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观的特点和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3
特点:
1. 义战而礼战:中国古代战争观强调战争的正义性,认为战争应当是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发动的,同时战争行为要符合礼制的要求。
2. 强兵而重战:重视军队的建设和战争准备,认为强大的军力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同时对战争的态度是严肃和认真的。
3. 弭兵而反战:虽然重视军备,但同时也主张和平,反对无谓的战争和杀戮,追求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
4. 义磨猛启战而仁战:在战争中强调道义和仁爱,认为应当以正义和仁爱的精神指导战争,即使在战争中也要尽量减少对平民的伤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
第二阶段:迅速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较完整的战争观,提出了若干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开始结合。
第三阶段:丰富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军事思想由创造学派向综合各家之长转化,对先秦所提出的一些军事思想有所发展,战略思想趋向于完善和成熟。
第四阶段:体系完善时期(明至清朝后期),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火器对军事思想的影响加深,在组织指挥方式上、军事训练方式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有识之士开始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提出了组织民众、沿海各省协力筹防的方针。
第二阶段:两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西式武器的装备带来了战术的变革。
第三阶段: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有重大进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等人借鉴苏联红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制度,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