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催促孩子?这可能是他慢吞吞的“元凶”,爱催促的父母要注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5

团子妈是个急脾气,可是小团子却是个“慢性子”,所以团子家里每天都充斥着团子妈濒临崩溃的催促声。从早上起来,团子妈就开始催促孩子快点起床吃早饭,一顿早饭的时间里团子妈能够说上无数遍的“快点”。可是即便如此,团子仍然会迟到,团子妈的催促似乎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到了晚上辅导功课的时候,团子妈更是被孩子的“慢悠悠”气得火冒三丈。“明明一个小时可以写完,你这都写了多久了!”团子妈不停地在一旁催促孩子快点写,而团子则被妈妈催得频繁出错,最后作业越写越慢。团子妈感觉自己真的是高血压都要被气犯了,“不催写得慢,催后写得更慢,太无语了!”

此前在网上有这样一段家庭视频让网友们捧腹不已。视频中一个小男孩正在磨磨蹭蹭地吃饭,而要送他上学的宝爸则在一旁等待。可是过了很久男孩也没有吃完,他慢吞吞的样子让宝爸着实等得有些着急。于是宝爸催促儿子快点吃,可男孩却充耳不闻。

终于宝爸忍不住了,他上前一把抢过了儿子的饭碗,大口大口地“帮”儿子吃起了早饭。只见他几口吃完后,便一语不发地带着一脸懵的孩子出了家门。透过屏幕,网友们完全可以感受得到这位宝爸当时的内心有多么崩溃。 其实,父母经常催促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慢吞吞的。


1.诱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当孩子习惯了被父母“催”着走的时候,他们身上的行动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催促本是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是却因为催促得过于频繁而让孩子产生了依赖感。同时,这也会诱发孩子对于行动本身的懈怠和拖延。

2.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

当父母一味地催促孩子时,孩子们会因此而受到一些负面的评价,比如说,“你太慢了”“你怎么这么爱磨蹭”,类似这样的负面评价影响到了孩子的自我评价。父母类似贴标签的做法让孩子更加相信自己不会做得更好,甚至还会衍生出习得性无助的心理。

3.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父母的催促无疑会为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这使得孩子们的内心承受着更多的焦虑感。也正是因为心理压力的裹挟,孩子们无法好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水平。另外,受到父母的心理施压后,孩子们还很容易滋生出逆反的心理,对父母的催促表现得更为厌烦和抵触。

其实,孩子慢吞吞的表现是不能够靠父母的催促来进行调整的,而且父母们越催促孩子反而会越表现得不好。父母的催促看似是在帮助孩子调整节奏,其实大多数时候这种催促实际上是在扰乱孩子的节奏。所以在发现孩子有拖拉磨蹭的习惯时,单纯靠催促来勉强让孩子改变,这是不可取的。

1.父母要合理看待孩子身上的“拖拉”行为

父母拿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时,孩子的行为表达在父母眼中自然是“慢吞吞”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做的是降低自己的要求标准,而非要求孩子跟上成人的节奏。父母们只有分辨清楚孩子的“磨蹭”是真的,这样才能够给予孩子最适当的引导。

2.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当孩子对于时间概念认知不清的时候,那么父母口中的“5分钟”并不能够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清楚认知,所以这也就起不到催促孩子的作用。也就是说,当孩子不知道“5分钟”的时间究竟有多久时,他们不会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所以想要让孩子“更快”一点,家长们应该从帮助孩子建立起时间观念的角度入手,让孩子更加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有限,进而主动“提速”。

3.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必要提醒孩子做好时间方面的次序安排,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尤其是在孩子一次性面临多项任务内容时,做好时间安排会让他们更加有效率一些。分清主次和难易程度,这些都会对孩子们做好时间安排有帮助。

所以在父母发现孩子做事慢吞吞的时候,一味地催促孩子快点并不会奏效,给予孩子切实可行的引导才会对孩子习惯改善有帮助。同时,父母们也应该控制好自身的急躁情绪,避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大家对于孩子做事慢吞吞的状态是如何进行干预的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