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答题思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3
其实答题逻辑这个问题,真要展开是挺复杂的,因为不同的问题回答的时候有不同的逻辑。现在有很多培训机构还在将题目机械的分为自我认知、人际沟通、计划组织、应急处理、综合分析几类,这种分法的来源是脱胎于前几年公考面试考题的简单化,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太简单,比如“............,这句话你怎么看?”可以分类为综合分析,领导不理解你,同事不理解你之类的题目,可以分作人际沟通,然后有一个模式化的答题思路,这就是所谓的模式化培训,最后搞得考官一听考生的回答,就知道这个学生是某图的,再一听,哦,这个学生是某公的,正是基于公考培训模式化的现象,为了考题能真正体现考生水准,现在的考题倾向于去模式化,这也是许多考生在参加过面试培训后,碰到真正的考题感到一点都不会,学来的逻辑一点用不上的感觉,因为你学到的逻辑,是回答某一特定模式题型的逻辑,而不是你自己的逻辑,碰到反模式化的考题,当然无从下手。
下面以今年3月份国考水利部某机构的面试真题为例:
背景材料是A县经济欠发达,百姓大多外出务工,不可避免的有出外打工者权利得不到保障、黑中介骗人、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少等问题,A县本地人社局、教育局、职专针对以上现象办的各种技能培训学校提不起学员兴趣,各技能班冷热不一,热班老师压力大云云,大概3页A4纸的样子(太长就不写了,感兴趣的童鞋自己去搜一下),以下是问题:
1.你认为造成培训学校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职专培训学校热门班的老师感到压力过大向校方提出抗议甚至罢课,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3.县政府针对以上问题,让你筹备一个人社局、教育局、职专联席会议,你觉得重点需要筹备哪些内容?
4.你是县政府劳资办主任,在带队去某村考察的时候被群众围堵反映黑中介问题,你会怎么办?
5.在考察中你发现某村酱菜特别有名而且味道好,你会做哪些事?
从这5个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考题的进步,下面分开说下。
第一题比较类似于国考申论中的归纳总结类题目,根据材料大概有宣传不到位、知识陈旧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各机构组织的培训班混乱,百姓不知去哪报名、怕被骗等,回答这样的题目也是有逻辑性的,不是简单的把想到的答案各条罗列出来,而是应该按照如果你去解决这些问题的顺序来答,即哪些原因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在这里各机构不统一肯定应该是第一位,因为如果放任机构的不统一,即使加强宣传,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应该是1.机构不统一,2、知识陈旧,3、宣传不到位,答题逻辑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次是,还有之类的。
第二题则比较类似应急处理和人际沟通的复合题型,逻辑应该是这样:稳定好老师们的情绪,请培训老师先坚持授课以免影响学员的学习并承诺立即着手解决。然后抽调校委会人员考察哪些班急需老师,抽调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老师以扩充师资,最后考察那些班知识陈旧或学员太少,裁撤、归并这些培训班以达到师资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老师们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广大务工人员服务,可以看到逻辑是办事步骤的轻重缓急,最后是目的。
第三题比较类似传统的计划组织类题目,但是有重点二字,也就是说这个题不同于以前的人财物地时前期准备后期总结之类的来一遍,这里不展开说了。
第四题与第三题类似,应该是稳定情绪,选处代表反应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联合公安,工商),不能当场解决的记清问题,请示领导后给出承诺的办结期限等,然后结尾,相信在采取了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后,村民们能得到满意的意见并离去(不要想不离去怎么办?这是自己在把自己往死胡同里逼)。同样是轻重缓急的顺序。
第五题是办事的逻辑顺序,不存在轻重缓急的问题。逻辑应该是这样:考察下酱菜风味、营养成分等(这是在考虑酱菜能不能推广),考察知名度,影响范围等(这是考虑值不值得推广),考察下多少人会做酱菜,能不能帮传教带动形成规模(这是推广的必要步骤),最后建设现代化工厂保证卫生和品质,注册统一品牌防止不正当竞争、发展电商等多形式扩大销售渠道(这是如何更好的推广),最后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解决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问题,更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这是目的)。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面试题的走向是更倾向于结合实际问题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并且问题越来越具体,也兼具考察了考生对各机构职能的了解,我们答题的逻辑就是办事的逻辑顺序,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的顺序,答题的时候不要为了答题而答题,这样往往欲速则不达,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想象成一名政府人员,自己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会怎么做,按照做事的顺序把想到的百万雄师给串起来,才能避免回答时的单枪匹马。回答时注意逻辑连接词,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等,这样逻辑会变得更加清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