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年交通变化地铁主骨架功能渐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4

通了地铁后 告别塞车迟到的日子

  今年35岁的林海洋是地地道道的老广州,七年前结婚后一直住在海珠区晓港一带。而他的工作地点在中山八路,妻子则在岗顶上班。“我和我老婆都喜欢睡懒觉,那时经常急急忙忙出门,分开两边赶公交车。上班时间容易塞车,所以迟到是常有的事。”

  “当年年纪还轻,晚上打游戏打到后半夜,第二天上班特别难起床。有一个星期,第一天上班是怪自己起晚迟到了。当晚,我特意早睡并校好闹钟,第二天早上也准时起床了,可谁想到路上塞车,又迟到。第三天,我预留出塞车的时间,想着提前十五分钟总可以了吧,结果第三天塞车半小时,还是迟到。接下来的两天,我又提前三十分钟出门,没想到又遇上事故、坏车。整整一个星期,没有一天准时上班,领导差点被我气晕了。” 林海洋说起当年的糗事不禁面露愧色:“现在不同了,我们两公婆上班的地方都通了地铁,只要算好时间,根本不用预留‘塞车’的时间。”

  林海洋的妻子薛女士比丈夫更“凄惨”。在岗顶上班的她每天先得从晓港坐一趟公交车到广州大道,再换另外一条线才能到单位:“如果运气不好碰上要转的那条线挤不上去,就得转两次。刚结婚时两公婆还一起出门,后来发现我比他要早出门,加上女人还得打扮打扮,我每天就得比他早起一个小时。”

  2002年12月29日,地铁二号线三元里至晓港首通段九站八区间开通试运行,林海洋夫妇对这一天的到来至今仍无法忘怀。开通初期,二号线首通段就像去年三号线开通的时候一样,每天很多人。可林海洋说自己挤得很高兴:“人多怕什么,再也不用担心塞车了呀。”2005年12月26日,地铁三号线首通段(广州东站至客村)开通,薛女士也像老公一样,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地铁生活:“尽管还是比他多转一次,可地铁舒服多了。”

  简述五年发展轨迹:

  从单一公交到地铁水巴 广州人出行越来越方便

  除了林海洋夫妇这样的“地铁一族”,广州人近年来能见到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样化。小公交车、水上巴士、还有即将面世的BRT快速公交……广州人出行再也不用仅仅依靠常规公交了。

  广州市交委主任冼伟雄日前表示,新型的公交服务网络体系将由目前单一的常规大巴经营,发展为包括大巴、中巴及小巴共三种经营服务的形式,为市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出行服务。

  通地铁 30分钟到番禺

  2006年12月30日,地铁三号线全线贯通,居民从番禺到市区30分钟即可,沿线物业升值不少。家住南国奥园的徐小姐想起当年买房的选择兴奋不已:“当年考虑到在市区买房压力太大,只好在番禺买房。可那时4000多元/平方的房子现在随着地铁的开通升到近8000元。最重要的是,我现在坐地铁不坐楼巴不等公交,到广州不过半小时。”

  目前广州已建成并开通四条地铁线路,总长达116公里,广州市轨道交通的主骨架初步形成。2010年前广州将建成20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将成为继纽约、伦敦等后一跨入“地铁时代”的城市。

  开水巴 过江十分钟

  今年4月10日,广州市民在码头登上水上巴士。当日,广州市客轮公司水上巴士线路在珠江水域正式向市民开放。该水上巴士沿线共停靠4个码头,市民过江只需10分钟。广州公共交通由此步入了一个水、陆、地下(地铁)全面开花的时代。

[next]

  小公交惠及城中村

  为缓解禁摩后部分城郊结合地带以及城中村居民出行的难题,身材“娇小玲珑”的中巴重新回到了广州人的生活中。这种被称作“小公交”的中巴车可以开到常见那种大公交车开不到的地方。

  今年6月14日,广州市首批5条小公共汽车试点线路正式开通,荔湾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萝岗区等五个区部分边远地带的居民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9月28日,广州第二批12条小公交再次开通,其中萝岗区首次开进了5条小公交。此外,市交通部门还表示,将按计划在今年11月和12月底之前,陆续开通余下的27条线路,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44条小公交线路的开通。据透露,目前交通部门已经在白云区开始调研,准备试点开行更小身形的小巴。

  试验BRT 车速提一倍

  今年年底,中山大道试验BRT有望投入试运行,届时不仅可以免费换乘车,车速还比普通公交快一倍。中山大道BRT试验线基本涵盖了目前交通拥挤的中山大道等沿线,待车陂、黄埔大道等路段地铁修建好后,市民可以选择中山大道的快速公交,也可以选择与之平行的黄埔大道轨道交通,并驾齐驱。

  政策出台背后故事:

  人大代表提议水巴“重出江湖”

  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交错,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就有多条中长途的水上客运航线,它们都曾经让很多广州市民受益。但是,随着陆路交通的日渐发达以及客源和成本的问题,水上客运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悄然退市了。是谁,出于什么想法提出让水巴重出江湖呢?

  据悉,最早提出开通水上巴士议案的是人大代表孙时生。在去年两会上,孙时生提出,广州航道资源丰富,具备水上巴士发展的天然条件,历史上水上客运曾经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在公交行业配合全市“禁摩”工作座谈会上,不少乘客代表就“禁摩”后市民的出行问题提出建议。来自广东电视台的一名乘客代表周树洪再次提出:“广州的水路资源一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比如市民要从天字码头去芳村,如果有水上巴士的话,速度要比坐地铁、乘公交都快很多。”他建议,政府部门考虑在洲头咀、天字码头、富力半岛花园、大坦沙、芳村码头等地开行水上巴士,方便市民跨区交通。

  今年4月,水巴重出江湖以后,孙时生代表又提出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否多建些码头,将航线延长,并增加运行船只,让更多市民体会到水巴的便捷,选择这种水上出行的方式:“线路设置上如果能扩展到珠江新城、琶洲、黄埔军校、大学城等地,不仅可以解决当地居民、师生的出行难题,还可以保证水巴的客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