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和陆逊的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1. 陆逊,吴人也

陆逊是吴国人,当吕蒙突然声称旧病复发,要回京城建业。陆逊拜见他。陆逊对他说:关羽大军压境,怎么能离开?吕蒙说:有病怎么办呢?陆逊说:关羽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这次立了大功,更加得意忘形。他一心只想北进,而对我不疑,这回听说将军有病回建业,必然更是不加防备。如果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定可以稳操胜券。请将军回到建业面见至尊的时候,与他好好计议一番。孙权问吕蒙:“谁可以代替你?”吕蒙说:“陆逊可以,他有深谋远虑,可以委以重任;况且他目前名声不大,不是关羽忌怕的人。”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

2. 荐贤举能文言文翻译

自古将帅,没有不夸耀自己是有才能的人,嫉妒胜过自己的。

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想回到北方去,周瑜制止了他,而向孙权推荐:“鲁肃才能应当辅佐时局,应当广泛地物色和他类似的人,来完成雄功伟业。”

之后周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诚刚烈,处理事情不随便,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都不后悔!”于是鲁肃代周瑜治军。吕蒙担任寻阳县县令,鲁肃见了他说:“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地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鲁肃就拜了吕蒙的母亲,结交为好友而告别。吕蒙后来也替代了鲁肃执掌军权。

吕蒙在陆口,称病辞职要回乡,孙权问:“谁可代替你?”吕蒙说:“陆逊考虑问题深刻有远见,有承担重任的能力,观察他的规划与思虑,他最终可以被任命大事,没有再超过他的人了。”陆逊于是就代替了吕蒙。

3. “吕蒙大才”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翻译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答应。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悲伤无奈地认同了吕蒙。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入驻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4. 吕蒙和陆逊的关系~

闲话东吴之孙权时代(6)吕蒙和陆逊

不管鲁肃和孔明怎么看待荆州问题,他们两个却都不能所有自己的君主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了,荆州问题已经放到了火山口上。

诸葛亮在考虑自己的隆中对的时候,似乎认为夺取荆州就没有问题了,对孙吴方面考虑的比较少,这和刘备错过趁刘表刚死就下手有关系,后来刘琮投降,荆州大乱,四分五裂,给隆中对弄了一个后天的不足,这不是诸葛亮所能左右的事情了,同时鲁肃的榻上策在有刘备的干涉下施行起来也不过是个假想,有待证明,却没有人给他证明的机会。

“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亦为发哀。”这个时候,也就是217年,孙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鲁肃去世了,诸葛亮也发哀,这是诸葛亮真正的哀恸所在,这个三国时期,他唯一的知音,也是挚友去世了。

鲁肃的死,似乎意味着孙刘联盟决裂开战的时候到了了,因为蜜月期早就过去,剩下的就只有利益,双方前线都是什么人?刘备的关羽,他的目标就是让刘备一统华夏,孙权这边的是吕蒙,他的目标就是贯彻周瑜的思想,夺荆州,削弱刘备。

虽然隆中对有了很多不足,诸葛亮还是比较乐观的,他在失去鲁肃这个志同道合的人之后,刘备在贯彻施行隆中对政策,关羽出兵北伐了。

《三国志·关羽传》中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在历史上,能让曹操有这种想法的人的确不多,当初曹操和袁绍谈自己理想的时候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也的确如此,开始就是袁绍如何如何,曹操也是沉着迎敌,没有有过这样的弱智想法,可能真是岁数大了,有了精神负担。

不管怎么说关羽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人生的顶峰了,威震华夏,但是他集中精力奉命对付曹操的时候,他却不知道自己将要名临的是什么,年尽花甲的他不知道三个月对他意味着什么,无限风光的背后,却是身首异处,不光丢了荆州,也丢了荆州的一批文臣武将,不作为重点,一笔带过,还是要说孙权这边。

孙权虽然和曹操请和,但是他并不糊涂,对曹操的敌意依然存在,不和刘备发生很多的利益冲突,他不会投入曹操的怀抱的。就是在为了荆州问题和刘备翻脸,也会想出当时把妹妹送给刘备的主意相似的办法,要和关羽结成亲家。

说心里话,这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人家孙权怎么说也是一方诸侯,妹妹是孙权的夫人,你关羽怎么说也给点面子,张飞的女儿嫁给刘备的儿子当皇后,你的闺女嫁给孙权的儿子没准也能当上皇后贵妃什么的,就是不行也是王妃呀。这对孙刘联盟还是有好处的,有点战略眼光就别那么样就拒绝人家,不知道怎么说的,据说是“骂辱其使,不许婚”,反正是没成,而且孙权也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现在,就要说说最重要的人物,吕蒙。如果说吕蒙有人不熟悉的话,那么有句成语大家都应该有所耳闻:“刮目相看”,这就是说的吕蒙将军。当初吕蒙不好读书,有些人瞧不起他,也包括鲁肃先生。孙权劝他读书他还说忙,孙权说:“你再忙有我忙吗?我还抽时间看书呢!”吕蒙从此就开始读书,后来鲁肃过吕蒙军营的时候见到吕蒙,一谈话大吃一惊,说:“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就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接着又和鲁肃说了一番道理:“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待之。”这还不算,还“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这三策到底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是鲁肃能对他佩服,说明了此时的吕蒙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军事素养了,可能这三策也包括如何夺取荆州,或者也是榻上策的补充说明。由于孙权的识人,吕蒙自己的努力,在鲁肃去世后,年轻的陆逊还没有成长起来,东吴能挑这个担子的,吕蒙成了第一的人选。

