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增湘题宋刻《元丰类稿》现身中贸圣佳2016秋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1

  ▲元丰类稿存卷三十一、卷三十二

  宋曾巩撰

  宋浙刻本 1册 白麻纸 蝴蝶装

  钤印:夬庐所得内阁大库残籍之一、巢云移藏、华娱室

  封面康生题:宋刻元丰类稿残卷,康生

  扉页许宝蘅题:宋本元丰类稿残卷,甲子十月装,卷三十二全十二叶,卷三十一残存六叶,装时误次子后。

  夹签康生题:宋刊元丰类稿残页

  著录:《藏园群书题记》卷十三

  万人如海一身藏

  ▲藏园傅增湘故居

  北京西四北五条,明时旧称老娘胡同,北五条7号院,两进院落,附东西跨院,东跨院内,有假山及六角攒尖亭。原为咸丰进士、通政史永顺的府邸,1918年,傅增湘买下这所宅院,命名为藏园。园内书楼有双鉴楼、莱娱室等。是傅增湘的藏书处,因而他自号藏园老人。而藏园之藏并非仅是藏书,更多的是暗含苏轼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的归隐之意。余嘉锡《藏园群书题记续集序》写道:江安傅先生挂冠以后,定居北平,闭户不交人事,所居有山石花木之胜,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颜之日:藏园。聚书数万卷,多宋元秘本及名钞、精,闻人有异书,必从之假读,求之末得,得之未读,皇皇然如饥渴之于饮食。暇时辄取新旧刻本,躬自校雠、丹黄不去手,穷日夜不休。所校都一万数千余卷。

  ◆ 傅增湘和他的书友们

  ▲傅增湘(18721950)

  字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清泉逸叟、长春室主人等,近代著名藏书家。四川江安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1902年入袁世凯幕府。1917年12月,入内阁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一年半,总统一易,总理三易,傅增湘的教育总长牢而不动,直至五四运动前。

  傅氏一生藏宋金刻本一百五十种,四千六百余卷;元刻本善本数十种,三千七百余卷;明清精刻本、抄本、校本更多,总数达二十万卷以上,雄峙海内,成为继晚清四大藏书楼后的又一大家。其搜书之勤、藏书之富、版本之精,为近代诸藏书家之首,堪称一代宗主。而其藏书缘起于南北议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起义军占领了包括南京在内的中国南方大片地方,清廷被迫委派袁世凯主持南北议和。傅增湘作为唐绍仪的随员一同到了上海。在上海期间,傅增湘结识了著名藏书家沈曾植、杨守敬、缪荃孙等人,他生平购得的第一部珍贵典籍宋版《新刊诸儒批点古文集成》,就是那时以百金购自苏州的。

  此后,他成为琉璃厂、隆福寺的常客,甚至东渡日本访书。每遇善本,便如蚁之集膻,蛾之扑火,志在必得。民国初年社会动荡,也是藏书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旧贵藏书纷纷散出。端方的陶斋、景廉的半亩园、盛昱的郁华阁、聊城杨氏的海源阁等,其中珍品均先后归于傅氏。

  访书之余傅增湘遍交当时藏书大家,如李盛铎、缪荃孙、袁克文、陶湘、张元济、刘承干、叶德辉、徐乃昌、蒋汝藻、董康、周叔弢、张允亮、许宝蘅等人,都来往密切,互通有无,常常相互馈赠和代为搜书。每年腊月十九日,苏轼生日,藏园效仿先贤依例举办祭书之会,张允亮、沈兆奎、徐松玉常为座上宾,引为藏园三友。

  傅增湘每得一书,就撰写题跋一篇,每见一善本,也写一书录。在这些作品中,它辨版本之异同,校字句之误,穷搜宋代刻工姓名、避讳字样等资料,以资鉴别版本之佐证。其学识既精且博,往往发人所未发,详人所不能。他曾说,他所作藏书题识于版本校雠之学,能开自来目录学家所末开。

  他自己也说:独于古笈之缘,校雠之业,深嗜笃好,似挟有生以俱来,如寒之索衣,饥之思食,如无一日之可离。他给自己作了规定,每天校三十页书。白天时间不够用,就熬到深夜。他赚家中常有来人和杂事纠缠,就搬到别的房子里去校书。他心里想,世间的善本珍籍无数,自己是不可能全部收藏到的,但每见一书就借来对校一次,其作用甚至胜过书归自家收藏。到了晚年,傅增湘天天伏案校书,有时通宵不眠。即使在严寒的冬天和炎热的暑夏,他也坚持工作,不肯间断。伦明为他题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说: 篇篇题跋妙钩玄,过目都留副本存。 手校宋元八千卷,书魂永不散藏园。

  ◆ 告世之喜读未见书者

   藏园收藏雄踞海内,宋刻宋人文集,王安石、欧阳修、三苏双鉴楼均有收藏,唯独没有曾巩的文集,对此傅增湘一直引以为憾。然而他曾于好友张允亮、许宝蘅处见过两部宋刻《元丰类稿》。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藏园群书经眼录》、《藏园群书校勘跋识录》均有记载张、许二人所藏之书,其中《藏园群书题记》全文收录跋文,可见念念不忘。跋尾更不忘并告世之喜读未见书者以飨同好。

  南丰集宋本久不传,今遘此残本,只寥寥四叶而异同乃如此,滋足异矣。浭阳张庚楼君出以相示,并属余携之南中求沈乙盫增植为之题记。比至海上,乙盫已病不能兴,仅得拥被强起一观而已壬戌十月年五夕记于藏园龙龛精舍。

  卷三十一、三十二两卷许君宝蘅藏。(甲子立冬前一日获观)

