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的人都有什么特点?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情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的人,通常是敏感人群,‍‍他们的思想‍‍通常是一叶障目,一个黑点,影响全世界,‍‍总是喜欢‍‍看别人的缺点。‍‍造成他们比较悲观的根本原因是缺爱,其实大家都缺爱,但是抑郁的人更渴望爱。

那么抑郁型的人是在什么环境下造成的呢?

‍‍首先原生家庭的负面能量打击,‍‍比如家庭不和睦,‍‍争吵、暴力‍‍,长期指责、打压,‍‍以及上学期间,‍‍尤其小学和初中1、2年级时受到的心灵摧残,‍‍导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所谓的扭曲,实际上也是负面思想左右。

那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只要有一份希望在他心里,‍‍这个希望可以是一份爱,也可以是一个兴趣,‍‍也可以是一个榜样,‍‍就好像黑暗里有个光亮一样,‍‍只要有这个光亮存在,‍‍就不会抑郁到底,‍‍只要把这个光亮扩大成为他的全部,他就会从抑郁症中走出来。‍‍

我女儿因为安全感的丧失,失去了对所有人的信任,抑郁的时候,厌学厌世,仇恨所有人,‍‍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07年的快乐男声‍‍,那时候13强‍‍,他们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的精神‍‍感动了女儿,‍‍在她心里竖起了一个旗帜,‍‍她相信了,人间有爱,‍‍从此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正轨。‍‍

我在两岁左右就有厌世的感觉,‍‍小学五年级又遭受‍‍班级所有同学不公平的打压‍‍,造成我自闭,抑郁,精神受很大刺激,一直很多年很多年,‍‍我竭尽全力往外爬,因为自闭,屏蔽了所有人对我的关爱,孤独艰难的往外爬,是内在的那份善念,‍‍那份智慧的悟性,‍‍那个和真我一起的感觉,‍‍让我一步步走到即将开悟的境地。‍

当下很多人在患上抑郁症后,发现了一个规律:好像大部分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是好人。

而心理学也研究发现,很多抑郁症患者是潜意识中的攻击性无法朝外,转而朝向内引发的情绪障碍。

那么难道真的只有好人才会患上抑郁症么?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除了生理不断在进化,我们的心理也是不断适应这个生存世界的。

心理学中有一门学科叫精神分析,这个学科就是在研究人类潜意识下的心理防御机制。

关于人心理功能的防御方式有很多种,大部分人都是用来防御让自己的感觉良好,

但是“好人”运用的防御是——自我攻击和压抑 情感 体验甚至往往会有讨好人格。

那么到底一味忍让和善良真的可以让我们来应对这个世界么?

抑郁的人,多数是责任感很强,自己承担的很多,为了迎合外界更好,造成自己的压抑无法释放。

因为上述这些给自己承担了太多的责任,造成很多的压抑、纠结和内心冲突长期无法释放。

但是这样的善良好像并没有让我们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纵容他人,伤害了自己。

前两年闹的沸沸扬扬的江歌案发生后,

有人说:

如果江歌没有收留刘鑫,也不会被杀。

杭州保姆纵火案发生后,

有人说:

如果林家人第一次发现保姆偷钱,就开除她,也不会家破人亡。

而无法表达愤怒和攻击性,最终受到不公平待遇和伤害只能采取一种忍让,并以此觉得这是唯一的美德。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因为懦弱.所以压抑多过反抗,所以无力将事情拉回正轨,所以是痛苦不是发泄'所以无药可救,所以活着还没有去死;

因为善良.所以不会转移痛苦给他人,所以没有变态的虐待弱者,所以不是去报复而是想要解脱;

因为自尊.所以对自己的状态感到不堪,所以对于羞辱'脸色'目光'格外敏感,所以对于过去久久不能释怀,所以扇自己脸骂自己不争气;

因为责任.所以担心'所以痛苦'所以害怕'所以忧虑'所以隐瞒'所以活着还没有去死;

因为愚笨.所以想不到好的方法解脱,只是沉沦沉沦,所以才会除了痛苦还是痛苦,所以摆脱不了过去,所以简单的沟通也成了障碍,所以人际关系一塌糊涂,所以将生活搞的一团乱麻;

那么造成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我做咨询了解到,包括我自己,早年经常被教育要“懂事”。

这个懂事都是尽量压抑自己的欲望,先满足他人,我不能否认这样的教育不好。或许在这样的大家庭 社会 里,往往阉割自己欲望的人容易生存。

但是长此以往下去,人的本能得不到满足,那么一定会从其他地方寻求出路。

抑郁症或许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再如此的生活了。

我们的前半生一直在思考如何迎合讨好他人,而下半生该如何悦纳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说,抑郁还有一些积极意义。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身处在抑郁痛苦中还是走出抑郁的问题,都需要在这个“好人”的前提下学会合理表达不满、不认同、愤怒、甚至攻击。

这个和我们从小教育理念相悖,好像这样就是一个不道德自私的表现,但是要知道一个人如果连爱自己和保护自己都不会,你如何爱别人和保护别人?

