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根养根,根深业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每一个活到现在的人,家族传承从未间断过,家族也都曾经伟大过;遗传学上,DNA是遗传信息的表达;全息疗愈师眼中,DNA是家族信息的载体,是能量链接的桥梁;桥梁畅通,则家族兴旺,所以,我们要连根养根,才能根深业茂。

       很多人认为西方人不重视祭祀,这是一种误解。首先、西方基督教主流国家,丧葬主要遵从基督教文化。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祭奠。死前上帝忏悔,神父为其祈祷;死后停尸在教堂,神父组织追悼会为死者祈祷,亲友一同祷告。

       祭奠:第九天、二十天、四十天、一周年到墓前献花默立。在每年11月2日万灵节,为亡灵祈祷祭奠。

       中国是兼容性非常强的一个国家。大约汉晋以前是采用的周礼,有非常严格的丧葬礼仪。是以父子、宗族为根基,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桥梁,来链接沟通天地鬼神的。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道教形成,佛教传入中土,加之秦汉以前大儒大肆倡导厚葬,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中国祭祀文化。

       秦汉以后,尤其是宋代,父母去世,依制守孝三年等习俗已经像宪法一样,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严格遵从。民间厚葬之风盛行,奢侈讲排场。一七至七七,佛道混淆。而到了现代的丧葬,又夹杂了西方追悼会的宗教概念,已经不复中国丧葬的本来面目了。

      《孝经》讲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中庸》讲: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现代丧葬、祭祀,要根据时代变化,而应从简。

        大肆铺张,做给别人看,甚至当成生财工具,大吃大喝等等,恐带来相反效果。

      《论语》讲: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现代人凡事讲排场,婚礼、生日、百日宴、葬礼,能多奢侈就多奢侈。葬礼,要么排场巨大无比,闹闹哄哄,要么直接火葬场,又太简单。反而很少有真正的悲戚和祝福了。

现代人应如何祭祀?

一、临终关怀。

二、注重一七到七七的忏悔和祈福。现代人很难做到了,人很多死在医院里。停尸在太平间和殡仪馆。所以要记得: “丧,与其易也,宁戚。”

三、现代人应如何看待三年守丧。时代在变化,现代人当然不用像古代一样守孝三年,但内心的悲戚和感恩、祝福,三年内不可减少。

四、祭日、清明、中元节、冬至、春节等节日,应充分做到 “丧则致其哀”。 至于现代人大肆修建墓穴,上坟的时候大肆燃放鞭炮,唯恐别人不知道,就实不可取了。

五、以故去的人的名义积阴德。

六、烧纸尽量只烧黄纸即可。

七、多以故去的人的名义,放生。

八、修宗祠,修族谱,陈故去之人的功德,列入家谱。

九、多给子孙讲祖宗之德。

十、打造可传承万代的新家族。

如何连根养根?

一、以上诸条就是连根养根的基本方面。

二、首先要记得起列祖列宗的名字。

三、心里想着谁就和谁链接上了。

四、以祖宗之名,多积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