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学针札记(16):“六三二一”规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学用黄帝内针,其实是培养一种思维,把握一个规律。这种思维和规律落到用上,势必有一套相对完整和规范的流程,就像一堆零部件,只有完成组装后才会发挥应有的功用。

我们来全过程演示一下,比如一个男性患者出现在面前,自述胃痛。

黄帝内针讲随证治之,首先要识证,就是辨明患者不适症状在哪里,但不用去辨别是何原因导致。这个不适在哪里,不是简单地说在腹部中间一带而过,而是要跟患者确认胃痛具体所涉及的区域。

患者可能说胃痛区域偏左,从腹部正中的任脉开始,向两边依次是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阳经。假如患者的指认范围在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区域,就可以判定,患者的不适之症涉及三条经络。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判断三焦同气。胃痛的区域一般在中间,患者的症如果在鸠尾穴至神阙穴这一段,那就是中焦。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向上是上焦,向下是下焦。现在是中焦,按照三焦同气对应关系,同为中焦的患者肘部或者膝部就进入用针范围。

第三步,辨别阴阳,也就是按照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法则,确认同气点是左还是右、是上还是下。现在症在左侧,那就明确是找右侧同气点,左右是定格,不能违反。考虑到施针方便,可以选择肘部,那患者的右手肘部就牢牢锁定。

如果症在中间,一般按男左女右取穴。

第四步,寻找同气点,根据经络同气对应关系,右手肘部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就是同气对应的范围,一般从少阴经少海穴、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附近开始寻找。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指腹不轻不重的按压穴位以及周边区域,可以循着经线上下寻找,也可以在穴位四周或者经线左右寻找,有酸、麻、胀、痛等敏感的地方,通常就是下针之处,也就是阿是穴,一般这是最佳的同气点。

这四个步骤就是黄帝内针的“六三二一”规范。

“六”就是明确症在三阴三阳这六条经络的哪一条或者哪几条,这是找经络同气。

“三”就是明确上中下三部定位在哪一部,也就是找三焦同气。

“二”就是明确阴阳,也就是按照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右病左治、左病右治法则,明确在上还是在下、在左还是在右。

“一”就是找到下针的同气点,这个同气点可能在经线的上下,也有可能在穴位四周或者经线某个点的左右。经线上下就是在经,经线左右就是在络,在经刺经,在络刺络。

“六三二一”规范将黄帝内针原理和四总则进行了深度糅合和有机整合,学习使用这一规范,很像军训时练习正步,刚开始必须从分解动作着手,每一次都要严格按照四个步骤来,这是基本功。

慢慢熟悉了,连贯起来就是一气呵成,常常是跟患者问诊交流的同时,何处下针、拟对何症,早已心中有数、成竹在胸,下针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