你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软塌塌的人格慢慢开始有力量,开始真的可以做到敢爱敢恨。

“生活有一点我不是太喜欢,就是它总让更懂事的人来承担糟糕的感受和结果。”善解人意的人就是“最懂事”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活着,多一点钝感倒也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如果敏感特质发挥得好,它同样是一种优势,比如乔布斯,他曾花一个月时间在上千种黄色里去挑选一个他最满意的颜色,尽管这千种颜色在很多人看来,毫无差别。但是,他在意,那也是他喜欢的禅,在细碎里,悟到更纯粹的禅。

现代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压力不断增加,抑郁的人越来越多。

容易产生抑郁的患者一般有以下特点:

1.多思多虑,焦急不安,胡思乱想,坐立不宁,或是一筹莫展,常常自责,且自卑。

2.对生活忧郁悲观、意志消沉、无信心和活力。

3.记忆力减退,平时容易疲乏。

4.出现顽固持久,久难治愈的睡眠障碍。

5.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

中医认为情绪抑郁为肝气不得舒达所致。避免抑郁情绪的方法:

1.适当运动跑步,放松心情。

2.听音乐。可听五行音乐,这是一种根据中医哦“木火土金水”研制的音乐。

3.平时可做呼吸吐纳,调理身体气机。

4.可服用中成药,如: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请尽量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在当前车贷房贷等生活压力下,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正在逐渐侵蚀着人们的 健康 ,患有抑郁症的人群也逐渐增多。抑郁症的易感人群主要是身体生理机能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卑内向,遭遇重大挫折的人群。而随着 社会 信息化的发展,人们整日都是对着电脑、手机,人际关系淡化,性格也更趋于内向,所以抑郁症的易感人群增多。而女性和中老年人更易患有抑郁情绪。女性,因有生理周期较多,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更年期,情绪容易受到生理周期影响,当情绪低落时就容易患有抑郁症了;中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发生变化而易患抑郁症。人到中年,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弱,免疫力下降,各种各样的疾病侵蚀着我们的 健康 ,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当然也就没有一个好的心情了。再则,人到中年,人生基本定型,如果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还好;但是到了中老年还一事无成呢,想拼搏也拼不了了,只能郁郁寡欢了。不过,也不必悲观,还是有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的。

预防和治疗抑郁症,首先就是要有个好的身体,我们才能和病魔作斗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身体好了烦恼就少了,抑郁症也就不攻自破了。其次,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恒心,一颗不断拼搏的决心。抑郁症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用药物预防、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心态才是最好的良药。最后,要找准病根,抓住心魔。要知道自己为什么郁闷,为什么烦恼,是因为得不到还是因为失去?也许放下,才是最好的归宿。

尽管这个问题多次回答,但这类情节危害极大,涉及人数众多,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再做诠释。

中国古医曾按人的好动和喜静程度把人分为五类,即好动的 太阳型、少阳型、 喜静的 太阴型、少阴型、 和动静适中的 阴阳和平型。

古希腊和罗马医学把不同人体内四种体液,即; 血、粘液、黄胆汁、黑胆汁 的多寡不同,把人分为四型:即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 胆汁质、 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 多血质、 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 粘液质、 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 抑郁质、 一般说,纯粹类型的极少,一般都是 混合类型。

以上都是中外古人的结论,可今人的观点随着人类的进步,说法较多,个人认为: 无论是谁,一但正确认识什么是人生?抑郁 情感 的危害性是什么? 一切纠结都会化解。

什么是人生? 人生本身就是一所高等学府,教师的名字叫:艰辛、责任和苦难。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人人都是不顺心的事十有八九,能与语人绝无二三。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长期的多灾多难的战役,所有人都各自在自己人生之路拼搏奋斗,书写着自己的 历史 ,精确而言,做人就意味着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要尽责任担义务并且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可人生之路险阻,处处是陷阱诱惑,伴随着智慧、愚昧和一系列的教训,唯有经历人生才能理解人生,人一但仰郁苦闷若不是历练不够,就是社交少而交流欠缺,凡那些运用思考的人,会和喜神相伴认为人生是个喜剧,而对于多愁善感的人而言,人生就是个悲剧。

抑郁症的特点,往往在嘻嘻哈哈的人身上表现的明显,还不一定是那些情绪低落者。比如说,有的喜剧人,整天逗别人开心,自己却开心不起来。这就是抑郁症的来源,他的来源,其实是来源于心中的反差,并不是外在表现的,就是一种反差。

如何避免抑郁情绪,就是减少心中的这种反差,反差少了,自然也就没啥了抑郁的了。可是很多人,一天就在这种反差中过活,还一天天的累死累活。不是为了减少反差,更多的是为了增大这种反差。谁要是把我这一点,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

当然,情绪低落者,抑郁寡欢也是有的,这个还稍微比较好一点,容易发现,可以及时自我纠正。比较麻烦的就是那种,前面提到了,人前乐开花,人后自我伤感,自我疲惫。大多数人,都属于情绪低落者,你还不要不承认。

你细心观察,路人的脸,那个脸型就告诉你,他的经历,真真切切。说句实在的,好多人都有点苦涩的脸庞,要么不如意,要么自己使自己不如意,怨恨之情跃然纸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情世故,都想像孩子一样烂漫可爱,可这张脸不允许。人家是实力不允许,我们是脸不允许。

要想抗争抑郁,远离抑郁,我们就得忘记自己,忘我,忘记自己的姓名,那么多的千难万此,也就随之消逝。想想看,既然没有什么记忆,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是谁?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当下的抑郁症,无非是生活的不如意,或者说,大部分是生活的不如意造成的。学会忘记,便是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