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未来几年交通规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8
1、公路建设
构建“三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国省道公路网,新增国省道干线388公里,总里程达到949公里,全面覆盖所有建制乡镇,形成较高密度的国省道高等级免费公路网。已有国道基本达到一级公路标准,已有省道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路面铺装达到高级;将重要的县乡公路优化整合提升为国省道,新调整的国省道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附:“三纵三横一环”高等级公路网三纵:建成大广高速黄石段,规划建设黄石—阳新、麻城—阳新高速公路;
三横:已有的沪渝高速和鄂东长江大桥,建成杭瑞高速黄石段,规划建设黄咸(黄石棋盘洲—咸宁)高速及棋盘洲长江大桥;
一环:黄咸高速大冶金湖至阳新棋盘洲段——棋盘洲公路大桥——沪蓉高速官窑至散花段——鄂东长江大桥——大广高速鄂州花湖段至大冶金湖段。
2、港航建设
发挥黄石作为全国主要港口的地位和作用,全力振兴黄石水运。重点建设棋盘洲新港区,完成一、二期工程并形成生产能力,成为鄂东组合港的龙头,与武汉新港互动发展。按照节约集约利用长江岸线的要求,修编黄石港口规划,适时启动棋盘洲港区三期工程,实现港口吞吐能力翻番,推进港口运输系统、报关通关和运输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完善港区功能,再造一个黄石新港城。配套建设大冶湖、兴国、富池等码头作业区,发展专业化泊位、社会化营运,合理有效配置港口水运资源。着力实施长江航道以及富水、大冶湖航道疏浚及建设工程,改造提升入江口船闸等级,打通内河入江口,形成以“一江两河”为骨架、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航运网。构建港口集疏运网络,完善公路、铁路连接线,实现铁公水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加快区域岸线资源整合,促进港口资源的集约利用,逐步关停黄石城区内的散货码头,规划搬迁黄石外贸码头。
3、铁路及航空建设
 建成武黄城际铁路和武九客运专线黄石段,实现铁路运输客货分离和城市之间铁路客运公交化,提升黄石在全国铁路东西通道中的地位。争取黄石在国家铁路网南北大通道布局中进入有利位置,积极争取规划建设的京九客运专线过境黄石并设立站点,贯通铁道南北通道。加大地方铁路建设和布局调整力度,调整黄石铁路线网及站场布局,规划实施主城区铁路线网改造和山南铁路既有线扩能改造,逐步拆除铁黄支线铁路,新建山南铁路延伸线和新冶钢连接线,全市新增铁路90公里,铁路总里程达到381公里。规划预置机场和机场快速通道选址,积极争取发展航空。
4、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加强公路枢纽、铁路客货运站、物流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套,提高集疏运能力,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对接”。重点建成团城山、尹家湖两个“零距离换乘”综合客运枢纽站,续建罗桥公铁换乘高速客运枢纽站,规划建设兴国公铁客运枢纽站,建成铁山、花湖、大冶南、阳新浮屠四座一、二级客运站,成为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枢纽节点。依托物流园区、港口、货运站场和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城际快速公路货物运输网络、省际铁路货物运输网络、国际水路货物运输网络,优化运力结构,形成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货物运输枢纽。
  5、公共交通建设
  坚持公交优先,形成多层次、集约型、一体化、换乘方便的城市公交体系,着力解决“出行难”问题。优化公交网点布局,基本实现城市公交线路、站、点全覆盖,加强公交停车场建设,规划建设谈山公路枢纽场站,建成西塞山、峰烈山、黄金山等3座停车场。积极发展低碳公交和智能公交,推动油—电、气—电混合动力和纯动力公交车使用,建设公交电子站牌服务系统。规划公交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在中心城区和人群密集路段,启动建设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缓解人车混行、交通拥挤的矛盾。合理组织交通流,强化道路交通功能管理,改进交通管理和控制,促进城市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统筹协调发展城乡公交事业,实现黄石城区—大冶城区公交一体化发展,积极促进农村班车进城、公交客车下乡,对有条件的乡镇逐步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构建城乡公交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客运网络。
