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白粉病怎么治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2-19

防治白粉病可采用以下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黄瓜抗霜霉病的品种也兼抗白粉病,可选用津研5号、津研6号、津研7号、津杂1号、津杂2号、津春系列、中农7号、中农8号、中农11号、中农13号等品种;小西葫芦的阿太1代、早青1号等品种;甜瓜的伊丽莎白、龙蜜1号等品种。

(2)棚室环境消毒

种植前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300克分几处用暗火点燃后闭闷棚一夜;种植后保护地可使用硫黄熏蒸器定期熏蒸预防。有条件的可用自控臭氧消毒常温烟雾施药机释放臭氧对空棚进行全面消毒灭菌。

(3)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壮苗,定植时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生物菌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及脱肥早衰,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对路药剂,有条件的宜使用常温烟雾施药防治。

(5)其他防治方法

发病前或初期叶面喷洒27%高脂膜100倍液造成缺氧环境使病菌死亡,隔6~7天喷1次,连喷3~4次;还可于发病前或刚发病时(个别叶片有1~2个很小的病斑)叶面喷洒0.2%的小苏打溶液,既可抑制病菌(白粉病菌适宜在酸性条件下生存,而小苏打为碱性),还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喷后可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隔3~4天喷1次,连喷5~6次。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19-08-10

防治白粉病可采用以下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黄瓜抗霜霉病的品种也兼抗白粉病,可选用津研5号、津研6号、津研7号、津杂1号、津杂2号、津春系列、中农7号、中农8号、中农11号、中农13号等品种;小西葫芦的阿太1代、早青1号等品种;甜瓜的伊丽莎白、龙蜜1号等品种。

(2)棚室环境消毒

种植前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300克分几处用暗火点燃后闭闷棚一夜;种植后保护地可使用硫黄熏蒸器定期熏蒸预防。有条件的可用自控臭氧消毒常温烟雾施药机释放臭氧对空棚进行全面消毒灭菌。

(3)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壮苗,定植时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生物菌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及脱肥早衰,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对路药剂,有条件的宜使用常温烟雾施药防治。

扩展资料:

方法管理:

(1)栽培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

(2)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在阳光下晒种2-3天天,以杀灭表皮杂菌,随后用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温度下降至常温后继续浸种4-6小时, 再做消毒处理,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随时保持土壤湿润,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输送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瓜体快速发育,使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4)物理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洒药剂加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隔离病源菌,防止病菌借风雨再次传播感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粉病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花卉白粉病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1)施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病能力。
(2)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
2.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1)于早春植株发芽前喷一次45%石硫合剂结晶150倍。
(2)临近发病期每10至15天喷一次50%退菌特1000倍或50%多菌灵1000倍或必菌鲨1500倍液进行预防。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至25天,如果治疗及时,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为暗灰色,并干缩消失。特效药剂:喷克菌、醚菌酯、阿米西达等对真菌性病害特效。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8-11
花卉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菌以闭囊壳即病叶上小黑点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通病株传染。
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至25天,如果治疗及时,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为暗灰色,并干缩消失。
主要还是要做预防工作,等发病了。就算治好,也是一种损害!
第5个回答  2019-03-01
白粉病是一种较重的病害,全国各地都会发生,无论保护地还是露地栽培,整个生育时期都会发生,俗称白毛病、粉霉病。多发生在结瓜期和成熟期。病害一旦发生,发展迅速。若不及时防治,会导致瓜叶焦黄,植株早衰,落瓜化瓜。
(1)症状 此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蔓茎,叶下面,果实受害较少。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色粉状霉点,不久逐渐扩大或较大的白色粉状霉斑,严重时整个植株被白色粉状霉层所覆盖。
(2)发病条件 病原为单丝壳白粉菌。病菌随空气传播。发病适温15~28℃,分生孢子在高于30℃以上或低于1℃以下时,很快失去活力,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发病湿度45%~75%均可发病,80%~90%为最适宜。植株过密、通风不好、过量施用氮肥、植株长势差都易发病。保护地栽培在高温、通风不良时,下部老叶发病重。露地栽培则在夏秋干旱、连阴天、时晴时雨时流行。氮肥过多,或生长势弱、发病重。
(3)防治方法①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杈,适当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加强通风透光。
②保护地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
③10%多百粉尘剂喷粉,每667米2使用1千克在傍晚喷施。
④20%福星8000倍液喷雾。
⑤5%粉锈宁2000倍液喷雾。
上述药剂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