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你的家乡做过哪些暖心的事?

4月19日,上海。一名女生收到了一份来自家乡宜昌兴山沉甸甸的的特产。里面除了装着一些鸡蛋,腊肉,水果等物资还有一封慰问信。

第1个回答  2022-04-23

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活动范围变小了,见面需要戴口罩了,甚至拿快递回家都要消毒了。虽然疫情让我们看似变得冷漠了,其实正因为疫情,在很多时候也会让我们感觉到人间自有温情在。

疫情以来,城市疫情工作者一直奋战坚守在全民抗疫战斗中。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神经末稍"。住户松散,居民身份繁杂,防疫抗疫难度大,任务重。在此期间,他们展现了高素质和为民服务吃苦耐劳的精神,服从社区安排,乐意接受值守任务,时刻与社区干部职工肩并肩,坚决执行县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挥部的指令,对辖区各个路口进行严防死守,对辖区居民进行地毯式核查登记建卡,对居民的行动踪迹信息实施全程监控。在社区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辛努力下,防疫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目前,辖区内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在防控防守中,绝大多数居民能理性接受值守人员的管理,获得居民们的支持和肯定,享用到了热心居民的优待,不少居民还为值守人员送来了水果和热茶。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战“疫”中,不论天寒地冻、狂风暴雨,她们都坚守在防控一线,为社区的安全保驾护航。我真的想发自内心的跟这些防疫工作者说一声真诚的谢谢!也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配合工作者们的工作,不为他们添乱,为全国早日清零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2个回答  2022-04-23


在武汉协和医院小儿分泌内科的林医生看到了让他心酸的一幕:

因为没有床位,一位90岁老奶奶守着64岁被感染肺炎的儿子在抢救室门口已经等了5天。期间她一直握着呼吸机上儿子的手。床位前儿子仅有的必备品,也是这个母亲的全部战斗装备。

医生表示如有床位,一定优先安排。终于在2月2日的晚上,儿子被转入隔离病房。安排好一切后,老奶奶马上借了纸笔,在病房门口给儿子写信鼓励:

“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治疗,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忘记给现金,托医生带上了五百元,可托人买日常用品。”

“要挺住,要坚强”这是包含了多少母亲殷殷的期盼;安抚孩童般的“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又浓缩了多少母亲的千叮万嘱。



此时此刻,病房门口会有许多与这位奶奶一样的母亲陪伴孩子治疗,电话那端也会有无数母亲每天定时发来关心问候。

曾经这些母亲也是温柔的少女,但为母则刚,为了孩子她们变成努力扛起一个世界的女汉子

有人说,孩子从来都不属于父母,但父母会永远属于孩子。

的确如此。

愿那位64岁的爷爷早日康复,战胜病魔;

我们都在等着你,加油!

第3个回答  2022-04-23

2020的开端,武汉打了一个喷嚏,全国为之忧心。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看着新型肺炎的疫情动向,看着每天在增加的数字,让人祈祷希望这场战疫能早点结束。

疫情之下,我们担心、不安的同时也感动于无数普通人的付出,正是这些温暖的瞬间,在寒冷中给我们带来光热,疫情虽难,但人心很暖。

虽然我们不是前线工作人员,但正如李荣浩新歌《同根》里唱到:“做不了医生,也想要救人,想做点什么,能力范围内,哪怕给句安慰能安慰到谁。”

01

10岁女孩把“小黄鸭”捐了

2月1日,扬州一名10岁女孩,捧着一只小黄鸭储蓄罐来到派出所,里面495元零钱,并附上一张纸条“武汉加油”,交给警察叔叔,希望能帮助武汉。

女孩从新闻里了解到武汉的疫情很严重时,将自己攒了两三年的零花钱捐赠出去,希望能帮助武汉。把储蓄罐放在传达室后,她就蹦蹦跳跳地离开了。少年强,则国强,谢谢可爱的孩子。

02.

83岁拾荒大爷匿名捐款一万元抗疫

83岁的林大爷是一位拾荒老人,在得知全国疫情后,主动到社区捐出一万元善款。还要求不要写名字,不要报道他。如果真的要写名字的话,就写知恩者。了解后才知道早年间老人曾接受过国家的恩惠,如今只是知恩图报。

当地热心网友得知此事后很感动,于是众筹一万元还给老人家。可他怎么都不接受,并将网友众筹的一万元再次捐赠出去。

03.

