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话的地域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余姚话真的和外国话差不多吗?

余姚话,尤其是近些年来发展变化的余姚话里,夹杂着许多普通话的读音,越来越通俗了。但是不可否认,即使是夹杂着普通话读音,余姚话作为吴方言的一种,具有鼻音重、口音重浊、发音长且翘、大量使用小称(即鼻音化)以及讹音(有音无字)较多的特点,还是很难为外人所解读。由于自余姚建县开始,一直隶属于绍兴,因此余姚话可以和绍兴、上虞交流,基本上都是同一个方言语法,而杭州市萧山区原属绍兴,因此萧山话听上去跟余姚话也是比较接近的,但又因为余姚在划入宁波大市,因此宁波话不断影响了余姚慈溪,与绍兴上虞等地交流变少,有的年轻人有时甚至听不懂绍兴话和上虞话。
东南曾经最名邑,文献名邦
文化底蕴深厚。
明张岱撰写的《夜航船》,就可知余姚人的文化遗脉:“余因想吾八越(指绍兴府八县: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新昌),唯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先读书后习手艺,有文化又能经济的余姚人的确底蕴深厚,在原绍兴府各县中独领风骚。余姚和山东曲阜一起,并称“文献名邦”。
进士、状元、杰出人物数量众多
余姚自唐宋以来的进士、状元、杰出人物的数量,高居全国各城市前列,光明朝就有400多名进士,其中不乏严子陵、虞番、虞喜、虞世南、王阳明、谢迁、黄宗羲、朱舜水、邵晋涵、蒋梦麟、余秋雨这样的大家。故有“姚江人物甲天下”和“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的美誉,梁启超对余姚的评价极高。余姚人有五人考中状元:宋庆元二年的莫子纯,宋景定三年的方山京,明成化十一年的谢迁(后官至大学士),成化十七年的王华(王阳明之父),嘉靖十四年的韩应龙。尤其是嘉靖十四年一科,全国共录取进士三百二十五名,余姚一县就考取十七人,更有头名状元(韩应龙)、二名榜眼(孙升)。
土地肥沃、风景秀美,物产十分丰富。
1954年余姚划到宁波时,有人口68万,而当时的慈溪人口仅23万。经过县域调整后,余姚县人口45万,而慈溪县则增至60万。到2012年余姚市人口101万,慈溪市人口146万。因此,当时的余姚是中国大县,、盛产青瓷、佛雕、杨梅、榨菜、干菜、雪菜、棉花、蜜梨、茭白、葡萄等,土地肥沃,物产极为丰富。有“中国塑料之乡”、“中国模具之乡”、“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蜜梨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等称号。
悠久历史,可与中原匹敌。
暂且不提7000多年历史的河姆渡和田螺山遗址,和1984年已经划归慈溪的上林湖越窑遗址。余姚的文字记载自舜、禹时代开始,先后有“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之说,在余姚还有历山和相传大禹藏治水宝图的秘图山。余姚、上虞是舜的后代居住的地方(舜姓姚,姚江又称舜江),号称“虞舜大地”。春秋时期余姚属越国,战国中期余姚成为楚国辖地。余姚秦时置县,建县已有2200 多年历史,建城历史在浙江仅晚于绍兴(会稽)。
东南最名邑。
余姚的行政地位在历史上反反复复。秦时为“望县”,仅次于当时的京郊县。唐武德四年置姚州,东包明州,西辖上虞。宋为“望县”,被称为“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又改为余姚州。其地位一度和绍兴(越州)、宁波(明州)平起平坐!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