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等于多少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3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700多元人民币。一块壹元的大洋折合七钱二分白银,即一两。当时,有人认为这样的金额相当于现在的700多元。在那个时期,拥有100块大洋便可视为中产阶级。
著名文学家鲁迅在北京购买一套四合院时,花费了八百多块大洋。而在当今的北京,一套四合院的价格恐怕需要上亿人民币。民国初期,三块大洋便能购买一头耕牛。
扩展资料:
大洋的历史背景:
民国初年,中国的货币体系同时使用两和圆两种单位。由于不同银圆的成色和重量存在差异,大宗交易和资本账目结算时,仍然以银两为单位。银圆兑换银两时,会有一定的折让。直到1933年,国民政府废除了两制,改为以圆为单位进行所有交易和结账。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国际银价经历大幅波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特别是1934年美国推出的《购银法案》导致国际银价上涨,使得中国出现银根短缺和利率飙升。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了货币改革,放弃了银本位制度,开始发行法定货币(即法币),并收回了银圆。银圆因此失去了法定地位。
直到1948年金圆券风暴之后,银圆在1949年7月再次被使用。中华民国政府还短暂发行了与银圆等值的纸币,称为银圆券。但随着中华民国政府的撤退,数月后,银圆和银圆券都在中国大陆成为了历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