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本科是在一所普通的师范类院校读的会计学专业,三跨考研,一战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区域经济学专业,我写经验不是不是为了炫耀我有多牛逼,而是为了鼓励像我一样不甘于平凡,而努力拼搏的人 。

其实我考研不是为了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不是为了混一个学历,而是因为我希望遇到更优秀的人、看到更令人惊叹的事物、听到更多令人惊叹的观点、看更多的书与更多优秀的声音对话。最后,自己能创造一些事物、讲出一 些观点、发出一些更洪亮的声音,并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看更多美丽的风景。闲话不多说了,下面直入主题谈谈考研经验。

政治:

政治这一课应该是对大多数人来讲,难度最低的一个学科。政治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开始的太早,我的政治大概是在8月份左右才开始学的。政治第一遍大家可以跟一下徐涛老师的视频课,跟着他一起学习,可能不会那么枯燥。

第一遍我用的教材主要就是《核心考案》,

用的练习册是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

第一遍主要是将考点弄懂,侧重理解,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之后第二遍、第三遍就是进行《1000题》的重复刷题,《1000题》作为政治最经典的练习题,大家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后面的解析一定要理解记忆,特别是标绿的部分一定要重视。第三遍过完后,时间大概就来到11月,这时候就是学习政治的黄金时间,建议从11月起,大家增加在政治学习上的时间,将不懂得知识点彻底搞懂,将做错的题反复做,到11月中旬,肖秀荣的《8套卷》就会出版,这时候大家就可以每天完成一套卷子,不断查漏补缺。

到12月的时候,《4套卷》就会出版,大家同样也是每天完成一套卷子,且要将《四套卷》的主观题全部背诵。大家不必对政治主观题感到惧怕,肖秀荣老师的《4套卷》中的主观题若能做到全部背诵,考研政治的主观题应该就能基本拿下。总体而言,政治大家的分差应该不会太大,只要认真准备,应该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因为我高中是文科的,所以学起来不像其他人那么吃力,所以复习时间不是很早,我是八月下旬开始复习政治的。用的资料是肖秀容老师的政治考研三件套,我大概用了八九天的时间把精讲精练大致看了一下,用笔标注了一下自己认为会考的重点,到九月份的时候,已经大致了解了政治考研的大致结构脉络,接下来就是刷题,做肖秀容的1000题,把遗漏的重点再在精讲精练上标注一下。另外特别注意不要做一题就对答案,要做完之后再对,精看解析,注重细节,认真对待,因为有好多研友表示很多题都会做,就是由于不细心而选错。更有同学表示,明明知道正确答案是B,选的时候却选C。考研真题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不要做完对下答案就不了了之了,要认真分析出题人的思路、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还可以怎么出等。

马克思主义只有哲学部分会出分析题,重点背诵认识论、矛盾论。至于毛中特、史纲、思修这些分析题一般都和时政有关,12月份会出与时政有关的资料,90%以上都要背。另外肖八和肖四都必须要做,特别是肖四,分析题全部要背,只有这样才会有话说,才能扯,不会提笔忘词。政治大多数人秉持尽量多写的原则,这点没错,但是要是政治基础比较好的话,可以直接抓住重点,并表上1、2、3,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还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毕竟阅卷者是按点给分的,基础不太好的话就尽量多写吧。

英语:

考研英语,学硕一般是考英一,英一我个人认为难度还是较大,所以大家最好早点准备。我在高考的时候英语是140多分,英语基础比较不错,我的英语大概是在5月份左右开始准备的。考研英语相比高考或者四六级考试来讲,我个人最大的感受是它对词汇量要求较高,所以基础薄弱一些的同学,可以适当将准备时间提前一些。考研英语最重要的资料就是英语真题,这个大家自己去淘宝上随便选一个出版社的买就行。英语真题我建议大家最好刷3遍以上,前几遍做的时候可以选择用铅笔做。对真题中出现的生词一定要背诵,有些词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一定要背诵。同时,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记单词的APP,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选择APP就可以,不用专门抽时间背,利用空闲时间或碎片化时间背诵就可以。然后到11月的时候,大家可以去买《高分写作考前预测20篇》对作文进行相应的背诵,这本书后面还有一些关于作文的热点词汇,大家最好也能熟悉背诵。

英语的话我就简单地谈谈我的看法吧,我的英语是真的很垃圾,大学英语四级都没过。英语四级没过和考研没有太大关系,毕竟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但和保研有关系,因为保研的话一般都要求英语过六级。其实说实话,报人大,我的心里是有点虚的,因为一般的985院校英语都必须考过60分,不过还好,成绩刚刚过。那我就简单地谈一下我的复习经历吧:

英语单词大概是所有学英语的人无法避免的问题,我也不例外。我首先买了本 乱序版的新东方英语单词书,把以前记过的先划掉,然后着重记剩下的,把意思相近的或常考的摘抄下来,每天早上背一个小时。另外就是考研真题中出现的常考词,把单词放在句中记起来比较容易,每天晨读的时候读几篇短文增强语感,顺便记忆单词。

我的重点放在了阅读理解上,毕竟分值较大。首先阅读理解要先看问题,一般是一段一问题,阅读时要抓主旨句,一般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接着是注重细节,好多问题的答案是张冠李戴、一个事情的原因引起的是另一个事件的结果。最后是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态度,一般态度都不会是中立。翻译的话,我英语基础太差,采用的是笨方法,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翻译,然后排列组合,稍微注意一下从句、语序。大作文、小作文没其他办法,就是背模板,多背几类复杂的句型,嵌套进模版。自己写是不可能了,只能背了。