二、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市政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城市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黄石城区组团间的快速道路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大冶城区和黄石城区间的交通融合,强化连接阳新城区的交通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500万平方米。
附:黄石城区路网建设重大工程
沿江道路贯通工程:实施黄石联海集团至西塞上窑段沿江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贯通中心城区沿江道路;
河富大道建设工程:延伸河西大道,建设河富大道,实现黄石城区与阳新沿江城镇带的对接;
黄荆山北麓沿山道路建设工程:提升山北出行能力;
黄思湾隧道复线工程和月亮山隧道建设工程:强化中心城区与黄金山南北多重对接;
宝山路、圣明路路延伸工程:形成与山南地区及大冶湖地区的多重对接;
下陆、铁山路网改造建设工程:实施东方大道二期、长乐大道及延伸段、东景路延伸、苏州路延伸(与发展大道对接)和铁山106国道—铁贺线(跨火车站)立交桥建设,改善下陆区、铁山区路网结构。

另:1、建成棋盘洲大桥,公铁两用桥,连接京九线。
2、城区部分道路拓宽。
3、陈家湾-汪仁隧道建成通车。
4、公交数字达到60。黄石市远期主干线网络将由11条组团间干线组成:远期规划公交次干线21条,其中保留13条,调整4条,新增4条;远期规划公交支线20条,其中保留4条,调整2条,新增14条。
5、建成多个公交换乘枢纽站。到2020年,规划建设公交场站17个,公交综合场站6个,公交车发展控制在1170标台,万人公交拥有量达13标台;旅游公交规划为以中心城区为依托的磁湖之旅、以下陆铁山为主的铁山之旅、以阳新县自然风光为线的生态之旅、以大冶青铜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的青铜之旅;城市轨道建设规划以现有的铁路线路为基础,拓展快速公交系统使之成为城市公共线路;在轮渡公交规划中设计了5条航线,保留上窑到浠水散花镇的线路,新增上窑——茅山、上窑——蕲春、上窑——桥北以及一条旅游航线。
6、武黄,黄石-九江轻轨建成通车,黄石-武汉公路达到13条。
7、黄石开通4条快速公交线路,1号线2015年通车。
此外,规划远期BRT作为轨道交通的辅助延伸线,和轨道交通一起组成黄石市的公共交通网。黄石现有下陆至华新水泥厂铁路专用线,规划中利用了此专用线,远景沿武九铁路从下陆延伸至大冶城区,形成由花湖至西塞山区,胜阳港经下陆、罗家桥至大冶城区,有效地链接城市主要功能片区、组团的城市轻轨交通线
L1一号线为轻轨线路(铜黄色标识),二号线L2为地铁线路(青色标识)。具体走向为一号线L1起点黄石陈家湾站(既现黄石东站——湖滨大道站——爱康医院站——八卦嘴站——胡家湾站——新下陆站——下陆职教站——牛角山站——楠竹林——港湖北站——城北新区——大冶北站(尹家湖),其中设计预留4—6个车站,一共19个车站左右,2号线L2一期起点师范学院站——牛尾巴站——桂花广场站——理工学院站——黄石北站(将来可换乘城际铁路,也预留为换乘3,6号线)——肖家铺站——老下陆站——港湖站——七里界站——菁华中学站——人民广场站——老师范站——大冶墈头站,其中2号线大冶墈头预留接口拟2期扩建时延伸到铜录山以及马叫(预留8个车站),一共21个车站;据悉,两条线路所有车站均为高架车站,避免浪费大量工业用地。
快速公交1号线:黄石大桥局-黄石大道-磁湖路-谈山隧道-滨湖大道-新冶大道-观山路-大冶大道-大冶客运站。
快速公交2号线:黄石火车站—站前大道(接轨道交通线)—金山大道—李家坊隧道(接轨道交通线)—桂林北路—杭州东路—天津路,该线路主要满足罗桥火车站和黄石市中心城区之间的快速公交需求。
快速公交3号线:大桥局—迎宾大道—大泉路—城际铁路黄石公交站—发展大道—东方山路—铁山,该线路主要满足铁山的快速公交需求以及城际铁路与黄石中心城区之间的对接。
2014-2015年:四棵老街—新下陆的34路车;铁山—黄石火车站的35路车;汪仁至黄石火车站的40路车。2015年,择机实施开行楠竹林至黄石大桥局的38路车。为配合武黄城际铁路的开通,便于乘客转乘出行,黄石将择机开行黄石北站至鄂州花湖叶家楼的36路车;黄石北站至黄石北站的37路车,以伍家洪(武黄城际铁路)公交枢纽为中心,连接团城山组团,形成环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