  忠谟谨按:此书有跋,收入藏园全书题记三集卷六

  《藏园群书经验录》卷十三

  宋人钜集如王荆文公、欧阳文忠公及三苏,余皆藏有宋刊本,独曾集无之。遍观南北藏书家亦绝未著录。昔年正文斋谭笃生有南丰文萃六卷,宋刊巾箱本,余曾假校一过。后为寒云公子所收,不知流转何所矣。昨岁浭阳张庾楼兄以宋刊《元丰类稿》残叶见贻,为卷四十三之尾,其《张久中墓志铭》后又刻一首,文字大异,是一文两刻之例,虽仅存三叶颇以敝帚自珍。顷於季湘斋头见宋刊第三十一、二两卷,叶之四周皆残蚀过半,望而知为内阁大库之蠹余。取近刻校之三十二卷,《论中书录黄札子》巩於理未安句下脱二十二字。此外,词句少异亦触目皆是,一作某某以小字注于本句旁为宋刊本之创例。虽零缣断璧,要为海内孤帙。以视近世豪门丰屋,罗列牙签锦■以相侈炫者,其轻重为何如也。书此以复季湘,并告世之喜读未见书者。甲子立冬前一日,藏园居士傅增湘。

  《藏园群书题记》卷三

  《藏园群书校勘跋识录》亦有提及此书元丰类稿五十卷。宋曾巩撰。清光绪十六年慈利渔浦书院刊本。钤沅叔手校印。藏园先生据张允亮、许宝蘅藏宋刊残本,及宋刊《皇朝文鉴》校勘,凡曾校勘之诗文题均画圈为记。吴希贤《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录》中收宋版《元丰类稿》书影一页,半页12行,行20字,左右双边,单鱼尾。应为跋中所述张庚楼之本。而许宝蘅本亦将于今年11月现身中贸圣佳秋拍。

  《元丰类稿》五十卷,宋曾巩撰。曾巩,字子固,嘉祐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曾巩生前文已成集,身后付梓,时年元丰八年,成书五十卷,续四十卷,外集十卷,由王震作序。至南宋绍兴年间,此本已散佚,曾巩后人曾文受、曾文忠重刊《元丰类稿》,世称曾文受刻本。而今存其早期刻本仅金刻《南丰曾子固文集》(现存国家图书馆,如《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各一部,皆出自天禄琳琅旧藏、另一为元大德丁思敬刻本《元丰类稿》(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

  此次上拍之书存卷三十一、三十二,半页12行,行20字,左右双边,版心上镌字数,下刊刻工名。书页四周虽残蚀过半,望而知为内阁大库之蠹余之物。蝴蝶装,未经改装,封面有康生朱笔题书名宋刻元丰类稿残卷,康生,书内另一签,亦为康生朱笔宋刊元丰类稿残页。扉页为此书旧主许宝蘅墨笔篆书题书名宋本元丰类稿残卷,小字记甲子十月装。卷三十二全十二叶,卷三十一残存六叶,装时误次子后。并钤巢云移藏朱文印一方。卷三十二卷卷首下方骑版框钤夬庐所得内阁大库残籍之一朱文印一方,书尾有傅增湘长跋,并钤华娱室朱文印一方,跋文如前录。由此可知此书大致流传。

  明初定都南京,将元大都秘阁所藏图书典籍,运往南京。这批书籍,多为宋、辽、金、元四朝的旧藏,奠定了明朝国家藏书的基础。正统六年(1441),杨士奇主持查勘了文渊阁、东阁的藏书,编出《文渊阁书目》,书目共著录图书43200余册,约7000余种。据《明史艺文志》记载,这批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向外,虫鼠不能损。正统十四年(1449),南京宫殿失火,所藏宋元以来善本焚毁俱尽。从此明代的国家藏书开始走下坡路。万历三十三年(1605),孙能传、张萱等清理文渊阁藏书,并编出《内阁书目》八卷。该书目所著录的图书与英宗正统六年所编的《文渊阁书目》记载的图书相比已十不存一,相距甚远。

  ▲许宝蘅(18751961)

  1922年,许宝蘅曾购得内阁大库残籍十麻袋,此书应在此列。1924年邀傅增湘观书并题跋。许宝蘅(18751961),字季湘,号巢云,晚号夬庐,浙江杭州人。前清举人,1912年,担任大总统府秘书兼国务院秘书、内务部考绩司司长。张勋复辟后,担任军机章京。此后担任大总统府秘书、内务部秘书。1927年傅增湘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邀许宝蘅任副馆长,张允亮人图书馆建设课主任。1928年,出任奉天省政府秘书长。满洲国成立后,其担任执政府秘书、掌礼处大礼官兼秘书官。1939年底,65岁的许宝蘅停年退官。

  他精通文史,见闻广博,又重考证之学。对书法有着很深的造诣,真草隶篆皆有功力,从篆隶入手,行楷宗董其昌、赵孟頫。精于许氏《说文解字》,擅长钟鼎文和铁线篆。1922年曾购得内阁大库残籍十麻袋,检校出较完整的明清档案、奏折等,然均已散失,仅留有明清档案30余件,已由后人捐赠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晚年又与恽公孚(宝惠)合作,圈点《方望溪文集》《癸巳类稿》《唐大诏令》《宋诏令》《光绪东华录》等,为商务印书馆校《国语》并句读、《国语考异》《箬园日札》《初学记》等。当时虽年已八十,每日校书12小时,精力充沛,治学勤奋非常人所能及。

  康生于文革中得此书,亦颇为珍爱,亲笔题写书名及签条。此书流传过程中历尽劫难,虽仅存一卷半,却为明内阁大库遗物,清末民国时为许宝蘅所得,傅增湘曾获观并题长跋,后归康生,无不如获至宝。未见著录,海内孤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