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读书摘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李兰妮

1.旷野无人。我的身、心、魂、灵散落迷失在死荫的幽谷。旷野无边无涯无日无月,我不在人世,我在旷野。有眼看不见,有耳听不见,有口不能言。我摸索着,爬行者。我触摸过死魔的脸,那是一张俊朗的脸,清爽,光洁,结实,年轻,浮起微笑的唇纹。P6

2.看苏珊博士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托尔斯泰也患过抑郁症。我明白了自己的一个习惯性动作。每次我用过水果刀之后,不管那刀套搁得多么远,我都要找到它套好。若是晚上太晚找不着刀套,我会用一本厚书压住刀身。我会特别注意那锋利的刀尖。尤其是我一人独自在屋时,我总会意识到那刀尖的存在。即使我背过身去,或者去了另一间房,我的心思仍在刀锋上。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忍不住地想象着刀尖慢慢切开皮肤以至血管时的画面。

       原来,我深受诱惑。P10

3.童年的伤害,来自家庭的伤害,尤其是属于个人隐私的这类伤害。越是伤得深,越是不可说。只能假装遗忘和不介意,选择逃避。其实,哪里逃得出潜意识?P11

4.长久以来,我一人似乎等于三个人。我的身躯在现实生活,而我白天常常会出神,元神出窍四处游历,夜里我的魂魄经历着另一种人生。P12

5.李兰妮(显摆地):我癌症开刀没掉过一滴眼泪。我知道我自己癌症转移要做化疗,我没哭过。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说我非常非常乐观。我怎么会忧郁?……

从小到大,我特别独立,特别自控。找我倾诉的人很多,但我没什么要倾诉的。有个同学半开玩笑跟我这么说,喂,李兰妮,每次都是我找你说一通哭一通,什么时候你也在我面前哭一哭啊,省得咱心理不平衡。其实,她不明白,我天生不爱哭。

李博士:这样更——危险。越能自控的人,就像一张弓,一直绷得紧紧的,越来越紧,越来越紧……啪!就断了。白天你可以自控,夜晚潜意识就控制不住啦,所以你总是做噩梦P21

6.努贝尔先生在《不要恐惧抑郁症》中指出:“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是,他们都试图尽可能长地躲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他们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强大的意志,仍然使他们去履行每日的义务和要求,而把他们的病痛留给自己,不让身边的人有所察觉。”P22

7.它是劫后余生幸存者的肺腑之言,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它是一本病历,可供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参考。它是一本民间纪实资料,可供社会学家翻阅。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言书,它想为那些因精神疾患而默默自杀的人说几句心里话。但愿它还具备报警器的功能,催促正被莫名抑郁愤怒焦虑所困的病人呼救。

这里记录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抑郁,是我们这代人所共有的抑郁。P42

8.我想起小孩子哭,都是叫着“妈妈呀”,越喊越满脸泪。我无声地做了个口型“妈妈呀——”感觉怪怪的,心里更加堵得透不过气。我又试着无声呼唤“爸爸呀”,感觉也不对,也哭不出来。心里很悲哀,找不出一个亲近的人。哭的时候我可以呼唤谁?我能依靠谁?我能想念谁?我能哭着叫着谁来安慰我心壮我胆?在这样一个死神在病房走来走去的黑夜,我可以哭求谁庇佑?

每一代人儿女对父母都有怨结。时代不同,怨的内容也不同。可是每一代人都把深怨埋藏在心底。

9.下午一点钟的太阳多明朗啊,天台离太阳近,你可以大大仰起头,尽量打开双手,向后微微下腰,让阳光把你全身晒透,把回忆的阴影晒得粉碎。P48

10.那些日子里,我闭上眼看到的是死人,睁开眼已经死去的人轮流来和我说话。尤其是那些自杀的人,他们告诉我,为什么要死。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他们都低声呼唤我:快啊,走啊。集合了。P48

