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失败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china10k/trad/history/2/23/23b/23b01/23b0101 新政改革及其失败 王莽篡汉以后,改国号为「新」,并推行一连串备受争议的新政。 王莽的新政改革,有「托古」的理想。他颁布「王田制」,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把奴婢称为「私属」,均不准私人买卖;设五均司市官,管理首都及全国五大都市(洛阳、临淄、邯郸、成都、南阳)市场物价;把煮盐、冶铁、酿酒、铸币、山泽资源、五均赊贷等六种事业收归国营;废除五铢钱,改行各种新币等等。王莽推行改制是为了缓和西汉末的社会危机,以巩固新朝的统治。新政有些措施虽然有利于解决贫富不均,但当时要废除土地私有,严重影响到豪强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加上吏治败坏、操之过急、朝令夕改、金融紊乱、天灾频仍等等原因,改革很快就彻底失败了。 历史上一般「正统论」的学者,往往将王莽篡汉视作大逆不道,并对其改革一概否定。然而,历史上不论是甚么朝代或是多么有才干的人,在推行改革时,往往会遇到令人无法想像的困难.。尤其在历代中央集权的王朝之下,中期改革几无成功者,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吏治败坏,病入膏肓」。看完王莽的新政后,相信大家对于「改革」二字,会有一番新的体会。 china10k/trad/history/2/23/23b/23b25/23b2501 对王莽改革的重新评议 王莽新政失败之原因,需重新加以推敲。观诸中国历史,自秦代奠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王朝内部之改革鲜有成功者。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改革人物,有战国秦的商鞅,新朝的王莽,北魏的孝文帝,北宋的王安石,以至清末康有为、梁启超。其中商鞅及孝文帝的改革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乃因与敌国对峙、竞争所致,如战国时列国均在改革,改革成败直接牵涉到本国之存亡。尽管如此,由于旧势力盘根错节,改革所遇之阻力仍极大,是故六国改革均败,而商鞅变法也险些夭折,最后秦因变法有成而终能先后亡六国。王莽、王安石及近代之康、梁则在统一的中央王朝内部实施变革,由于中国大地上没有对立国之挑战、竞争,而顽固势力又极端强大,吏治败坏已到难以挽救之田地,故实无法奏效。只不过王安石及康、梁之变法、维新不是发生在王朝末年,故改革虽败而王朝尚可苟延残喘一段时日。而王莽虽然代汉,却继承了西汉病入膏肓的全部烂摊子,他企图通过和平转移政权、修补原有漏洞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危机,结果自然成了气势已尽的西汉王朝之替罪羊。钱穆先生有云,「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政治。……这不是王莽的失败,是中国史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大失败」(《国史大纲》)。看来一个大王朝转向中衰之后,是很难用变法改革新政使其起死回生的,通常须得通过一场大的民变将它打得落花流水,使人口减少、土地转手,社会矛盾方可得到缓和,然后新的王朝才立足。数千年来,中国历史几乎都是沿着这一公式行进的,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一个悲剧确不为过。 china10k/trad/history/2/23/23z/23z18/23z1801 改革不一定是灵丹妙药 王莽的改革是失败的改革。对于王莽的失败,历来有许多人进行探讨。王莽的改革,是在西汉王朝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下进行的,他的改革并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因此其失败是必然的。当一个社会到了非革命不足以继续发展时,任何改革都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并不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万能的灵丹妙药。尤其在中国,凡中央集权中衰的条件下,改革几无成功的,其因全在「吏治败坏,病入膏肓」。
1) 豪强 *** ,官吏不力:王莽改制的重要内容是禁止王田私属的买卖,但法令刚颁,便遭强豪缙绅的强列反对,而成一纸空文,对于新政,官吏往往敷洐,或利用它向豪强索贿,或随意鱼肉百姓,所以新政很快便被取消了 2) 官府获利,百姓怨望:新政有关工商业的规定,实际只对皇室及官员有利,人民并未得到好处,而乱币制,又使金融紊乱,民众破产,使百姓对新朝失去信任,乃至怨恨在心 3) 朝令夕改,操之过急:王莽的改制计划不周,推行过快过繁,以致朝令夕改,民众无所适从,王莽又企图用刑罚来强制新政,进步引起百姓的反感 4) 妄启天衅:王莽把四夷君长的王号降为侯,遣使缴回汉朝所颁的印绶,而且任意改动国名,王名,高句丽改为下句丽等,所以引起边裔各族的不满,王莽又冒险发动对外征战,想借此树立国威,结果每战必败,国力耗尽 5) 天灾频仍
民变迭起:王莽在位后期,旱灾,蝗祸相继而来,饥民易子而食,人民被迫铤而走险,相率为盗如绿林兵等,王莽政权更被动摇了
王莽篡汉以后,改国号为「新」,并推行一连串备受争议的新政。 王莽的新政改革,有「托古」的理想。他颁布「王田制」,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把奴婢称为「私属」,均不准私人买卖;设五均司市官,管理首都及全国五大都市(洛阳、临淄、邯郸、成都、南阳)市场物价;把煮盐、冶铁、酿酒、铸币、山泽资源、五均赊贷等六种事业收归国营;废除五铢钱,改行各种新币等等。王莽推行改制是为了缓和西汉末的社会危机,以巩固新朝的统治。新政有些措施虽然有利于解决贫富不均,但当时要废除土地私有,严重影响到豪强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加上吏治败坏、操之过急、朝令夕改、金融紊乱、天灾频仍等等原因,改革很快就彻底失败了。 王莽新政失败之原因:王莽虽然代汉,却继承了西汉病入膏肓的全部烂摊子,他企图通过和平转移政权、修补原有漏洞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危机,结果自然成了气势已尽的西汉王朝之替罪羊。钱穆先生有云,「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政治。……这不是王莽的失败,是中国史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大失败」(《国史大纲》)。看来一个大王朝转向中衰之后,是很难用变法改革新政使其起死回生的,通常须得通过一场大的民变将它打得落花流水,使人口减少、土地转手,社会矛盾方可得到缓和,然后新的王朝才立足。数千年来,中国历史几乎都是沿着这一公式行进的,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一个悲剧确不为过。 王莽的改革,是在西汉王朝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下进行的,他的改革并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因此其失败是必然的。当一个社会到了非革命不足以继续发展时,任何改革都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并不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万能的灵丹妙药。尤其在中国,凡中央集权中衰的条件下,改革几无成功的,其因全在「吏治败坏,病入膏肓」。
参考: china10k/trad/history/2/23/23b/23b25/23b2501 china10k/trad/history/2/23/23z/23z18/23z1801
王莽的托古改制,有些措施是针对当时社会弊病的,但实际上无法拯救当时的社会危机,反而加深了人民的不满,其改革终归于失败。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各方反对——新政影响官绅权贵及豪强商贾的利益,因而遭到强烈反对;币制多次改变,造成经济混乱,人民不满。 (2)推行不当——新政改动太频密,欠缺周详计划,官吏实际上无法执行,更无从解决社会流弊。加上法令严厉,企图强制推行新政,以致人心不安,社会动荡。 (3)盲目托古——王莽改制,主要是从复古出发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在名目上、形式上变来变去,迂腐固执而不而通实情,因此难免在实践中失败。
参考: 自己既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