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让他们永归寂静——《死寂》观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影片开头就布下了重重迷雾。

男主的身份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了小镇?

为什么玛丽.肖会找上男主,并且先杀死了他的妻子?

小镇的恐怖诅咒是什么?

童谣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

照顾男主父亲的陌生女子是谁?...

(当然看到男主妻子收到比利这么恐怖的玩偶还非常开心的玩耍起来时,我也是一头黑人问号。正常人看到这种东西难道不是分分钟扔掉吗...)

这些疑惑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抽丝剥茧,逐一解答。

可以说全片高能,在结局部分进入高潮,最后得知真相时,再将之前的伏笔线索一一拼凑,又有恍然大悟之感,不由让人为其精巧的构思感叹,大呼过瘾。

结局毫无疑问: 神秘的“继母”实际上就是玛丽.肖,玛丽.肖最完美的人偶就是男主的父亲 ,男主在明白了这一切后失控尖叫也被玛丽.肖杀死。玛丽.肖完成了对这一家族和当初迫害她的人的复仇,也就是“ To silence all those who silenced me ”。

其实结局早有伏笔,主要是以下几点:

1.男主父亲长期苍白不正常的脸色,是因为他早已死去被做成了人偶。但这一点容易被父亲的重病所掩盖,被误认为是病容而不加以怀疑。

2.影片中曾出现过玛丽.肖和玩偶演出的情景,结合“继母”和父亲形影不离的样子,可以推出是玛丽.肖一直在操纵父亲的尸体,父亲说的话实际上是玛丽.肖的腹语。

3.男主在老剧院翻到的笔记里实际上夹了玛丽.肖年轻时的画像,就和继母一模一样。但这是被男主忽略了的。

4.男主在老剧院时,小丑人偶后的玛丽.肖曾告诉他要先杀害他妻子的原因:他不是他们家族最后一个人,因为他妻子已经怀孕。这句话解答了为什么要先杀他的妻子,同时也是一个伏笔,说明男主的父亲早就死了,所以他的家族就剩下了男主和他妻子怀着的孩子。

5.男主从老剧院死里逃生,回来后想到要销毁最后一个玩偶比利,结果发现父亲带走了比利。如果父亲还是正常人,那就没有理由带走比利。

在知道“继母”就是玛丽.肖这一结果后,倒推是可以发现很多线索去佐证的。

那正推是否合理呢?

玛丽.肖扮演成“继母”有什么意义呢?

在影片里面我们其实可以看到玛丽.肖并不像男主所想的那样只能寄居在玩偶的身体里,毁掉了所有的玩偶,玛丽.肖还有一个“真身”,这个“真身”可以变年轻成为一个美貌妇人,也可以变老成为可怖的老太太吓死人。

可以说玛丽.肖的能力是很强大的。

她为什么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去扮演一个“继母”, 直接杀了男主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这么费力?

我觉得这就要回归童谣这一线索。

选取恐怖童谣这一题材来制作悬疑恐怖的作品已然不胜枚举。

经典之作有如阿加莎的《无人生还》中十个人一一对应童谣中十个印第安小朋友死状。 《明星大侦探》中恐怖童谣一案也是备受热议。 而《死寂》中的这一童谣也已成为了一个经典。

beware the stare of mary shaw 小心来自玛丽·肖的凝视;

she had no children only dolls 她没有孩子,只有玩偶;

and if you see her in your dreams 如果你在梦中看到她;

be sure you never , ever scream 不要尖叫。

殡仪馆的老人也曾反复说,她(即玛丽.肖)没有听到尖叫是不会罢手的。

这是影片最重要的一点。

玛丽.肖杀人并不是没有条件的,她杀人的方法是 让人尖叫 ,然后再置人于死地。(看电影时看到人物老是微微张开嘴我真是紧张地想帮他合上,你可快闭嘴吧...)

玛丽.肖杀害殡仪馆的老人和男主的妻子时都是通过变成可怖的老太太,也就是通过灵异事件让他们吓得尖叫,杀害警官则是通过让警官从松动的吊桥上坠落因意外而尖叫。

而男主则已经注意到了要点在于不能尖叫,比利的神出鬼没都没有把他吓得尖叫,他曾提醒警官不管看到什么都不要尖叫,也在自己坠落时紧紧捂住了自己的嘴。

可以说男主对于玛丽.肖已十分警惕,惊吓、意外都不能使他尖叫,所以玛丽.肖选择扮演成他的“继母”来击破他的心理防线,使他在失控时尖叫出声,再夺取他的性命。

所以玛丽.肖虽然强大,但并不是无所不能。

她杀人有着尖叫的前提,并不是像通常的鬼怪那样可以杀人于无形。

她发现男主对自己已有所警惕,想要轻易使他尖叫并非易事,故而选择布下这一局,扮演了“继母”,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复仇。

玛丽.肖最可怕之处不在于她吓人的外表,不在于她杀人手法的残忍,而在于她的狡诈,她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

鬼怪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内心有漏洞让它们有隙可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