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陈子昂是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2

《唐才子传·陈子昂传》

元代 辛文房

原文: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人。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究坟典,耽爱黄、老、《易·象》。光宅元年,诣阙上书,谏灵驾入京。

武后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籍英华,文称暐晔。”累迁拾遗。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县令段简贪残,闻其富,造诈诬子昂,胁取赂二十万缗,犹薄之,遂送狱。子昂自筮封,惊曰:“天命不祐,吾殆穷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子昂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与游英俊,多秉钧衡。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章,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由是知名,凡所著论,世以为法,诗调尤工。

尝劝后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柳宗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有集十卷,今传。

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象以有齿,卒焚其身。”信哉!子昂之谓欤?

译文:

陈子昂,字伯玉,是梓州人。开耀二年与状元许旦同榜登进士第。当初,在他十八岁时,不懂得读书,凭借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子弟,负气仗义,打抱不平,射猎赌博。后来进乡学读书,有悔悟之心,(他)就到梓州东南的金华山道观读书,痛下决心加强自我修养,精心研究古代典籍,酷爱读黄帝、老子的书和《周易•象传》。

光宅元年,(他)来到朝廷献上奏折,规劝皇帝不要把(高宗的)灵柩迁到京城。(他)受到召见,武后认为他才干出众,就任命他为麟台正字,委任状说:“山川献上英俊才士,文才可称光芒四射。”多次调动升任拾遗。

圣历初年,(陈子昂)卸职回乡,恰好遇上父亲的丧事,就在父亲墓旁修建小屋并住了下来。县令段简贪婪残忍,听说陈子昂很富有,就捏造假案陷害他,以威胁手段获取贿赂二十万缗,还嫌太少,就把子昂送进监狱。

子昂为自己卜卦,(见卦相)大惊,说:“老天爷不保佑我,我恐怕会死在这里啊!”后来他果然死在狱中,终年四十三岁。子昂外貌温和文雅,却心胸狭窄,容易急躁,他轻视钱财,乐于施舍,对朋友十分忠诚。他所交往的英才俊士,多数都手握大权。

唐朝建立后,文章延续着徐陵、庾信的余风,天下人都效法这种文风,从陈子昂开始文风才变得典雅纯正。当初,(子昂)作《感遇诗》三十首,王适看见后惊叹说:“这位先生今后一定是天下文章的宗师。”子昂从此而闻名天下。

凡是他的文章,世人都奉为典范。他曾经建议武后设立明堂、太学,用来调养国家的元气。柳公权评论说:“能穷尽文章之术,包罗诗歌之法,从唐朝建立以来,只有陈子昂一个人。”陈子昂有诗文集十卷,流传至今。 

可叹啊!“自古以来很有才能的人,或许难以被任用。”“大象因为有牙,最终毁了自己。”确实啊!说的就是陈子昂吗? 

人物诗文风格: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对唐诗产生的历史影响巨大,并且意义深远。陈子昂转变了初唐时期的诗文风格,使唐诗彻底摆脱了齐梁颓靡诗风的影响和束缚。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举措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做好了铺垫,它是唐诗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同时也是唐诗变革的风向标。

他提倡“风雅”之音,使唐诗的创作风格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使文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偏向于向现实生活取材,使士大夫开始关注社会,关注百姓生活。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为迷茫的文人们指明了方向,它奠定了唐代诗文的壮阔景象,盛唐文学把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作为理论指导,使得盛唐文学诗风壮阔大气。陈子昂批判齐梁诗风颓靡,脱离社会实际,作品中缺乏社会元素。

经过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之后,盛唐的诗文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内容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想法,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陈子昂的诗文革新实践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