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古代传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2-27
1.城隍庙:在城隍庙小区,具体的位置在城隍庙街以北,北门大街的东面,仓巷子的西面,现仍存旧址,郑板桥曾重修,刻有《重修城隍庙碑记》被人誉为珍品,曾有演剧楼一所,演剧楼上挂郑板桥书“神之听之”匾额一块,题对联“仪凤箫韶,遥想当年节奏;文衣康乐,休夸后代淫哇”。其实每个治所都有城隍庙,“城隍”即为护城河,但是民间把它演绎成是保佑州、县城池安危的神,设城隍庙以供世人祭祀。潍坊的城隍庙的雕像最神,在后殿城隍爷的雕像里设了机关,只要一拍他的膝盖,城隍爷就会站起来。民国年间神像被砸毁,郑板桥在1752年主持重修城隍庙后,立三绝碑《新修城隍庙碑记》(现存于潍坊博物馆),我去过十笏园看过这块碑,封在玻璃橱里,是块顶级的文物,但是碑身已经涂满黑墨,想来是经常做拓片的原因吧。
2. 九曲巷:在潍坊亚星桥东,东风街北,原来此处一片都可以叫北下河,大约在阳光外滩附近,据说,若是外人进入,里面九曲十八弯,东折西拐,转半天也无法出来,实在是绝好的古巷。另外现在从鱼市街那边往南还有一条九曲巷,不过它已经是原来的分支了。
3. 状元胡同:在今爱国路东,模拟南,党家湾小区西,柳树行子北,原来叫新巷子,东西方向,清末民初,就是这条短短的长不过百米、宽不过三米的小巷,先后出过曹鸿勋、王寿彭两位状元。曹鸿勋的高中也破了潍县自古以来不出状元的尴尬,要知道从隋朝开始到民国结束,全中国一千年来全国不过700来位状元(武状元不算),而小小的潍县城在三十年间而且在同一条巷子里就出了两名,在整个中国历史、地理上绝无仅有。后来文革中有人曾在此地下挖出宝贝、瓷器、古玩等物一宗。
4. 大十字口:在今向阳路与东风街交叉口,离潍坊县衙旧址不过百米,古潍县城最繁华的集市所在,店铺林立,一派繁荣景胜,曾经云集了张三包子,时麻子肉火烧,等等好吃的餐饮大店。呵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CBD了。另外如今大十字口也是潍坊市区海拔最高的所在(我们说的是当时的潍县城,现在潍坊市区内最高海拔在仓南街马良冢子附近)。
5.小十字口:在大十字口以南,布政司街与向阳路交叉口附近。6. 十笏园:是如今保存最好的古宅园林,在今胡家牌坊街中段。关于它的介绍不必冗述。鲁东明珠,江北第一私家园林。
7. 郭宅街:郭宅街其实是一个笼统地说法,郭氏是潍县的豪绅大族,其中郭芸亭是乾隆五十五年的钦赐翰林院检讨,郭一璐是饶州知府,郭尚友是户部尚书,现在的郭宅街多少有些偏移,原先的郭宅街与布政司街正冲,曾为潍县四大家族(丁、郭、陈、张)的郭氏家族世代院落所在,《潍县志》曾记:郭宅街“甲第连云”,可见其房屋之多,其势之雄,同时郭宅紧连郭氏园,即南园,郭宅建筑横跨三条街,所以成片。如今古宅不见,郭宅街物是人非,全部改为了小吃一条街。
8.田宅街:大十字口往南,现在的向阳路东风街至法院一段,再往南就叫做“南门大街”了,当初田氏巨富,他沿着这条路盖了好多大宅,栉次鳞比。所以老百姓就叫这条路为田宅街,当时的南小于河村的自怡园也是他们田家的。
9.胡家牌坊街:知道城隍庙肉火烧的人都知道这条街,去过十笏园的人也都知道这条街。潍坊现在以石坊命名的街巷现在只有这一条,其实潍县城里共有二百多座牌坊,造型美观,其形状各有不同。但是保存下来的牌坊一座也没有,这些东西大多在1928年拆除,所以我们无法见其雄姿。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受了电视里节目的影响认为是不是潍县胡家出了一位贞节烈女?不是这样的,潍县胡氏虽然不是四大家族之一,但仍然是名声显赫:胡家住的这个地方属东北镇,住在这里的有个叫胡琏的,胡琏是明朝奉直大夫刑部山西清吏司员外郎,他的儿子是胡邦佐,也就是十笏园早期的主人,胡邦佐是刑部郎中,胡琏的孙子叫作胡绍第是北直隶的知县,胡琏的曾孙子是胡行知是永年县知县(在河北,属于邯郸)。这胡家四世连续做官,而且政绩都很昭著,所以在明朝万历37年(公元1609年)的时候,朝廷就恩赐“四世坊”的牌坊立在了胡氏居宅的街东头,所以这条街就唤作“胡家牌坊街”。想象当时能够连续四世做官都出政绩的,恐怕中国从政历史上为数也不多吧!
