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2个挨肩的男娃,各位宝爸宝妈怎么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5
我也是两个儿子,相差3岁,平常是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但并不是意味着绝对的公平,因为两个儿子年龄、性格、相貌等并不完全不一样,这时的绝对公平其实是一种不平!

比如小儿子还小,吃饭、穿衣等生活方面需要多照顾,而大儿子大点儿,在这方面更需要的是我们放手,各取所需,这是一种公平!

再大一点了,两个孩子偶尔有了矛盾,我们不能先入为主,有这样的思想:哥哥为大必须让着弟弟或者弟弟小,不懂事,他不是故意的等。先入为主,做出判断,其实已经失了公平!

我们尽自己的力供孩子长大,不能为了自己的慈母心,要求或诱哄哥哥无条件扶持弟弟或弟弟无条件扶助哥哥,否则是最大的不平!

只要是流动的水,总会有波浪,只不过有的是水波粼粼,有的是大浪滔天!我们只要保证水不冲出堤坝,就是一碗水端平[赞]

端不平的,无非是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不好冷落了其中一个,至少是不能让他觉得你冷落了他。

多沟通,同时给他们灌注兄弟情谊,比如给他们看相关的动画,书籍,或者故事。久而久之让他们的意识产生变化。不然就算你再公平,他们的心不平也是没用的。

让他们的心态放正,家长的心态也要放正。偶尔的打打闹闹也很正常。家长在中间要做调和,而不是斥责。

至于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小技巧,做家长的应该都会吧。甚至可以让他们统一战线一起来对抗其中一位家长,这样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阵营的人。。。互相包庇,感情升温。

让他们多做一些需要通力合作的事情,加深兄弟情谊。

更深入的话,就需要家长,多多学习,可以看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籍,把握儿童的思想和心态。

我一直觉得教育,不只是孩子要去学习,家长也要去学习,因为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家长就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和表率。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样子,家长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问题,也会成为他们以后如何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时的模板。

怎么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对人或事物都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感受以及不同的喜好。两个孩子总有一个会让你更喜欢,你要考虑的不是怎么把这碗水端平,而是别让碗里的水给洒了。

育儿 先育己,和你一起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妈妈。

很多父母在计划二胎之前,都会斩钉截铁地说:"对待大宝二宝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绝不能有了二宝就忽视了大宝。"然而,在二宝出生后,很多人都彻底被打脸了。很多父母虽然心里真的想"一碗水端平",但真正做起来时似乎又难以平衡。二胎后,你真的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少宝妈分享了她们的真实想法:

A妈妈:大儿子4岁,小女儿1岁半

"生二胎之前,我就和老公说过绝不能有了二宝,就减少半分对大宝的爱。结果,二宝女儿出生后,我和老公都被打脸了,

都在不知不觉中偏爱女儿

,比如儿子调皮,女儿乖巧可爱,我们总忍不住在儿子面前说你看妹妹多乖,你怎么那么调皮,说多了儿子却不高兴了;比如买女儿的衣服时,看到漂亮可爱的就买买买买,买儿子衣服时,性价比高就好……"

B妈妈:大儿子2岁,小儿子3个月

一碗水端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二宝出生后,我们怕大宝影响二宝睡觉,我和宝爸就一人带一个宝宝睡,加上二宝比较小,我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顾二宝身上。有时候真心觉得愧对大宝,毕竟大宝也还只是个2岁的宝宝……"

C妈妈:大女儿5岁,小儿子1岁

"偏爱儿子,无关重男轻女,总觉得女儿大了,懂事了,可以帮妈妈做一些尽所能及的事情了,所以总是希望她能够让着弟弟,帮忙照顾弟弟……直到有一天,她问我是不是有了弟弟,就不爱她了,我才意识到自己没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手心的肉似乎比手背的厚,比手背的娇嫩和金贵。甚至有宝妈调侃到:

"手心是肉,手背是皮。"

家有两宝的父母,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一个恃宠而骄,一个压抑自卑

被父母偏爱的那个孩子,往往容易恃宠而骄,仗着父母的宠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而另一个经常被父母疏忽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不被爱,容易缺乏安全感,甚至容易为此感到沮丧、压抑、自卑,进而容易形成沉默寡言、内向的性格。

2、孩子之间难团结,手足情淡漠

父母偏心的行为,容易导致孩子之间难以团结和睦,无视手足情。就像之前十分火爆的电视剧《都挺好》,重男轻女的苏母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牺牲女儿成全儿子,被亏待的女儿心生怨气与不满,最终直接导致亲兄妹如陌生人,兄妹感情犹如一盘散沙。

家有两宝,父母该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呢?

