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的近代概念,其历史渊源如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3

美育作为审美与教育的结合,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时期,艺术教育便融入了城邦保卫者的教育中,我国春秋时期的“诗教”与“乐教”同样显示出对美的重视。然而,真正将美育概念独立研究并提出的是18世纪末的德国诗人和美学家席勒,他在《美育书简》中阐述了美育的重要作用,指出通过美育解决政治问题,以追求自由(《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第39页)。席勒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并强调美育旨在培养感性和精神力量的和谐(同上,第102、108页)。


席勒作为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者,虽然其理论带有局限,但他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美育”并将其定义为情感教育,赋予美育独立地位。这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理论借鉴(同上)。因此,我们可以说美育是近代的产物,是适应工业化社会需求的教育手段之一。理解现代美育的含义并构建学科理论,必须从其情感教育核心和近代教育范畴出发(同上)。


美育与人类审美活动和艺术的产生紧密相连,原始社会的歌唱、舞蹈、壁画等艺术形式反映了劳动生活,同时也传承了审美经验(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学校教育开始包含美育,如中国的“六艺”和孔夫子对诗、乐的重视。在西方,美育也服务于统治阶级,如斯巴达和雅典的音乐教育,以及欧洲封建社会的“七技”和“七艺”,它们皆以巩固统治为目的(奴隶制社会)。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美育的领域扩展,小学开始设置艺术课程,艺术被用来宣传启蒙思想,具有反封建的意义。然而,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美育成为了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资本主义社会)。中国近代学制实施后,如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强调美感教育,体现了其在教育宗旨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近代)。


扩展资料

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详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