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总经理说国人切菜方式不对,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最近一段时间,老字号张小泉因为菜刀拍蒜而断裂一事引发网络热议,张小泉总经理之前的一次采访更是火上浇油,竟然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

第1个回答  2022-07-20
你学了几十年切菜都是错的,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
“那是消费者教育。”买车被教育、用文档软件被教育、买把菜刀还要被教育……当代消费者是不是惨了点儿?
说起厨刀,尤其是中国厨房里的厨刀,这是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餐厨刀完全不讲究,抓起一把就能上下飞翻,切、剁、片、斩、拍样样全能。

这种认知,又对又不全对。中式厨刀进化史
我们日常见到的中式厨刀、日式厨刀、西餐厨刀形态各不相同,这其实与各地的饮食、烹饪手法、物产等多重因素都有关系。
中式厨刀,也就是我们说的菜刀,最早的雏形在猿人时代就出现了,毕竟切割功能是刚需,不过那时候只是一些尖锐的石头。
而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山西陶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V”字形的石厨刀,一同出土的还有木质砧板、猪骨和肉块的残迹。可以说,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专门的厨刀。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石质厨刀也渐渐进化成青铜厨刀。到了先秦时期,厨刀也更加专业化,《庄子》中《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尽管他的目的是写养生,但对用刀也有着非常详细和生动的描写。
秦汉以后,厨刀已经从众多刀具中脱离出来,成为专门的一种刀具,并且开始出现铁质甚至少量钢制的厨刀。
唐代,厨刀再次细分,出现了脍刀与菜刀,脍刀切肉,菜刀切菜,厨房成为越来越专业化的地方了。
宋代对中国饮食的影响深远,厨房里有专门负责刀工的厨娘,厨刀也在这时开始接近当代厨刀的形态。其实并不是只有中国人会拍蒜,西方拍蒜做菜的也不少,戈登·拉姆齐都会拍蒜煎牛排。
为啥有的人拍N年也没事儿,有的人一拍就断?之前拍就没事儿,今天拍就断了?
跟两个因素有关,刀和手法。
用刀横拍食物,其实都有断裂的风险,只不过因为刀的材质、工艺不同,断裂的风险有大有小。
传统的中式厨刀以夹钢工艺的居多,不同的材质使刀刃硬而锋利,刀背则韧性较好。而且传统的厨刀,刀背一般会做得比较厚,所以一把厨刀既能做到刀刃切丝,也能做到刀背敲骨头,拍个黄瓜拍个蒜自然也不是问题。缺点自然也有,一是得经常磨刀,走街串巷的“磨剪子戗菜刀”的生意火爆;二是重,需要职业厨师的腕力和熟练度才能驾驭得游刃有余。
而现在的厨刀,不少都是用成品板材直接加工,为了追求锋利,硬度也越来越高,好处是不用经常磨刀了,代价是柔韧性受到限制,变得更脆。此外,为了方便家庭厨房的使用,刀具也做得轻薄起来,拍断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另外,拍蒜也是需要技巧的,不是什么“大力出奇迹”的活儿。张小泉拍蒜断刀上热搜之后,竞争对手的直播间直播了一整天的拍蒜,其实找几个专业厨师,就用同款刀,拍一天蒜拍断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2个回答  2022-07-20
肯定是不认同的,普通人和米其林大厨是不同的,切菜方法也是不同的,而张小泉总经理却反驳道:“为什么米其林大厨可以把黄瓜切的又薄又透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个菜刀的主要消费者是普通人,不是人人都是米其林大厨,要遵循常规,其次,张小泉总经理的这个品牌是1628创造的,而米其林是1900年才有的,不是应该遵循老一辈的精神,传承文化?为啥要学米其林,再进行对比,为什么有些菜刀就能拍蒜,你家的就不能嘛,不从自己身上去找问题,反而说老百姓的切菜方法不对,难道在家做个饭还要学习米其林?普通人谁有那闲心思?
最后,咱老百姓的切菜方法并不是不对的,咱通常是跳刀刀法,而米其林大厨是闸刀刀法,只是方法不同,并非不对!而张小泉是国民老字号,更应提高刀的质量,而不是去学习后来的米其林.
第3个回答  2022-07-20
这肯定不能认同,作为工具来说,你不能要求我买了之后一定要按照你的意思去使用吧!
那我就喜欢用比较便宜的绿茶泡脚呢!确实使用方法不对,但是买回来的东西就是我的了啊,我愿意咋用就咋用。
你可以不建议说菜刀用来拍蒜,但是借着米其林的油头说中国人切菜方式不对感觉有点过了。
在中国切菜方式不用中国方式,用什么米其林方式呢?
中餐和西餐做法本来也很大差别,西餐相随来说算是简单,所以对于道具要求没那么高我理解。
但是你说米其林大厨就不用才到拍蒜了吗?
