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26
——《圆觉经》秘密义贯
原典:本师 释迦牟尼佛
译汉: 三藏法师 佛陀多罗
解义: 白衣 海印 谨 撰
——本师释迦牟尼佛
究竟而言,“大圆觉”超越思维言语文字相,但亦不离思维言语文字相;名言而述,“大圆觉”直译指“广大圆满之觉性”。即佛陀 自证智 之理性具足万德、圆满周备、灵明朗然。且一切含识众生本具觉悟真心,以本体角度,称为“ 一心 ”,本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常知;以假因角度,称为“ 如来藏 ”,起现染净二道;以果位角度,称为“ 大圆觉 ”,归于法界,般大涅槃。
又以体相用三身角度而言,“大圆觉”三字合称时,“ 大 ”为 法身 本体净空;“ 圆 ”为 报身 自性圆明;“ 觉 ”为化身觉空不二。
“圆觉”一词,佛陀自释为“ 圆照清净觉相 ”、“ 圆满觉性 ”“ 如来藏 (如来藏是一切有情众生烦恼身心中隐藏的本来清净法身)”。 在清净慧章中,清净慧菩萨祈请提问中也直接说道:“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
依于“觉”与“未觉”时所立,“圆觉”可以分成三种状况:虽有情迷惑之时,“圆觉”却未迷,此 本体 “ 基位 ”状态可称为“ 本觉 ”; 众生依解起修,初尝体验之时,此 自性 “ 道位 ”状态可称为“ 始觉 ”;行人修而无修幻尽觉显,证悟圆满之时,此 不二“果位” 状态可称为“大圆满觉”,简称“大圆觉”。
“大圆觉”也是本经经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提炼综合。所谓“佛”之一语,为古印度语“佛陀”一词的简称,意为“觉者”或“觉悟者”;藕益大师曾经说过: “ 「 佛 」 者, 「 觉 」 也。佛说无量法,唯明 「 一心 」 义。” 所以,何谓“觉悟”呢?其实就是指“大圆觉”。如果明白了“大圆觉”一词,实际上它已经代表了全经的主旨。
在经藏之中《圆觉经》多被列入“华严部”,本经究竟义的展开,是基于法身境界起现报身,由报身起现化身刹土中的佛陀和十二位等同法身大士,再化现提问答疑的形式,并始终围绕着“大圆觉”为主线索,详尽地阐释了佛法的精髓思想。全篇卷数虽短,但却更像一部有佛教大百科美誉的《楞严经》之“浓缩版”,乃至《华严》《法华》的解悟行证意味也不差丝毫,可谓大小乘圆融、利钝根圆融,禅、净、律、密均能感悟受用,也囊括了金刚乘中的见、修、行、果,经虽隶属汉传显教,义却超越佛教各派的局限,无愧于“了义经”之名,译者更是视为“修多罗”(经)中之“了义经”,堪为经中之王,故此佛陀盛赞“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皈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本经中“众成就”共显现有十二位具有特殊代表意义的菩萨,就修行中一些至为关键性的问题向佛陀作了祈请,其祈问次序并非随意而为:前四位大士和佛陀的问答,阐发大乘佛性真如、万法唯识;中间四位大士和佛陀的问答,阐发圆觉三观与二十五清净定轮;后四位大士和佛陀的问答,阐发心性、法性、渐顿法门等等。
开篇, 文殊 以根本智知幻即离信解成佛,通篇直指圆觉心地,因地不明,果招迂曲,故圆觉大慧是为修行正智正因正知正途正果。
因幻成执,执既成实,不修无成,知行合一方入圆觉,所以 普贤 祈请离幻三昧行证法门,知缘起性空,四空双运而入圆觉,远离诸幻,渐次亦无。
文殊章、普贤章为以 真实教授 依 理 而证,即悟即修,尤利大乘顿教圆顿根机;自此以下十位菩萨章节内容属于 方便教授 ,则是由利向渐依 事 随根分说渐次方便,不舍渐修群品。
承接普贤章中离幻三昧于无渐次中假说层层离幻,则 普眼 就 事 论修,再次请详假说本无观修中的大乘二无我观法,渐次圆融于一真法界,并以种种方便,令根机浅弱迷闷“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开悟法眼、断除迷惑而入修,佛陀则授以依于无念之正念契入人、法空观,印予众生本佛,平等未动。