10.杨家牌坊街:在东关,南北向,位置大约在奎文门街以北,吕家老槐树以南,安丘巷的东边。当时的街上有杨姓的牌坊。
11.附:城里牌坊略表:据《潍县志稿》,从东进了城里朝阳门往西走到迎恩门,一共两华里路程,依次就有:步天衢坊,龙章重锡坊,鸣凤坊,都谏坊,兄弟同登坊,天垣掌谏坊,节孝坊,黄门世宠坊,青锁纶恩坊,总督坊,乔梓清班坊,皇因世锡坊。
12.芙蓉街:明代的时候就有这条街了,当时,这条街上有一座刘氏家庙,在这里面栽有一棵木芙蓉树,人人喜爱,故名。
13.罗家巷:芙蓉街当时可不是通到东风街,而是到布政司街。从布政司街往北到东风街的现在的芙蓉街那段,原先就叫做罗家巷。
14.八仙巷:它的位置在这条巷子只有三米宽,非常狭窄,为了形容它的细,人们就叫它麻线巷,后来取了谐音,演变成了“八仙巷”,这里可没有供着八位神仙。
15.四合头:四合头街这个地名也是非常有趣,本来这是条从南马道到太平街的一条路,可惜后来走不通,是条死胡同,老百姓叫它“死葫芦头”,后来发现叫起来不雅,取了个近似的音“四合头”。看看,这样一来,斯文多了。在太平街南,东西向。
16.忍和街:取邻里之间忍让和睦的意思,可不是“仁和”。它的位置在现在的芙蓉街西面,是条东西巷子,太平街的南面,水巷子的稍微偏北边,这条街很短,大约有八九十米长。西边就是四合头街。
17.宋家门楼:芙蓉街南头,东边,位置基本上在现在的南门潍坊口腔医院附近,东西向,明朝的时候街上有一座宋家的大门楼子。
18. 布政司街:在潍坊三中东,向阳路西东西向。以前设置行政划分是在元朝的时候出现行省制,明初的时候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后来将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当时的山东省就称为“山东布政使司”,但是老百姓仍然称作山东省。直隶布政吏郭熊飞曾在十笏园住过(在丁善宝购得之前)。明朝的时候,济南的布政史司来到潍县视察公务时,潍县官员们将他的行署设在这里。
19. 海道司街:“海道司”也是一种官职名,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始设,是为了解除当时的海禁加强对外贸易而设的。当时的海道司就设在这里。在今星光国际和泛海大厦西,万基大厦东,此处曾有三贤祠,里面供奉着对潍县有功的三位知县,周亮工(守城有功)、赖光表、郑燮(即郑板桥),所以叫做三贤祠,后来又加上了一位,叫做林士俊,原先的时候只供奉周亮工,所以叫做周公祠。曾为潍坊小餐馆一条街,如今因施工影响,海道司去了一半,现在还有一民国四合院,已不再是原样。
20. 李家街:既是村名又是街名,街成南北走向,从四平路佳乐家仓库门往北走,一直通到福寿街,现在早上还有早市,多是附近居民买菜和杂物之类的活动。
21.东关西马道:好多人都知道它,弯弯的石头拱门,都快成了潍坊的形象代言了,上面还有一棵榆树。最近听说在这座拱门上要重建绿瓦阁,实在是一件大好事。西马道就在阁前,沿着城墙的南北的一溜,是当时起马巡城的道路。
22. 三元阁:位于奎文区东关鱼店街西首,亦称“绿瓦阁”、“鱼店阁”,即关侯庙,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清乾隆年间重修,迄今为止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市2000年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木市街:在今南关南园小区中间有一条,南门菜市场附近。其实还有两条木市街,叫做木市上街和木市下街,都在现在白浪河西岸,槐香小区内,也就是福寿街,汉江料理的后边。南北走向。
24.窑货市街:从木市下街往南就是,南北方向,和平路附近。卖烧窑烧出的窑货的地方。
25.炭市街:在窑货市街的西南方,东西向,很短。
26.老驴市街:从福寿街白浪河桥往西,大约从现在的粮食局大楼开始一直往北通到北宫街上,大部分在槐香小区里,南北向。
27. 米市街:在亚星桥东,白浪河东岸,图书馆门前即是,南北走向。曾为东关米类交易的地方,如今变成了酒吧一条街。注意:那个时候老百姓吃的是小米,可不是大米,也就是说这里当时小米的交易市场。
28. 鱼市街:在北下河李家街村中,东西走向,曾为东关卖鱼的集市,也就是鱼店阁,老潍县的谭姓居民多居住于此。称之为“鱼店谭”。
29. 水巷子:在向阳路老商校南,芙蓉小区以东,东西走向,多灵韵的名字啊,因为当时雨水从此向西分流,所以叫做此名。
30. 针巷子:在电信大楼东,银海恒基对面,哈雷西侧,南北走向,其实当时是一条东西方的巷子,一听这条巷子就窄的很,犹以它的和乐闻名潍坊。其实针巷子的地名由来可不是形容的形状粗窄,而是在清朝的时候在这条巷子里有几户制针的作坊。
31.豆腐巷:从泰华那棵老槐树往南50米就是,东西向。不过街名跟形状没关系,而是清朝时在这里有豆腐作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