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7年卖面包,值得惋惜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19
其实吧,对于我们外人来说,我还是非常的感觉他,替他惋惜的。怎么说呢?毕竟你花了七年的青春,在这个学医上面真的是青春呀。青春是最宝贵,最无价的。你花在了这个学医上面,但是你又不从事这个事业。那么你真的是相当的可惜了。

其实吧。有点对不起,自己努力了那么多年。但是如果自己感觉不后悔的话,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父母给了你那么多的钱,供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你告诉他们你回家卖面包了,这也是挺纠结的。有点对不起父母吧。
第2个回答  2018-03-19

学医七年卖面包,我认为这样做是个人的选择,没什么好惋惜的,实际上前段时间还传出清华大学毕业去当保安的,有什么可惋惜的了。


临近毕业前,黄晓斌把爸妈接到了杭州玩,他忐忑地把自己开面包店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不出所料,爸妈受到了惊吓,当即提出反对——开面包店初中毕业就可以了,那你为什么要读到研究生?


首先我个人是坚定的认为,工作上确实是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很多人是不这样认识的,他们认为清华大学毕业就应该是人中龙凤,绝对不会容忍这样的人去杀猪当保安,但是实实在在的,这也是很多人自己的选择,凭什么说保安的职业就不如当老板高尚了?

2006年,黄晓斌以634分的成绩从绍兴新昌县城考入浙江大学,经过7年半的本硕连读,他没成为研究员,更没去医院找工作。毕业那年黄晓斌27岁,原本或许能成为一名博士。7年医学本硕连读,转去做面包。“工作上那些条条框框,不是我想要的”


其次,卖面包并不一定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据说当年清华毕业杀猪的那个也是成了大款,卖面包也算是自主创业,有一天说不定能够创造自己的知名面包品牌,开出连锁店,赚到一大堆的钱,这也是有可能的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可能出领,军人如何作用,这是实实在在的。

总之,学医七年卖面包,我认为并不冲突,也是一个人生的选择。

第3个回答  2018-03-19

对医学界来说,可能失去了一个医生资源,的确值得惋惜,但我自己倒是认为,他的选择没什么值得惋惜的。


黄晓斌研究生毕业后开面包店只是他选择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作为外人,实际上是没有权利对此进行任何评价的,更谈不上惋惜。当事人心里美滋滋的一点儿都不在意,我们为什么都这么喜欢给自己加戏?微笑。

  

上学只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可以实现自我层次的升华,提高自己的素质,完善自己的身心。很多人批评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但实际上,很多问题都出在家长期望值过高上面,如果你把学校当成竞技场,即便世界上最豪华的学校也是地狱。即便抛却这所有的功利目的,我们也应该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我学医是因为喜欢研究,到现在也喜欢当时学的东西。但我发现自己的兴趣不一定符合科研的需要,今后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条框,不是我想要的。至于做医生,从读书开始,就没想过,因为条框更多。”黄晓斌说,去国外读博自己又并不喜欢学英语,恰好在这期间遇到了自己新的兴趣点,就顺势做下去。 

  

高智商的人,不能做什么都可以有所成就的,浙大是个好大学,校风开放,思维活跃,有这样的学生是他们的骄傲。并且,黄晓斌做面包的酵母菌是自己培养的,如果让一个初中生来培养,就难说成不成了。

随着大学生研究生越来越多,一定会有更多的高学历的人去做流水线的工作,从社会角度来讲是一种进步,对个人来讲是一种悲哀,但无论怎样,黄晓斌的选择没什么好惋惜的。

第4个回答  2018-03-21

黄晓斌来自绍兴一个普通家庭,2006年考进了浙江大学学习医学,2013年毕业时却因为偶然间看到BBC纪录片《保罗教你做面包》,冒出开面包店的想法,并付诸于实践。

学医7年却去卖面包,很多人觉得惋惜,也觉得初中生也可以去卖面包,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其实不然。

首先,学历这东西跟金钱一样,你有才能说没用。

7年的大学时光培养出来的素质、思维、眼界已经深深的印在了黄晓斌的骨子里,会伴随他一生。

不管黄晓斌是出于一时冲动,还是真正对开一家面包店的热爱,亦或是对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兴趣不大,学医7年,浙江大学硕士学历带给他的不仅是自信,还有对未来的选择自主权。

即使今后面包店开不下去,黄晓斌也可以从事其他职业。

但如果是一个初中生去开面包房,还有多少退路和余地呢?

其次,360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医院里的白衣天使值得大家尊重,

面包房里的美味面包也是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所需。

民国的鲁迅也曾学医,后改行文学;

香港歌手陈奕迅也曾学医,现在是娱乐圈的巨星。

因此,黄晓斌学医7年去开面包房,没有什么好惋惜的,也许他也能创造出一个伟大的面包品牌呢?

即使不能,做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总好过按大众的意愿去工作。

欢迎评论一起探讨~

我是职场资深HR李小船,同名微信公众号“李小船”,欢迎关注我。职场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