11.我希望有一天,当一个抑郁症病人感到无助时,他(她)会遇到这本书。

不是你一个人在受难,不是你一个人在害怕。活着,的确很难。但是,坚持活下去也许就是你今世的使命。我们要做世界的光。P56

12.因为医学中说:“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是,他们都试图尽可能长地躲藏在‘一切正常’表象后面”“他们知道自己有些不对头,但他们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强大的意志,仍然使他们去履行每日的义务和要求,而把他们的病痛留给自己,不让身边的人有所察觉。”专家们称此为蛹式(也叫伪装性)抑郁症。P58

13、“抑郁所以十分恐怖,就因为人们看不到它有什么外部标志,看不到伤口,看不到伤疤,看不到肿瘤,就因为他们的内心在流血,内心在燃烧,直至死亡。”一位瑞士病人拉赫尔·贝格林格先生写道,“人们老是说,情况会好的,总会有好光景出现。大多数情况下,我就只能保持沉默,不再说什么了。”我读到这段话时,真想与这位难兄紧紧握手,正是这样。我们只能沉默。

一个普通的因感冒而咳嗽的病人若与一个重症的抑郁症病人坐在一起,人们肯定会同情那位咳嗽的人;心疼他咳得难受,担心他咳出血来。却不知那位抑郁症病人心里一直在流血,不,他的整体状况比心里流血还恐怖,尽管他不曾呻吟半句。P59

14、患过重病的医生是最理解病人的医生。

我这么想,不是巴望所有的医生都先当患者再从医,而是深深感到当今许多医护人员对病人缺乏由衷的怜悯和尊重……历史上的中医则佛道兼修,“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仁爱慈悲为本。而现今医护人员多重技术层面的钻研,忽略了道德层面的修行。纵使技术高明,境界所限,成大器者鲜。P61

15、“给我们一个补过的机会吧。”爸爸的眼神时时令我想起马致远那首《天净沙·秋思》。

我曾在小说中诉说过我们一代人对父母天长地久灵魂深处的怨恨。当我们真正需要保护和爱抚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忽视。

在劫难逃。

挣扎起来的一代不懂得什么是天伦之乐,不懂得什么是柔情,不懂得接受爱,不懂得怎样去爱人。不。这一代人是懂得爱的啊,没有爱哪有怨?P65

16、手术后熬过了一年。得意了。骄傲:李兰妮,我对你很满意,你没有被癌症吓死。听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赶快重出江湖,看看后福是什么。P73

17、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精神、命运的分水岭。当我们成为抑郁病人,或将要成为抑郁病人时,必须安静下来,仔细梳理自己的精神脉络:到底哪个段落出了毛病?究竟哪个区域有暗伤?阻塞是什么?裂痕有多深?你做过这样的精神梳理吗?P80

18、抑郁症属于郁症。而狭义郁症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性情抑郁、胸闷肋胀,或易怒欲哭、多愁善感、心疑恐惧,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失眠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病症。P91

19、外婆生了个女儿,月子里,婆家没给她吃过哪怕一只鸡蛋,她仍要为全家做饭、纳鞋底。邻居看不过眼,送她六只鸡蛋,她全靠这六只鸡蛋撑了过来。几个月后,女儿夭折。而北京那头书信渐稀。原来,我外公周末要陪一位宦家千金逛北海公园。可怜我外婆四年中夜夜孤灯只影,以泪洗面。不恨别的,只恨今世做的是女人。

五十年后,外公曾笑说:“幸亏我心软,不忍抛弃你,到底还是回来了。”外婆似笑非笑道:“我早想好了,你说离我转身就走,不信我闯不出一片新天地。”外婆私下跟我说,那时离婚未必是坏事,年轻有文化,来得及去教书,来得及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解放后,外婆很想走出家门去工作,可外公习惯了她不离左右的伺候。就这样,外婆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P95