1、不要拿两个孩子作比较

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做父母的,实在不该拿两个孩子作比较,尤其不要拿一个孩子的优点和另一个孩子的缺点作对比。不要因为一个孩子乖巧一个孩子调皮,就偏爱乖巧的孩子。

2、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

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孩子都应讲究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至少让两个孩子都感觉公平,觉得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是一样的。

3、不要总让大宝迁就小宝

不要再说"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这样的话,大宝也还只是个孩子,父母有时候还需要适当地"护大不护小",帮助树立大哥哥大姐姐的威信,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宝爱护小宝,帮助大宝二宝建立和谐友爱的手足感情。

其实,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我们也许做不到在每个孩子身上平均分配精力和感情,但为了两个孩子都能 健康 成长,未来能够和谐友爱相处,我们应该朝着"一碗水端平"这个方向出发,而不是明明意识到了自己心里的天平出现了偏差,偏爱了其中一个孩子,疏忽了另一个孩子,却不及时调整,任由自己继续偏心,这样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不用一碗水端平。

直接对老大好就行了。好好好的爱老大,老大自然就会去爱护他的弟弟妹妹。

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要创造的是互助有爱的成长环境,形成独立又融洽的生活模式最重要。

所以,父母要先摆正自己态度:我们是一个集体,每个人的不同阶段都有需要承担的责任,彼此也有互相帮助的义务。不用去纠结公平给予,重点引导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

有些父母就会面临问题说:老大总会抱怨自己做得多,还会嫌弃弟弟缠着自己,也会争辩弟弟吃穿比较好。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父母给孩子的定位引导不清楚,本位意识错误。

举个身边的例子:

朋友家的两个孩子,小的喜欢吃牛肉,大的喜欢吃猪蹄儿。她在买菜做饭的时候,就无意识地经常买牛肉给孩子吃,然后老大就提意见:你怎么只做弟弟喜欢吃的菜,偏心。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日常行为,导致老大认为妈妈更偏爱弟弟。

这里例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1.妈妈潜意识里是想让弟弟多吃点,有个好胃口,长身体;

2.妈妈习惯性地忽略掉老大的偏爱,或者认为小的理应多关爱;

3.妈妈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并且会给孩子造成偏见,说不定还认为老大不懂事儿,不知道关爱弟弟;

4.重要的是妈妈没有跟老大做任何沟通,导致孩子对妈妈行为产生误解。

相信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存在类似的情况,假如妈妈事先与孩子进行以下沟通:

大宝,弟弟最近几天胃口不好,身体营养跟不上,我们给他做点喜欢吃的牛肉好不好,免得他以后长不高……

这样的沟通,是把自己和哥哥放在同一个层面,一起去关爱弟弟的成长,相信一般孩子都会理解和同意,长期培养下去,哥哥自然会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不但为弟弟考虑,还会养成为他人考虑的行为习惯。

妈妈自然也不能忽略哥哥的喜好,然后再跟哥哥说:我们好久没有吃顿猪蹄了,下周末让爸爸给你炖猪蹄吃。

这样,老大是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独立的关爱,同时也能给他一点小期待。

所以呢,不是父母要去端平一碗水,而是要有意识地沟通引导,让孩子理解并做出取舍和决定。

再回归到问题的核心点,家里有两个或多个孩子,父母一定要先摆正自己的态度,给孩子创造一个互助友爱的成长环境,既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更要做好沟通与引导。

很多孩子成长的偏见,都是父母自以为不是问题,没有解释和回应造成的。

学早教启蒙,做优秀父母,陪伴孩子卓越成长。菜芽启蒙,专注家庭成长教育,期望帮助更多父母走出焦虑。

我们家两个男孩差三岁,平时两个在一起玩的挺好。从来没有说过他们哥哥一定要让弟弟,两个人经常打闹,打完后又好了,我两个儿子人家自己说都是一样的,平时买东西吃东西都弄一样,衣服鞋子也差不多,其实孩子很敏感,平时做到弄什么都一样就行。

做不到的。手心总比手背肉多,即使再做自己感觉挺好了,但孩子总会觉得大人是偏心眼儿。每个人爱不同人有不同的方式,对方感受到的爱也是不同的,有多有少。尽量公平点吧,可以一起与孩子商量着做事。尽量不要我觉得可以,要让大家都觉得可以,老费心了[呲牙]

两个孩子本来就是两个个体,性格、年龄各方面不一样,需求自然也不一样,不能简单的将两个个体进行1+1=2的结论,记住,永远是大于2的,因此需要父母更加的关爱、关心。没有绝对的公平,只要保证孩子 健康 快乐的成才。

手不要抖,或者把碗放桌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