问题的重点在意,明明直接承认一把刀有问题,换把新的,一批出来的肯定有质量不合格的,这事儿就过去了。
可是非但不承认和反思自己的错误,然后扯这扯那说什么米其林标准,首先你在一个普通中国平民老百姓的场景下用米其林标准来说事儿这就不对劲。
何况我不想信张总经理家做饭没用菜刀拍过蒜。
第4个回答  2022-07-20
平心而论,当事人的这番争议言论,并非针对拍蒜风波的后续回应,而是昔日言论遭到了“回锅翻炒”。按夏乾良的说法,当时说这话有具体语境,不宜割裂上下文来断章取义。以此断言张小泉官方的舆情应对方式倨傲,并不合适。事实上,无论是张小泉方面为客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致歉,并发起“断刀召集令”,还是夏乾良本人为争议言论道歉,态度都颇显谦抑。
但不论是拍蒜后菜刀“一刀两断”,抑或是宣称,张小泉把刀前面的头斜过来,不是设计感,而是消费者教育,多少都彰显了一点:张小泉方面跟国内消费者使用习惯之间存在隔膜。
消费者未必不需要教育,就切菜来说,普及基本的安全教育和专业的用刀方式没问题,但教育不该是“你错我对”式拉踩基础上的秀优越感。动辄想“教育”消费者,或许是代入了太多的“导师视角”,也很容易引来好为人师的诟病。比起站在制高点上的“姿势矫正”,消费者更需要的是良好体验感,说得更具体些,就是刀具要用得顺手。
就拍蒜风波而言,张小泉的问题未必在菜刀质量,而在于缺乏必要且明显的适用场景告知与禁忌提示,更在于它“不懂”中国消费者。也正因如此,那句“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才会引发舆情波澜。
毋庸置疑,不是所有不能拍蒜的刀都是次品。很多专业人士就科普了,硬度较高的材质比较脆,横拍会导致刀具变形,从而发生断裂。德国双立人刀具也曾出现拍蒜后断裂的情形,这跟刀具设计顺应德国人爱竖着切不爱横着拍的习惯有关。但再怎么说,你得提前用醒目方式告知用户:这款刀具不能用来拍蒜,若要拍蒜,请用可拍型刀具。否则,拍完蒜“蒜轻伤,刀重伤”,张小泉还真甩不了锅。
某种程度上,从“不能拍蒜”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张小泉的商业策略跟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的“不合拍”——人们讨论的,表面上是菜刀能不能拍蒜,实则老字号刀剪品牌能否跟中国人烹饪习惯和生活理念适配的问题。
第5个回答  2022-07-20
“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中国人这种切菜方法。米其林厨师切的肉片更薄,黄瓜片更透明,是因为前面有个支点,振幅较小。中国人的菜刀方方正正,而张小泉的刀是把刀前面的头斜过来,这不是设计感,是消费者教育。”
这个视频被爆出来,网友的反应比上次还热闹:有人大呼“我不配”:“原来是我们没资格买你的菜刀啊,那卖给米其林餐厅好了。”有人认为好菜刀是能一把走遍江湖的:“一把好的菜刀,应该是爱怎么切就怎么。不能因为刀不好,怪别人不会用。”
还有人给张小泉总经理指了一条“明路”:“拿米其林厨师来做比较就是告诉大家普通人家不适合使用它们家的产品,这不是何不食肉糜了吗?他应该以此为契机告诉大家在不同场景下对刀有不同需求时如何更合理地选择,毕竟不同材质的刀确实功效不一样。”有一说一,这位网友说的在理。
而张小泉方针对“菜刀一拍蒜就断事件”也有了类似“满足更细分功能”的回应:“在本次的研发战略周期内,结合消费者的需求, 公司可能会研发专门用来拍蒜的刀 ”。毕竟,因为 在中餐烹饪器具中,菜刀被默认为可以“横拍”方式处理食材。
菜刀能不能战胜大蒜,得看这几点张小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发之后,公司已经根据闭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于涉事产品进行了深度分析,解释了导致菜刀拍蒜断裂的可能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①过刚易折
张小泉表示,消费者购买的这款菜刀使用的钢材为50Cr15MoV(5铬15钼钒钢)。
50Cr15MoV是优质的不锈钢材料,碳含量50,铬含量15。补充一个小知识,材料硬度和韧性成反比,碳含量越高,刀具的硬度越高,金属含量越高,韧性就会相对会更强。采用50Cr15MoV材料的刀,正是一把硬度高但韧性差、适合切片的刀具,刀身整体相对比较脆。
②受力不均
如果消费者在使用菜刀的过程中用力过猛,或者斩剁硬物,刀具都会有断裂风险。大蒜虽然算不得什么坚硬食物,但因为人们处理它时多采用横拍的方式,这时的刀具表面受力不均匀,刀体承受压强变大,硬度越高的刀具越无法跟随刀具形变,就有可能出现刀身断裂的情况。
这可不是菜刀们第一次遭遇刀生“滑铁卢”了,昂贵的德国双立人也有“一碰就断”的通病。有不少网友都发帖吐槽,家里买了把“双立人”就好像供了个祖宗——刀会钝、不好磨、拍蒜得小心,拍黄瓜是痴心妄想,不然分分钟给你表演一个什么叫“你的钱打水漂了只能听个响”。
这个以锋利、耐用著称,还饱含着“工匠精神”的德国刀具品牌,消费者们只有在激情下单和初次使用的时候感到快乐,余下的时间,每天都在小心翼翼生怕磕了碰了的心情里度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