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的第三章 优化产业布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立足不同区域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经济,推动区域间产业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协调发展,为我省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发挥我省在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科技人才、军工技术、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优势,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大力推进产业深度集聚整合,优化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
(一)电子信息。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分工的能力,做实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与网络、平板显示与智能视听、计算机及外设、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设备及装备、电子基础元器件及电子材料等产业集群。大力攻关高端软件、芯片设计、系统集成、新型显示、敏感及传感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与网络产品、平板显示与数字视听产品、计算机及外设产品、集成电路、信息技术装备与应用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等。
(二)装备制造。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优势,抓住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产业规模,积极实施重大技术装备“3+9”工程,即着力打造德阳、成都、自贡3大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发电设备、重型机械及容器、石油天然气钻采输送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施工机械、节能环保设备、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民生用机械设备等9条产业链。围绕国际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强以水电、火电、燃气为重点的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开发大型水电机组、大功率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火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组。以实现产品成套化、性能高端化为突破口,以整机产品、关键零部件与功能模块、基础原材料等为重点,加强系统集成技术、基础配套产品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大力发展发电设备、重型装备、机车车辆设备、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数控机床和石油钻采成套设备等重点产业链,积极开发航空、海洋等领域高端铸锻件产品。
(三)油气化工。坚持“基地化、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深入整合产业要素资源,着力在资源开发工艺上进行嫁接,推进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提高加工深度和产业附加值。突破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现代煤化工和磷硫化工等产业核心技术。推进石化深加工及精细化发展,培育壮大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橡塑深加工等产业链。调整天然气化工产业结构,发展天然气制取高效复合肥、乙炔、氢氰酸、烯烃等。加强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推进气盐氟结合,发展化工新材料。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和磷硫钛化工。加大工程塑料新品种开发及工程塑料的深加工和应用技术、新型氟硅橡胶开发及有机硅、氯、氟材料应用技术、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的攻关力度,大力发展氟硅材料、聚苯硫醚及纤维、芳纶、聚芳醚醚腈、玄武岩纤维等产品,研究开发碳纤维、聚碳酸酯等产品。
(四)汽车制造。强力引入大品牌大企业,推进整车制造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倾力打造整车制造业集群,实现我省汽车制造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群化”目标。围绕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高原、四川南骏、重汽王牌、绵阳华瑞、成都大运、东风南充等整车生产企业,着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和发展。重点开展整车设计、汽车发动机、变速器、传动制动系统、汽车电子等关键技术攻关。全力推动轿车、城市越野、中重轻型载货车、客车、专用车、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等产品结构升级。突破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储能系统、快速充电系统和电子控制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整车、关键零部件产品,加强供应链建设,延伸完善配套产业链。加快新能源汽车供能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推进CNG、LNG汽车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
(五)饮料食品。围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加速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突破超临界萃取、冷藏保鲜、新型灭菌、高精度定量罐装技术、产品包装关键技术,强化原料基地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白酒、肉制品、粮油制品、烟草、软饮料、果蔬制品、泡菜、茶叶及乳制品等产业。大力发展地方名优特食品,提升产业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依托我省特有的地质气候条件和白酒产业基础 ,加快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步伐,巩固白酒产业在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品质、品牌影响力。
(六)现代中药。围绕构建现代中药产业链,通过创新和技术改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推进我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突破道地药材种植(养殖)、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药材粉碎、中药提取、分离纯化和在线检测等关键技术,加强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重点支持国家基本药物生产和供应。积极开展新药开发、上市品种二次开发和保健品开发认证,丰富中药新产品、新剂型。加强扶持川贝母、川芎、丹参、半夏、石斛等川产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加强中药标准体系研究、药效基础成分物质研究和药性安全性评价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项目国际交流合作。
(七)钒钛钢铁。以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钒钛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提升技术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钛材料和钒钛优质钢铁生产基地。突破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流程、钒清洁生产、氯化法钛白生产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钒钛低微合金深度开发、多元优质钛合金等高档钛材料核心产品,进一步延伸钒钛产品链,提高航空航天、核电风电、高速铁路、汽车、高强度机械等特殊用途含钒钛钢材比例,积极发展多元优质铁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优质不锈钢、高附加值焊接材料及合金产品。
(八)能源电力。依托丰富的水能和天然气资源,以提高能源电力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供给率为出发点,加大水电梯级开发力度,优先支持流域龙头调峰水电站建设,建成三江七片两线为基本格局的水电基地。加快川东北天然气勘探开采力度和川南、川东、攀西煤炭资源开发整合以及煤气化综合利用建设步伐,大力推进页岩气开发,积极开发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快分布式能源建设,丰富电力生产结构。按照“适度超前”原则,以跨区域电网通道尤其是西北西南输电网络建设和天然气管道建设为重点,加强与华中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川东北输气管道、华中输气管道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提高电力调度和天然气调配能力。
(九)航空航天。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力发展航天电子、卫星应用等高技术产业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完善航天产业链。增加航天核心技术储备,强化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航天先进技术的市场转化,培育知名品牌,着力打造国家级军民结合型航空航天产业基地。重点推进军机、公务机、无人机等整机研制项目,争取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技术攻关及其产业化项目,积极参与大中型飞机机头等关键设备产业分工,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产品,大力发展飞控、液压、燃油、电源等航空设备 。
专栏1 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略) 充分发挥我省科技、产业和军工优势,坚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导向,有选择性地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创新、技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动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争在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研发和示范应用上有所突破。重点发展高端软件、宽带通信与泛在网、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信息技术装备、智能终端、高端计算机、新型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等一批核心基础产业。大力攻关云计算、集成电路、可信网络计算平台、新型显示及材料、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射频识别、数字虚拟等关键技术。
