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 【小学北师大版学的全部文言文】

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2、《晏子使楚》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四年级下册3、语文天地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4、《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五年级上册5、《浙江潮》 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6、《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战国) 《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郑人买履》 (战国)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五年级下册7、《叶公好龙》 (汉) 《新序》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8、《活见鬼》 (明) 冯梦龙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六年级上册9、语文天地 《杨震暮夜却金》 范晔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10、《寓言二则》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楚王好细腰》 《墨子》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11、《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2、语文天地 《螳螂捕蝉》 《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六年级下册13、语文天地 《吾腰千钱》 (唐)柳宗元 水之氓咸善游.14、《寓言二则》 《矛与盾》 《韩非子》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监:“物莫能陷也.” 《鹬蚌相争》 《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钳喙.。

2. 小学北师大版学的全部文言文

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2、《晏子使楚》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四年级下册3、语文天地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4、《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五年级上册5、《浙江潮》 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6、《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战国) 《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郑人买履》 (战国)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五年级下册7、《叶公好龙》 (汉) 《新序》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8、《活见鬼》 (明) 冯梦龙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六年级上册9、语文天地 《杨震暮夜却金》 范晔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10、《寓言二则》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楚王好细腰》 《墨子》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

11、《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2、语文天地 《螳螂捕蝉》 《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六年级下册13、语文天地 《吾腰千钱》 (唐)柳宗元 水之氓咸善游。

14、《寓言二则》 《矛与盾》 《韩非子》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监:“物莫能陷也。” 《鹬蚌相争》 《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钳喙。

3. 小学北师大版学的全部文言文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2、《晏子使楚》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四年级下册

3、语文天地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4、《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五年级上册

5、《浙江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6、《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战国) 《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郑人买履》 (战国)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五年级下册

7、《叶公好龙》 (汉) 《新序》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8、《活见鬼》 (明) 冯梦龙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六年级上册

9、语文天地

《杨震暮夜却金》 范晔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10、《寓言二则》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楚王好细腰》 《墨子》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

11、《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2、语文天地 《螳螂捕蝉》 《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

六年级下册

13、语文天地 《吾腰千钱》 (唐)柳宗元

水之氓咸善游。

14、《寓言二则》

《矛与盾》 《韩非子》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监:“物莫能陷也。”

《鹬蚌相争》 《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钳喙。

4.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唐诗内容和作者

鸟鸣涧,暮江吟

鸟鸣涧

作者:(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编辑本段]【文学知识】

一、作者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 二、生平介绍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喑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 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误把珍珠写为真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这里的真珠即珍珠。

[编辑本段]词语注释

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瑟瑟:碧绿的颜色。

怜:可爱。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编辑本段]古诗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编辑本段]认识作者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履道理私第,葬香山,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