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原来这就是蒙太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文|M2M

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有构成、组装的含义。借用到电影、电视理论中来,有剪辑、组合、连接的意思。电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的分切与组合,或者是剪辑。

著名蒙太奇大师,苏联电影理论家兼导演艾森斯坦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汉字中的“口”和“犬”组成“吠”, “口”和“犬”都是名词,各自有独立的含义,但是,当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时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动词,它们展现在银幕上,“口”和“犬”的特写镜头剪辑在一起,自然使观众悟到那是一只叫着的狗,或是那有一只狗在叫,并且如闻其声,这就是蒙太奇。这种蒙太奇方法成了电影独特的语言形式。

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

举一个典型的蒙太奇著名例子,同样是三个镜头,采取不同的剪辑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一个人在笑。

2、手枪直指。

3、惊恐的脸。

如此的顺序组接的镜头,给观众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惊恐的脸。

2、手枪直指。

3、一个人在笑。

如此组合的镜头,则表现人物的勇敢。

艾森斯坦对这个试验曾经加以概括,他说:“通过剪辑把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并列起来,不是等于一个镜头加上另一个镜头,而是一种创造,不是各个部分的合并。因为这种并列的结果和分开地看各个组成部分有着质的不同。”

▲一分钟看懂蒙太奇

构思影视作品时,常常要用到下列六种蒙太奇手法:

复现蒙太奇:亦称反复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让一些重要的物件、场面,反复多次在影视文学剧本中出现,一方面起强调的作用,引起读者对他们的注意和重视;另一方面,在作品结构上起理清脉络、划分层次的作用。如苏联《乡村女教师》中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用的教具--地球仪,她任教之地小丘上的三棵松树,就是反复多次出现的物件,场景。

对比蒙太奇:又称对照蒙太奇。运用这种手法组接的镜头之间,存在相互衬托、比较的逻辑联系。这种蒙太奇不仅可以用在普通镜头的场景、人物表情之间,也可以用来组接长镜头。

▲《教父》剧照

平行蒙太奇: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有关事件、场面连接起来,让它们有条不紊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剧情得以平行发展,强化观众的悬念心态。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里,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组接方法:一个无辜的工人被误判了死刑,当绞索套在他脖子上时,他的妻子带着州长的赦免令赶到,这就是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影片《铁道游击队》里,刘洪飞马营救芳林嫂,也是运用蒙太奇的范例。

▲《党同伐异》剧照

隐喻蒙太奇:也称比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它要求所连接的镜头,场面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类比联系,通过“相似点”、“具象点”和“寓意点”,突出事物之间的有关特征,促使观众领会其中内在的、深层的含义。剪辑能创造新的关系,比如把一个哥萨克人对着农民挥剑的镜头和一只无助的小动物在屠宰场被屠杀的镜头剪接在一起,就会产生隐喻的效果。

▲《天使爱美丽》

杂耍蒙太奇: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蒙太奇,既有画面的分解,又有画面的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写;节奏快,有紧张感。爱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里,在举世闻名的“敖德萨阶梯”那个段落里,成功地运用了杂耍蒙太奇,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战舰波将金号》,爱森斯坦

还有一种常见的是时间压缩蒙太奇。例如,一场选举的蒙太奇镜头包括演讲,亲吻婴儿,旋转的报纸新闻头条,另一场演讲,翻动的日历,更多的演讲,把这些加起来就是一场竞选了。很多电视节目开始时会有一个回顾上期节目的蒙太奇剪接片断,让第一次看这个节目的观众能明白之前发生了什么。

▲《一代宗师》

电影因为蒙太奇才成为了一门艺术,因为艺术之间的共同性,很多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也会运用到蒙太奇艺术手法。如果你在Google上敲入“montage art”,搜索结果第一个会出现Collage(拼贴艺术)。当把电影中的蒙太奇移植到平面,就有了Photomontage(摄影蒙太奇)。

约翰·哈特弗耶德《自画像》,拼贴艺术第一人

▲建筑中的“空间拼接”——蒙太奇(Montage)

▲蒙太奇照片

文学方面,在现代学人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文章中,同样常常可以见到“蒙太奇式思维”的点评。例如在《与朱元思书》中最后两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以现在我们的眼光去看,就是一种蒙太奇的手法:从白天到黄昏,跳跃而自然,像是蒙太奇电影中一个淡出的镜头。

听到这里或许会感叹:天呐,原来这就是蒙太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