20、在医生护士看来,我当时已经失去感知能力了,但我自己却觉得我看到,尤其听到了其中后半段的抢救过程。我听见一个女医生说:她全身冰凉,快拿棉被来给她盖上,再拿一床棉被来。我看到……不,不能叫看,不是眼睛看,也没有躯体存在。就是一点精魂在看。多年后,看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看到男主角刚死后,他从躯壳而出,在另一空间看人们抢救他的情景时,我觉得很熟悉。只是电影里死后的男主角还有形体,而我那时只有一点意念或叫精魂存在。前几年看过这样的消息,科学家们将刚死亡的人称重量,发现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后几秒钟少一丁点重量,因此他们想像、推断,那就是灵魂的重量。

宇宙是奇妙的,我们没有认识的东西太多,目前不能理解的东西太多,既然我们尚不能证明“是”,那么也别盲目说“否”。我们看不见电流的形状,不等于电流不存在。P111

21、神经质的和有神经官能症的母亲,会把她的病症主要遗传给女儿。这些母亲的共同特征是,在女儿需要全面呵护的时期,没有足够地把感情投入到关照中去……所有的作者都不愿意把这种关系结构归罪于母亲……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发展稳定自我的母亲,往往是在限制而不是促进女儿的独立。这不仅会影响女儿未来与一个男人共同生活期望温馨和安全的爱情关系,而且也会引发抑郁症的形成。——[德]乌尔苏拉·努贝尔《不要恐惧抑郁症》P122

22、当人们患了抑郁症后,他们最害怕的是会失去朋友。这是因为抑郁症使他们变得令人厌烦,成为别人的负担。

当人们患了抑郁症后,他们最害怕的是会失去朋友。这是因为抑郁症使他们变得令人厌烦,成为别人的负担。——[新西兰]格温多琳·史密斯P125

23、看《权能时间》,听水晶大教堂的讲道。爱的三个层次:

我爱你,因为我想要你。(关乎欲念)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关乎婚姻)

我爱你,因为你需要我。(超脱的、属灵的爱)P144

24、区区在电话里问我:“你外婆是不是很难相处,所以才进了养老院。”

一句话问得我心痛不已。我只回答道:“我外婆脾气很好,总为别人着想。所以才叫人心里觉得难受。”P158

25、药物疗法+认知疗法+信仰疗法P159

26、养一只宠物对抑郁症病人有好处。P161

27、……杀人然后自杀。这样的例子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所有这些都显示,压力、抑郁和暴力是密切相关的。

攻击性与抑郁——红色的愤怒与蓝色的抑郁,不论从逻辑上还是从直觉上,这两者似乎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前者,暴力的指向是朝外的,指向社会,通常表现为犯罪行为。而后者,愤怒是向内的,指向自己。P163

28、她每天没完没了地抹桌拖地擦窗户,她刷席子能把席子刷破。擦窗框能把木框上的漆擦掉露出木纹来。她教训我和我弟时,肯定要关上门窗不给外人听见。弟弟那时才五六岁,却已训练有素,妈妈警觉的眼神一扫窗户,他就心领神会地去关窗,仔细插上门栓,认真拉满窗帘,做到不漏一丝缝隙。P185

29、回头看,在小院我其实是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爬墙上树打架,疯疯癫癫不像个小女孩;实际上,来自母亲以及母亲的母亲……的精神病毒正在传染我,试图侵蚀我健康的身心。我本能意识到这一点。神经中枢启动免疫机阻挡病毒蔓延。在这样一种刺激—反刺激的拉锯战中,我变得神经质。

就在这个小院里,她养成一个习惯,眼睛总能看见死亡、灾难,耳朵总能听见恶性事件、威胁,记忆只对灰色、黑色自动按下快门。

这不是一个儿童的遭遇。这是一代人的遭遇。

这是一个民族曾经走过的精神旷野。P191

30、世界上20%的在一生中至少发作一回抑郁症,15%的男性会与抑郁、惊恐、强迫等精神、心理疾症有关联。P197

31、昨天《权能时间》萧安柏牧师讲道,提到了皮尔博士的“吸引定律”。即只要你有积极的思想,就能吸引积极的信息,吸引积极的事物发生,吸引具有积极思想的人团聚四周。

总是消极思维,就会堕入消极的深渊。应该把积极思想转变为积极行动。

32、冰心老师完全没听清我说什么,她只是很关切、很严肃地看着我。这个距离极近的严肃的眼神令我心里一激灵,我突然发现自己在恨怨自怜中陷得太久,我顿时感到了羞愧。P200

