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回答 2014-03-13
{文}小美 {编辑}纳微
指导专家:王荣辉 KindyROO中级主教,早期亲子教育专家。
玩具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些玩具却带给了孩子不可逆转的伤害。为孩子买玩具,你真的选对了吗?
我们知道玩具是孩子的玩伴,好的玩具不但会给孩子带来乐趣,还能促进孩子肢体和大脑的发展。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高兴,或者怀着对孩子“益智”的初衷,看到新奇好玩的玩具就为孩子买回家,却不知道有些玩具对孩子是不利的,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早教亲子教育专家王荣辉告诉我们,为孩子买玩具除了有爱心,还请一定要小心。
感官刺激过强的玩具,看起来好玩,但往往会对孩子的感官造成伤害。
电子发声玩具。新生儿听觉非常敏锐,有些成年人能接受的声音,却会损伤孩子的听觉。目前市场上的电子发声玩具,有的音量过大,有的音不准,有的声音太过尖锐,还有的有杂音,这些声音都对孩子的听觉不利。婴幼儿的听觉一旦受损,哪怕通过药物和医疗的手段也都很难修复。不管电子发声玩具做得有多精细,它的音质都没有专业音箱的效果好。因此不建议家长给孩子买电子发声玩具,越小的宝宝越要远离。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哭闹时用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玩具如在婴儿期频繁使用,容易导致孩子注意力发展障碍,使他日后变得多动
发光玩具。孩子5岁以前视觉处于飞速的发展期,也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1岁以内的小宝宝。发光玩具往往带有高频闪,光线也过亮,往往会给视觉发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其中有一种玩具枪,只需轻轻一按,就会不断发出闪烁绚丽的强光。很多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将强光射向小伙伴的眼睛,有时还喜欢互相“对射”。玩具枪发出的红色光线很刺眼,被闪到眼睛的人往往会一瞬间觉得视物模糊,闭眼片刻才能恢复。这种光线对眼睛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来说,伤害可想而知。
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近视、弱视或聚焦不正,这和早期受到不当的视觉刺激有很大关系。家长给孩子选择发光玩具时要慎重,尽量选择光线柔和、亮度低、稳定性高、不频闪的。这样的发光玩具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适当玩,但1岁以内的小宝宝最好不要碰。
高智能玩具,对促进孩子肢体和大脑的发育没有帮助。
所谓“高智能玩具”,是指孩子只需按一下按键,就可以玩出各种花样的电子玩具。高智能玩具对孩子大脑的刺激往往只停留在视觉和听觉层面,并没有促进他去思考。孩子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这对智力发展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是通过不断去体验,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的。
另外,高智能玩具对孩子的手部发育也没有益处。孩子只需动动指头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三四个月的小宝宝都能进行简单的按键操作。大一点的孩子玩这种玩具,与他们应该达到的运动能力是不相符的。3岁前是孩子手部发育的重要阶段,这时多做做手工,多动动手,对促进手部灵活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过了这个阶段再培养的话,效果就差很多了。
专家特别提醒:像iPad这样的高智能“玩具”不建议给孩子玩。用它能看视频,玩游戏,不少孩子一玩起来就入了迷,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对孩子的视觉发育不利,也不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选择玩具,在安全的大前提下,应与孩子的运动能力和个性特点相匹配
与孩子的运动能力相匹配
0-3岁孩子的运动能力经过几个阶段大的跨越,家长应选择与孩子的运动能力相匹配的玩具,过于简单或过于繁杂的玩具都不适合。
1岁之前:1岁之前孩子不能独立活动,可以给他们玩一些很简单的、和大人互动的玩具,并且有一定的声音刺激,但声音应当柔和,比如摇铃、花铃棒等。玩的时候尽量离宝宝耳朵远一点,以免伤害到宝宝较弱的耳膜。
1岁到2岁:1岁到2岁是孩子手部发育和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孩子开始进入到感觉统合的阶段。家长应当选择能让孩子多动手的玩具,促进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发育。如能浮水的玩具、色彩鲜艳的块状玩具、挤压时会发声的玩具、还有布书、音乐盒、积木、拉着的小车、摇椅等。
2岁到3岁:2岁到3岁的孩子,两只手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了。这个阶段应选择可以令左右手做不同动作的玩具,比如三角铁,孩子可以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敲。也可以选择较复杂的拼图、可拆卸的玩具,在玩乐的过程中促进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与孩子的特点相匹配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发展重要的是顺其自然,早教专家提醒家长,这种“顺其自然”应当是在健康成长的标准下顺应科学的自然,要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任其发展。适当的时候,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刺激。
安静的孩子:安静的孩子不太适合玩过于静的玩具,比如搭积木、穿珠等。这些玩具通常能一个人操作,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协调,也不需要和任何人互动,长期重要,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安静。家长最好为他选择比较动,或能和他人产生互动的玩具,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人相处、尝试互相帮助,这样也可以帮助他变得外向一些,开朗一些。
好动的孩子:大脑要动静结合才是最好的状态,为好动的孩子选择玩具,不仅要安静,还要足够有创意,吸引他们愿意安静的坐下来,长时间专注参与。比如拼图,家长可带着孩子制作拼图,拼家族成员的模样或制作和自己家一模一样的模型——既来源于生活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么好玩的事情,孩子想不感兴趣都难
触觉敏感的孩子:有些孩子特别抗拒具有某种触感的玩具,如毛茸玩具、沙、黏性的颜料等,这样的孩子“领地感”会特别强,并且伴有较强的攻击性。孩子的舒适区小,一旦超过这个舒适区会很不安。家长可以选择具有过渡性材质的玩具,帮孩子逐步改善这种状况。比如对沙抗拒的孩子,可以给他玩一些比较粗糙的玩具,慢慢的过渡。
极度依恋某物的孩子:和触觉敏感相反,有些孩子会极度依恋某种材质。这样的孩子安全感不是很足,家长应当扩大他感受的范围。用一些和他所依恋的材质接近的物品,来逐渐代替、扩大他对玩具的接受和选择。
专家特别提醒:培养孩子的自然和社会生存能力,但不能过度保护,不让孩子受到一点刺激;也不能急功近利,过分开发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有些家长用闪卡训练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但这种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用闪卡重复、过度地刺激视觉,可能会使孩子其他的感官如听觉、触觉等发展不平衡,逻辑思绪能力也会受到抑制,因为他很难再整体地去感受周遭的世界。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培养孩子终身都会用到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玩具不能替代家长的陪伴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本来就缺少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家长因为忙碌,用大量的玩具来代替自己陪孩子玩,这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管是什么玩具,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玩。家长陪孩子玩玩具,能带给孩子示范,教会孩子如何与人沟通和相处,更是建立亲子感情非常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