5. 帮忙翻译一段古文

原文: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

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袁术与康有隙(怨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幕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通“擒”)。

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往复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跱,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都督。

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

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兼相闻病,必益无备。

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若见至尊,宜好为计。”

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攻,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 (选自《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 参考译文: 陆逊字伯言,吴郡县人。

本名议,世代为江东大族。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庐江长大。

袁术与陆逊有怨仇,将攻打陆康,陆康叫陆逊及亲戚回到吴县。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长几岁,所以在家替陆绩管理家务。

? 孙权做将军时,陆逊二十一岁,开始在将军府中做官,曾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并兼任县令。这个县连年大旱,陆逊开仓放粮以救济贫民,劝勉和督促农桑生产,使百姓蒙受利益。

当时,吴、会稽、丹杨三郡很多老百姓因逃避赋役而藏匿起来,陆逊向孙权陈述便国利民的事,请求招募他们。会稽山贼的首领潘临,很久以来成为当地的一大祸害,历年官府都没能捉住他。

陆逊率领手下招募的兵,进入深山险地实行讨伐,所到之处山贼都被降服,陆逊的部队发展到二千多人。鄱阳县贼帅尤突作乱,陆逊又前往讨伐。

孙权任命他为定威校尉,驻兵利浦。 ? 孙权把他的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陆逊,多次向他征询世务,陆逊建议说:“当今英雄各据一方,豺狼一样的人在暗中窥伺,要想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军队不成事。

而山寇惯匪,凭据深山险阻之地。这一心腹之患还没有消除,就难以图谋向外发展,可以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攻取他的精锐部分。”

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叫他做帐下右部督。适逢丹杨贼帅费栈接受曹公委任,煽动山贼替他做内应,孙权派陆逊讨伐费栈。

费栈党羽很多,而带去的兵很少,因此陆逊多树牙旗,各处布置鼓角,晚上潜入山谷间,擂鼓呐喊,向前推进,贼兵即时解散。于是分别处置丹杨、新都、会稽三郡的山贼,强壮的当兵,羸弱的补充民户,获得精兵几万人,长期的祸害一下荡除,所过之地秩序清静,回兵驻扎在芜湖。

?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攻击陆逊非法掠取百姓,骚扰地方。陆逊后来到京都,谈话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很好的官吏。

孙权说“淳于式告你的状,而你推荐他,这是为什么?”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意在保养民力,所以告我的状。如果我又诋毁他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滋长。”

孙权说:“这确是厚道的人应该做的事,只不过他人不能做罢了。” 吕蒙为了麻痹关羽,假托有病回建业,经过芜湖时,陆逊前去看望他,对他说:“关羽同我们边境邻接,您怎么大老远回京都,以后不值得忧虑吗?”吕蒙说:“诚如你所说的,不过我病很重。”

陆逊说:“关羽夸耀自己的勇猛气概,欺凌别人,因为以前有大功,心中便骄做放纵,只图北进,而没有怀疑我方,现在又听说你病了,必然更加不作防备。如能出其不意,一定可以生擒关羽,把他制服。

你去京师见了主上,应当好生制定计策。”吕蒙说:“关羽素来勇猛,很难对付,而且已占据荆州,大树恩惠和威信,加之以往有功劳,胆量气势更盛,现在还不容易打他的主意。”

吕蒙到了京师,孙权问:“谁可以接替你?”吕蒙因答说:“陆逊思虑深远,才能足以担负重任,从他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以大用。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不是关羽所畏忌的,要找接替我的人,没有比。

6. 文言文”吕蒙入吴“的对照翻译

单句:

吕蒙为吴国效力后(百科)

吕蒙进入吴国

吕蒙加入吴国(这两个是我自己翻译的)

这种翻译一般都要看上下文的。

我建议用“吕蒙加入吴国”这个译法。

全文翻译:

吕蒙加入吴国,吴国主公劝他要学习文化,吕蒙于是博览群书,其中最精通的是周易。经常成为孙策的座上宾,并且喝醉酒就睡在座位上,突然说梦话并把周易的一段给说出来了,大家被他的梦话惊醒,于是便问他,吕蒙说:“我梦见伏羲、周文王、周公和我讨论世间兴衰之事,日月天象地理的规律,没有不精彩绝伦,没有领会其中的精妙,所以朗诵文章。”因此大家都说“吕蒙梦中读懂了《周易》”。

7. 吕蒙智勇双全文言文翻译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从事学习。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东吴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远大理想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