33、所谓“情结”,指的是储存在无意识之中的、对过去曾反复经历的不快或被伤害事件的体验……而长期压抑怒的情感则可能使人患忧郁症甚至癌症。P203

34、我突然想,这属于集体无意识动作吧。在许多世代的战乱中,老百姓遇到危险时只能匍匐卧倒,闭上眼睛,蜷缩在隐蔽的角落里......P205

35、李兰妮,我知道你内心对自己很不满意。你的病情有反复,你在责备自己。你软弱的时候,常有念头一闪再闪:活着真的比死要难。P214

36、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更容易产生的是对消极经历的回忆而不是对积极经历的回忆,这反过来又使他的抑郁心情被保持着……抑郁症患者对那些表示悲伤的单词表现出异常准确的记忆……P226

37、每天我都很想有个机会离世而去。每天我都在想:如果遭遇意外,决不要医生抢救我!请尊重我的意愿,任我自然而去!

我总在想,是不是应该写张字条,放在挎包里。“我,李兰妮,郑重声明:本人愿意放弃任何抢救措施,请让我自由离去。”

我渴望走。我早就准备好了。P229

38、孩子只有可以反抗和表达他的痛苦和气愤时,才会摆脱强加在他身上的不公正,这时,无须担心自己出现严重后果。但如果他的父母不能容忍他的反应(哭喊、悲伤、愤怒),并借助目光和其他教育手段加以制止,他则被剥夺了以他的方式来做出反应,这样孩子就学会了沉默……这就是一种无望的状态…..会使大部分人陷入精神困惑之中。P233

39、“苦不苦无所谓呀,只要我开心。”她说起来神采飞扬,在那个瞬间里,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P270

40、男人喝酒讲究环境,春天宜在庭院中喝,夏天宜在野外喝。女人喝酒则讲究跟什么人喝。她决不会跟她所厌恶的人喝,也不会跟自己心爱的人比着喝。在玩笑中被女人灌醉的男人,往往不是这女人的敌人,也不是这女人的情人。

我欣赏那种能喝酒而不滥喝酒的女人,我佩服那种喝酒不醉而又善待醉酒人的女人,能喝酒的女人,往往能与男人共患难。能喝酒的女人,往往是最温柔的女人。P275

41、首先承认自己面临的病状,然后不去可以理会临床表现,不要被自我所困扰,接受现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让积极的行动带出积极的情绪,多活动,多往快乐方面想。P277

42、可是,如果独自一人在家半个月以上,惶恐的感觉又频频袭击我。被弃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感、消失感、没有目标目的方向价值感、失重感,许多乱七八糟的感觉有把我赶出家门,我要看到人在街上走来走去,要去赴饭局,要去听人吹牛皮说大话,要跟着同类抽烟喝酒起哄,要在一系列无聊中找到蔑视自己的感觉。P279

43、就像精神病学家所说,精神抑郁导致对外的愤怒与攻击。表现不一,实质相似。有些人伤害无辜可爱的小动物,有些人伤害比自己弱小无辜的人。P281

44、当你突然精彩迸放空前绚丽时,下一个瞬间就是化为灰烬前的沉寂。P288

45、我们经过水火,你却使我们到丰富之地。P289

46、他们病态地渴望控制一切,一切如己所愿,斤斤计较别人是否爱他尊敬他,但是,他们自己却缺乏爱的能力。P294

47、读安德鲁·所罗门的《忧郁》,最让我羡慕的是,他的亲友对病人的理解和支持。无论是对她母亲患的癌症,还是他所患的抑郁症,他父亲和弟弟都尽心去研究,愿意花时间进行探讨,用“爱、智慧、意志力”拯救自己的亲人。P318

47、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是指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以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摒弃。——特蕾莎修女《活着就是爱》P35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