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欧阳修反对,王安石为何不下手打击报复他?

如题所述

宋代文人之间,比较讲究君子之交。王安石和欧阳修虽然在政见上有不和的地方,但是彼此是交心的朋友,这倒是真的。王安石比欧阳修小了14岁,在那个时期,已经属于两代人了。和苏轼一样,见了欧阳修,王安石也是晚辈。可是王安石的官是越做越大,而欧阳修的官是越做越小。以至于后来王安石升任了宰相,可欧阳修却不得不辞官回乡。
 


01王安石与欧阳修互赠诗篇,表达彼此的好感。王安石作为后生,本应该拍上级领导的马屁,以求留在京城任职。苏轼这样的大文豪,即使到外地做官,在京城也保留了相应的职位。可是王安石反其道而为之,他偏偏就是不愿意入朝为官。即使朝廷提拔他,他也表示拒绝。他认为在地方上做个县官挺不错的。

这样一来王安石的名声就比较大了,当时欧阳修是文坛领袖,也是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在曾巩的推荐下,欧阳修对王安石的作品产生了兴趣。他为了表达自己对王安石的欣赏,甚至写了一首诗给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後来谁与子争先。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樽酒盍留连。

诗的大致意思就是,小王你的文章写得好,跟李白的诗、韩愈的文章有的一比。我已经老了,将来是你这样优秀的人的。大宋文坛改革的希望,可就都寄托在你身上了。由此可见,欧阳修对王安石是非常看中的,他甚至认为将来北宋文坛的未来,要依靠王安石,当然了这样的话,欧阳修对苏轼兄弟也曾经说过。
 


王安石作为晚辈,即使再横,也不会不给大领导面子。所以他在收到这首诗以后,也给欧阳修回了一首诗: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王安石这话就非常霸气了,他直接告诉欧阳修,写文章这种事情,他不喜欢,他也不会继承欧阳修的衣钵,对北宋文学做出什么改革,没兴趣。欧阳修看着回信,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觉得王安石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不会趋炎附势,将来一定可以在政坛驰骋,所以欧阳修在仕途上并没有打击过王安石。
 


02欧阳修反对青苗法,被朝廷点名批评。欧阳修这个人是有私生活争议的,即使他自认为没有什么越轨的行为,也无法承受如此强大的舆论压力。不久之后欧阳修主动向朝廷提出外调,京城是待不下去了,还不如到地方上做个逍遥自在的人,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宋英宗死后,宋神宗上台,他是一个有胆量改革进取的皇帝。

所以他开始重用王安石,王安石成为了参知政事的时候,欧阳修已经63岁,他发现青苗法是有问题的。青苗法是王安石改革中的一条法令,过去没钱用的农民,会想办法跟地主借高利贷。当然借款的利息是比较高的。王安石想了个办法,直接让老百姓跟朝廷借钱,利息比民间要低,这样既解决了高利息的问题,又为国家增加了收入。

这本身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只是各地的政府官员开始胡搞。他们为了提高业绩,强行拉老百姓借钱,不缺钱的也必须要借。这就好比拉横幅说不装ETC,就不欢迎上高速一样。这下子事情就麻烦了,可是王安石坐镇中央,他看不到这些。那些改革派的大员们都看不到这些,而地方上只有良好的业绩,国库收入倍增。所以欧阳修强烈反对这一变法策略,不愿意在自己的辖区实行青苗法。他甚至上书要求宋神宗彻底取消青苗法。这件事得罪了王安石,结果欧阳修被全国点名批评。
 


03欧阳修提前告老还乡,只为保住晚节。王安石有没有给欧阳修穿小鞋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但是全国点名批评欧阳修这件事,的的确确王安石没有反对。昔日有知遇之恩的人,如今落得如此下场。王安石是丝毫没有愧疚可言的,他的官是越做越大,成为了朝中宰相。而欧阳修这个时候却也不得不掉过头来拍王安石马匹,当王安石成为宰相以后,欧阳修曾经写信各种夸赞王安石。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宋史》

但是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可见王安石是不喜欢欧阳修这个人的。当时因为欧阳修的名气很大,而且资格很老,是个做宰相的料子。所以宋神宗就询问王安石,这欧阳修能不能做宰相。最初王安石只是夸赞欧阳修的能力可以,但是问道这个问题的时候,王安石表达了自己明确的态度,那就是不行。

我认为这里王安石没有落井下石的想法,他只是觉得欧阳修是个反对变法的守旧派,所以不想让他破坏自己的变法大业。此后欧阳修终于心灰意冷,选择辞官回家。他心里非常清楚,只要王安石不点头,那他欧阳修的仕途也算是到了头了。与其等到被人撵走,还不如自己主动下台的好。
 


 总结:宋朝文人君子之争居多,值得钦佩。王安石和欧阳修是这么个结局,其实王安石和司马光也是不对付的。司马光成天研究历史,他也是一个严重的守旧派。所以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司马光表示反对,反对无效以后,他便一头扎进了书堆里写资治通鉴去了。可是每次皇帝问起司马光的时候,王安石还是竖起大拇指,是个人杰。若干年后,司马光著书成功,而王安石已经被罢免了相位。

司马光得到太后重用后,太后询问王安石是个什么样的人时,司马光一个劲儿地夸王安石。司马光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都废除,却丝毫没有贬低王安石的意思。这就是宋朝的文人,大是大非的观念性问题,他们可以争得面红耳赤。可是一旦到了私底下,可能两个人还是互相佩服的。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在背地里下黑手。

参考资料:《宋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王安石虽然主张变法,但是为人还是非常正直正派的,而且欧阳修贵为他的老师,虽然政见不同 但是对于欧阳修还是非常尊敬的。
第2个回答  2020-11-03
因为他们都是就事论事的人,只是对对方的理念和想法不认可,对对方的人还是很欣赏的。
第3个回答  2020-11-03
因为宋朝有规定。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对于之前武人治国的弊端,提出了重用文人的思想规定,不准报复残害文人。所以宋代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