默默捐口罩助力一线工作者

疫情爆发后,口罩便变得一罩难求,尤其是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口罩都变得很紧缺,众企业、明星纷纷出手捐赠外,普通人也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默默捐口罩助力一线工作者。

1月31日,浙江一位男子骑车来到派出所门口,隔着铁栏“空投”了一个大箱子后便离去,民警打开发现里面竟然是满满一箱N95口罩,随后民警将这箱口罩转赠给了一线医护人员。

宁波一男子在消防大队偷偷放下6箱梨和一大袋口罩后悄悄离开。

南京派出所一名快递小哥送来10盒口罩捐赠给奋战在一线的民警,还拿出800元现金委托民警捐赠给武汉。

除了捐钱,捐口罩,还有捐赠菜、水果,给一线工作人员亲自做饭的他们......

第4个回答  2022-04-23

身在千里外,情系故乡心。由于疫情袭击,突然的降临,打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蛋菜米面供应成了当务之急。远在外地创业的人了解情况后,委托村里,第一时间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户,送上鸡蛋、黄瓜、茭瓜、菠菜、蘑菇等慰问品。

同样在外打拼的村民,人在外,却情系故乡,老家疫情发生后,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在了解情况之后,第一时间为村集体捐款和生活必需品。在外打拼人的善举,感动了全村人,很快在村里掀起了一场为抗疫自愿捐款活动。

大疫之下有大爱,关键时刻更加亲。通过这次疫情的袭扰,人们更加醒悟了,团结就是力量。村党员、群众自愿捐款40余人次,为抗疫筹款9000余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家乡就会有美好的明天。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组织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配合下,在众多最美逆行者、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下,我们一定能迅速战胜疫情。

第5个回答  2022-04-23

2020年的开始,一场疫情,打乱了我们阖家欢乐的节奏。疫情的不断传播,给我们带来了恐慌,但同样的,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温暖和希望。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朋友,在中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

一.守护的英雄们

    在此次疫情中,让我们心怀感激、肃然起敬并为之担心的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我们都知道全国很多城市的医护工作者们都陆续奔赴到了湖北,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因此受到了感染,令我们揪心不已。而每天都发生着非常多非常多让我们心疼又暖心的故事。
    在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工作48小时的医生父亲,趁午餐时间给隔离区的儿子写上加油两字。两人同是医生,只能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加油打气,彼此鼓励,彼此作为精神支柱。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实版的上阵抗"敌"父子兵就在这里,很多人看到这一幕都深深感动落泪。

二、疫情中的勇士们

    在前方的战场上,除了医护工作者外,还有一群与病毒、与死神较量的人。他们都是无辜不幸被感染的人们。
    在初期床位不足,无法得到完全收治的时候,也发生了非常多令人惋惜令人动容的故事。在武汉协和医院,因为没有床位,一位90岁老奶奶守着64岁被感染肺炎的儿子在抢救室门口已经等了5天。期间她一直握着呼吸机上儿子的手。床位前儿子仅有的必备品,也是这个母亲的全部战斗装备。医生表示如有床位,一定优先安排。终于在2月2日的晚上,儿子被转入隔离病房。安排好一切后,老奶奶马上借了纸笔,在病房门口给儿子写信鼓励:"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治疗,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
    "要挺住,要坚强"这是包含了多少母亲殷殷的期盼,"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又浓缩了多少母亲的千叮万嘱。

三、无处不在的大爱者们

    这世界从来没有所谓的超级英雄,不过都是无数普通的人在散发着光亮,照亮这一片天地的黑夜。
    新闻里看到,一个男孩在护士值班室柜台,留下一个信封,放下信,他敬一个队礼,又鞠了一个躬。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护士很诧异,本想给孩子量体温的手又收了回去。护士看到是一封感谢信和1000元钱。信中用稚嫩的笔写下:"亲爱的医生、护士,看你们每天奔走在疫情的前线,十分辛苦,我也想出一分力......"这是一个少先队员,一个孩子。

感谢所有善良的可爱的普通人,感谢所有的医护工作者、所有一线的工作人员们,这些温暖善意的汇集,我们一定会从寒冬迎来春的如约而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