了,这对其他区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从以往事实来看,以北京来说即使只对每个省份放开了小部分招生名额,各省状元基本都被北京高校抢走了,当然这里面还有政治因素在里面,北京作为首都,需要云集全国各地顶级人才,另外还要考虑少数民族、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等等。

3.考生分数排名
名额出来了,就等阅卷结束,分数统计完成,对文理科排名,根据招生名额数截取对应数量的考生,然后各批次的分数线就比较容易定出来了。
这里面应该会根据历史数据,考虑一定的浮动率,比如每年都有一些一本线垫底的人,会去报考知名的二本院校优秀专业等等。

4.填报志愿及调剂
填报志愿是个技术活,考虑地域风俗、个人喜好、高校知名度及招生力度,每年填报志愿后都会出现学校暴冷和暴热的情况,好学校好专业都想去,但是有报的人多的就会有报的人少的,报的人少的学校或专业的老师也不能闲着,想出调剂这个办法的人是伟大的人,一下把问题都解决了。
第3个回答  2019-04-29
每年的高考成绩批改完成后,教育局统计成绩。
按照多少的比例,然后确定高考分数线,所有的分数线都是按照一个省份的人数,以及本次考试的难易程度而定。
第4个回答  2019-05-02
首先一定是所有考生的成绩都统计出来之后,然后分出高低档而已。
不同批次,其实就是高低档,不过好听一点而已。
因此这些高低档一般对应的也是相应档次最低录取分数,这个分数是录取分数,其实也是综合了统计高校录取情况的一个结果。
第5个回答  2019-06-08
根据各高校在该省总招生人数和全省所有学生排名(一分一段表)来决定,例如一本分数线:假设所有一本高校在该省招一万人,这个省的一本分数线就是省排名第一万二千名这个孩子的分数(各省通用做法,招生总人数x120%),二本分数线同理,统计各二本高校在该省总招生人数,假设是两万人(两万*120%=24000人),这个省的二本分数线就是第36000名孩子的分数(一本12000+二本2400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