数学三:

数学在考研中的分值是150分,大家一定要对数学予以充分重视。我的数学比较一般,所以我是从2月份就开始准备数学。第一遍主要将知识点弄懂,将基础打扎实,我大概是从2月初到4月末,一边跟课,另一边完成《接力题典1800》,大概每天要花费4个小时在数学上。

第一遍是从5月初到7月初,这时候我就不再跟视频,而是每天花一个小时复习并记忆知识点,然后将《1800》重做一遍,最后再对错题进行整理,将其专门记在一个笔记本上。第三遍是从7月初到9月初,这个时候我将《1800》中的错题全部重做了一遍,同时还配合李林的《高频考点透析108题》,这本书相对来讲题目的难度会大一些,对基础一般的同学不建议一开始就使用。

第2遍从9月初到10月初,我将重心放到了考研真题上,真题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大家可以仿照考研的时间安排,每天定点定时安排一张考研试卷,做完试卷后,一定要将做错的题反复理解,弄懂自己为什么错。第五遍从10月初到12月初,我主要是将前面做过的《1800》《108》《真题》中的错题反复重做,同时,配合市面上的李永乐的《六套卷》、李林的《六套卷+四套卷》。

汤家凤《8套卷》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梳理。第六编从12月初到考研前,这个阶段我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就相对下降了,主要是对错题和知识点做最后的记忆理解。

数学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知道,最后的分数取决于平时的磨炼和考场上的发挥。4月份之前将课后题做了一遍,错题或重难点部分的题做了两遍。5-9月看了张宇的高数基础班+强化班,李永乐的线代强化班,张宇的概率论强化班。6-9月完成全书高数和概率论部分+线代辅导讲义,660题完成了一部分。10-11月将全书和辅导讲义上的错题再做一两遍。10-11月完成真题,错题再做一两遍。11-12月做张宇的4套卷,李永乐的6+2等模拟题,合工大的模拟题较难,不建议做。最后拿出近两三年的真题模拟考试。

题海战术要有但一定不要贪多,对于错题要多归纳总结。比如我还做了张宇的十八讲,因为时间不够只做了一部分,事实证明完全浪费时间。无论做什么题做第几遍一定要有自己的标记,是很顺利的做完了还是过程计算错误,还是一点思路没有都标注出来,第二遍就可以直接略过对你来说很简单的题目。数学坚持从开始到结束每天都要做题,不要间断特别是后期时间比较紧张的时候也要拿出少量时间做做错题。 考场上的时间一定要利用好,在有限的时间内想尽办法拿到最多的分数。

专业课: 802经济学综合参考科目:

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主要书目:

《政治经济学教程》 宋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政治经济学》 逢锦聚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

《宏观经济学》 曼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辅助书目: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

《宏观经济学》巴罗

(三)复试经验

2020年、2021年人大区域经济学复试分数线分别为350、348分,进入复试的分别为3人、7人,拟招分别为2人、 7人,复试淘汰比例分别为33%、0%。可以看到,对区域经济学这种招生人数较少的专业来讲,每年的复试淘汰比例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就复试的准备来讲,人大复试只给出具体的考试科目,不对考试的参考教材做出指定,但考察的专业课内容都比较基础,所以只要大家能进入复试,并且好好准备应该问题都不大。人大复试占比为30%,其中由于近两年疫情原因,专业课笔试被取消,改为专业课面试(占复试的80%)和外语(占复试的20%)。专业课的准备建议大家尽早进行,最迟不应晚于1月中旬,参考教材在没有指定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尽量多看几本书,我当时用到的是孙久文、叶裕民的《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安虎森、孙久文、吴殿廷的《区域经济学》(马工程)。另外,建议大家也视自身水平尽早准备英语,西财的英语总体考察的比较基础,大家可以去网上找相应的英语口语复试资料,将其中的内容进行背诵,基本上就问题不大。

 个人不建议自己拿起书本就啃,可以先看视频,听老师讲,自己知道个大概,再配合笔记,写下本章节知识点框架;课后习题很重要,一定要做, 原因有两个,一是真题考课后习题的频率不低,就平常简单的你觉得不会考的,人家同样也会出题,所以做了绝对没坏处,二是培养自己答题的感觉,忌讳的是自以为学了知识点就一定能答出题。

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结构,10月中开始背诵即可,背诵的内容主要就是宋涛和逄锦聚课后题(你会发现这两本书的课后题基本涵盖了书的所有内容。但是如果你理清知识框架,了解了政经究竟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即使出现类似21世纪资本论的题,结合知识框架以及课后题背诵的专业性语言(答题要规范专业性,不要用你所谓理解的大白话),相信不会丢太多分。最后是历年考研真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仔细做总结出题规律。

之所以说这些考研经验,是希望能告诉学妹学弟,你现在正在经历的或以后会经历的,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也是其他人都会经历的,所以尽量做好一切准备,但如果中途出了差错,要将这些差错对你的影响降到最小,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微末努力积聚起来的无数次蜕变。无法避免的东西,只能战胜他们。最后祝大家都考上理想的院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