(二)新能源。突出新能源资源开发转化和装备制造两大重点,促进新能源装备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互动,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低碳化,建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突破新一代核能技术、先进反应堆、整机(系统)集成、关键模块产品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核电及民用核能利用装备,风能、太阳能及生物质能发电装备,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煤清洁高效利用装备、大规模储能电池装置和智能电网装备。加大页岩气开发力度。研发推广核能、风能、光伏电池、太阳能功能材料、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发电、燃料电池、锂电池、储能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产品。积极开展电动汽车技术研究,大力推进节能汽车发展。
(三)高端装备制造。发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作用,全面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智能化、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建设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提升工艺技术和材料品质为基础,突破空间基础设施、高速铁路成套技术、精密高速数控机床、柔性化及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以航空设备、航天与卫星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及机车车辆产业、智能设备与基础制造装备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大飞机机头及机载设备集成、通用飞机、大型涡扇发动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关键元器件、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经济型城际双动力动车组、高速重载铁路货车等机车车辆产品和其他高速轨道交通装备,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为核心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数控成套智能制造装备。积极开发空间服务系统、亚轨道科学研究火箭。
(四)新材料。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国家重要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加强钒钛磁铁矿煤基直接还原技术、高端氟硅制造、先进环保的稀土冶炼分离技术、高精度硬质合金及制品制造、稀土功能技术、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和组织增生改性等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以钒钛新材料、硅锂新材料、化学新材料、稀土新材料、超硬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芳纶Ⅱ和芳纶Ⅲ、高品质钛白粉、高纯大直径多晶硅和单晶硅、特种有机硅、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硬质合金数控刀具、新型人工器官等关键产品。
(五)生物医药。以生物技术为龙头,大力推进疫苗、血液制品、诊断检测试剂、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规模化,将我省建成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着力开发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预防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新型疫苗、危重传染病的快速体外诊断试剂。支持包括中西药物新剂型、生物医药中间体特别是抗生素领域中间体的产业化,支持传统中药工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利用生物技术解决现有血液制品血源短缺的瓶颈,突破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大规模培养的关键技术,多肽和蛋白质纯化的关键技术,引导生物发酵在药物研发方面的广泛应用。鼓励自主创新,扶持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设计和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 ,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新药药理学研究及毒理学评价体系建设。
(六)节能环保装备。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装备制造技术和服务水平,逐步形成自贡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遂宁资阳西部高效照明产业基地、金堂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绵阳节能家电产品制造和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基地、内江西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等6大分工明确、特色鲜明、具有区域和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制基地,推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突破高效清洁燃烧技术、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纯烧高炉煤气发电、纯低温余热发电、有机废水处理等关键技术,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以节能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环保装备产业为重点,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技术产品,开发节能电器、半导体照明(LED)、无极灯等绿色照明产品。
专栏2 战略性新兴产业“611”计划(略)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坚持以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为发展指向,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提升传统产业整体竞争力。
(一)机械。用信息化技术和绿色制造工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机械工业,进一步推动机械工业管理和服务现代化,积极发展机电液一体化产品,提升产品水平、质量和可靠性,在研发提升重大技术成套装备水平的同时,大力提升和发展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努力推进我省机械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大力提升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表面工程和切削加工等基础制造工艺,推进机械工业所需的小批量、特种优质专用基础材料攻关,提高“四川造”成套机械设备大型铸锻件、基础零部件、基础工模具、关键原材料省内配套能力。
(二)冶金(有色)。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以开放和技术创新为抓手,在壮大普通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品规模的同时,全力发展高性能有色金属新材料,实现产业产品升级,努力打造中国西部的稀有金属工业强省和水电冶炼一体化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大省。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低品位难选矿采选、金属冶炼、连铸连轧、不锈钢深加工和型材锻造等关键技术瓶颈,提升工艺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行业准入管理,积极推广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艺,大力淘汰落后产品与产能,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高性能、特殊用钢铁产品,开发板、带、箔等高性能高精度铝材、铜材和铜、铝、铅、钼、锌、镁合金及制品,推进产业产品链的延伸和产品结构升级 。
(三)建材。尽快形成我省建材工业的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使四川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建材产业基地和建材物资交易中心。大力推广浮法玻璃、玻璃纤维、建筑陶瓷纯氧燃烧技术,推广窑炉余热回收利用、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水平。以水泥、平板玻璃等产业为重点,切实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加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特殊功能型、节能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建筑材料,化解部分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
(四)轻工。加快运用高效节能装备、信息化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改造传统轻工产业,提升造纸、制革、日用玻陶及制盐等行业的规模化水平。提升家具、鞋业等原创设计水平。推动半导体技术、变频技术在照明灯具、家用电器行业的应用,大力发展LED灯、无极灯等新一代节能光源和智能变频、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家用电器产品。推动改性技术在塑料行业的应用,发展可降解塑料和特种功能型塑料制品。
(五)纺织。突破宽幅印染、高档服装面料、高性能化学纤维、苎麻染织、生物质纤维材料产业化等关键技术,推广新型清洁、节水型印染设备及新型节能减排技术,提升纺织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品牌服装、家纺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发展产业用过滤除尘、医用、特殊装饰用纺织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