因佛陀“始知众生本来成佛”语, 金刚藏 恐含识信小,不敢直下承当平等不动,兼而质疑“迷”、“觉”不能兼有,特别开启秘中之密,断除疑悔令生决定信,佛陀则以“金喻”澄清三惑,并斥以轮回心、轮回见不成圆觉方便,故当先断轮回根本。
为断恶性循环妄见, 弥勒 引出轮回根本之无明爱欲、分别执著,佛陀教以破识转智,断爱显觉,又因断除二障深浅迟速及善知识因缘,而现轮回五性和修证五性差别。
众生生死善恶差别,本净却现染污;圆觉虽现染污,却如如清净不动,平等平等,真可谓不思议事,既然种现差别,自然位呈不同,故此 清净慧 续问假名安立修证四位,自然惑尽即真慧。
根机利顿、果位差别既呈不同,怎奈利性不因修行自有善利可得, 威德 则不舍渐根我辈,请演妙觉自在三观下手方便,以使有门可寻。
三观虽宣,仍属总括,若行利渐、先后、开合细分,非 辩音 无以担当其任,故而祈开支分二十五清净定轮,以更其详。
虽觉心本净,且渐修观法次第广略均已分明,但因无明染污,仍难契入法性,分明累劫 「 我 」 心积习深重,其功用当属 净诸 业障,明迷识、迷智双重四相,破除人、法二执,业清障净,自然生死迷闷无存。
怎奈邪法流行,难分正岐, 普觉 为使众生普遍觉悟“觉”亦无实,故此要依正知正见引导,以心不住相有 「 我 」 非善、无 「 我 」 即善为准则,又恐因病施药却执药成病,故而远离“作任止灭”四病,除病不除法,依大圆觉清净愿免堕邪见。
经讲至此,仍有具信未悟,欲修圆觉当依何入? 圆觉 为利后世觉悟圆满,请益大乘圆觉道场安居三期取证,辨别三观境界,莫执非彼境界。于钝根障重者,别开忏罪积资净障方便之门。
最后,以五经名,总结全经,正见正解,正行正证,三根普被,顿渐通持,依教奉行,普令众生,皆归大圆觉,功德无等,堪为 贤善 之首!
《圆觉经》的“信、解、行、证”分科,多依圭峰宗密大师的上中下三根法,后代善知识也都是采用了这种方式,只是在具体的判分、拣根方面各有不同。本书中,笔者并未延续这一分法,而是采用四根法,即“上上利根”“中上圆根”“中下渐根”“下下钝根”来统摄全经主旨,将文殊章归入“信解”,将余下普贤章至圆觉章归入“解行证”,管见孔明,原为出于便利实修参考,归根结底需明,一根、四根,本同虚设,一根分可为四,四根聚可归一,纯同游戏,切莫成执。
该解修笔记中的“解经”部分绝非等同于佛陀圣言量原典,或者简单理解成“白话版”的《圆觉经》,“解经”的产生,是出于有助理解经文之目的,本书尤其是偏重于贯通全经首尾文义,所作的文意理解,具体对错,敬请读者见仁见智,切勿泥于一家之言。
另外,每章结尾均有“重点提示”和“实修参考”,这两部分内容采用了提纲挈领、引经据典、触类旁通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本经的概括和理解,以便于从教证和理证都能契入实修,用读者亲身实践来检验理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尤其是笔者还特别在实修参考中,加入了经教、宗门、密乘中的一些简略内容,为的是能在各传承互融沟通方面做一点探索工作,如有不当,希望各方海涵。
总之,若针对只有圆满觉者方能完美阐释的“大圆觉”而言,此书一举虽属画蛇添足,但意于指望抛砖引玉,引起界内有志于实修之士对《圆觉经》指导价值的高度关注,重在弘扬圆觉法门,故虽不耻献拙,亦无伤圆觉“大雅”,一旦对经文有所熟悉后,强烈推荐道友们直接奉持《圆觉经》原典,定能“悟净圆觉”,“登解脱清净法殿,证 大圆觉 妙庄严域。”。
还有,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顾虑,书中所涉及到的引证字句,也均取自公开途径佛教经论或大德开示,并未涉及诸如“保密”等誓言戒律。
“大圆觉”虽深中至极、秘中至密,本唯佛与佛等量者方能究竟宣说其义,在下一区区博地凡夫岂可造次!但又思及经中佛陀亦言:
可见佛陀对行持本经 法布施 予以高度嘉许,更何况“大圆觉”亦非常理所能局限,超越“瑕”“瑜”高劣分别,何畏鄙陋之词,故而勇信戏论本文,但有言说,尽归实相“大圆觉”。
海印 2018年1月13日于吉林
(未完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