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问题一:中国少数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少数民族指得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一词使用非常广泛。但不同场合,其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一种是广义的,泛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土著民族等,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 民族等。另一种是狭义的民族,指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即指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 *** 、藏族等。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不是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就会消亡。民族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语言、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经济和生活,即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形成的过程。民族形成之后,各民族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过程中,共同性必然越来越多,差异性越来越小,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因素也就逐渐增加,最终达到民族差别的消失,即民族融合的实现,人类又恢复到无民族差别的状态。但这不是恢复到史前史期那种无民族差别的状态,而是在高级形态上的恢复和发展。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问题二:中国的少数民族是怎么来的 1、汉族某些部落为避免迫害迁徙边缘山区,经过数千年的隔绝,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成为少数民族。
2、古代生产力落后,各地区民族交流部频繁,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3、国外地区少数民族迁徙到中国边疆地区和中国边疆的民族融合。
4、 *** 国家与中国汉族融合。例如 *** 。
5、古代民族的分烈迁徙,例如回鹘迁徙到新疆成为 *** 尔族,迁徙到甘肃成为裕固族。

问题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经历过长期的演变,支系纷繁,族称众多。由于以往的统治 *** 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不承认少数民族的存在,许多少数民族被迫隐瞒自己的民族成份,同时也缺乏科学的调查研究,所以根本弄不清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的平等意识逐渐觉醒,纷纷提出确认自己的族称和公开自己的民族成份。另一方面,只有确认了民族成份,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其他各项民族政策。新中国建立后,开始把民族识别工作提上民族工作日程。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民族成份和民族名称的辨别。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族的名称相当复杂,据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登记上报的民族有400多个,其中有的是自称,有的是他称;有的为一个族体不同的汉语音译;有的以居住区的地理名称而得名;有的则以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命名,如此等等。对这些民族名称进行民族识别,就是要弄清楚待识别的人们共同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如果是少数民族,那么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一部分。 自50年代初开始,党和国家组织大批民族研究者和民族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密切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实际,对待识别族体的族称、族源、分布地域、语言文字、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社会历史等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研究,并在充分尊重该族体人民意愿的基础上,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了科学的辨识,加上原来公认的民族,到七十年代末,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我国的民族识别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1954年为第一阶段,其间除已公认的蒙古、回、藏、 *** 尔、苗、瑶、彝、朝鲜、满等民族外,又确认了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黎、僳僳、佤、高山、东乡、纳西、拉枯、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民族等共38个少数民族。1954年到1964年为第二阶段,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为德昂族)、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后改为毛南族)等15个少数民族;1965年到1979年为第三阶段,1965年确认了珞巴族,1979年最后确认了基诺族。至此,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加上汉族,共56个民族,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在民族识别中,在有科学依据的条件下,充分尊重民族集团的意愿,在民族称谓上“名从主人”。如1963年4月改“佧佤族”为佤族,1965年10月改“亻童族”为壮族,1985年9月改“崩龙族”为德昂族,1986年6月改“毛难族”为毛南族.

问题四:中国是怎样形成的 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大融合的过程。
中国的民族大融合有3次:
1,周朝建立,到秦国灭六国,到两汉时期。
周朝时,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几乎每一个诸侯国就是一个民族。在春秋不断的兼并中,在战国时形成了战国七雄。任何一个国家的形成都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到秦国灭六国后直到两汉时期,是民族大融合完成的第一个阶段,在这期间中原地区,关中地区和江南地区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明。
2,两汉之后,进入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因中原战乱,人口剧减,曹魏内迁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到中原地带(估计占中原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包括匈奴人(南匈奴人投降了东汉王朝,北匈奴人远遁西方),鲜卑人等等,其中匈奴人最后灭掉了西晋;蜀国也迁了不少少数民族人口到其地盘上;孙吴则是,中原大量人口南迁江南,开发了原来地广人稀的江南。
在西晋短暂的统一后,又陷入了分裂。在北方中国,五胡乱华,前前后后大的国家有十六国。五个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后来曾经两次统一北方中国的也是两个汉化,实行汉族文化的少数民族的人:前秦的符坚(他是少数民族,具体哪个忘记了),还有北魏的拓跋氏(拓跋氏的另一支到了今天的 *** 青海地区,最终形成了藏族)。上面两个少数民族都靠着汉化,也就是同中原的先进汉族文化同化而统一了北方中国。而这时南方中国则由南渡的东晋王朝统治,大量的北方人口(约占八分之一)涌向南方中国,促进了南方中国的开发。
统一中国的隋朝和唐朝,他们的统一者也是汉化的少数民族,如李唐是西域的沙陀人后裔。这时中国又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匈奴等民族被汉族同化。汉族的含义也不再是汉朝时汉族的含义,而是包含了匈奴等少数民族,匈奴等民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3,唐朝末年,中国再度分裂,这时又是有好几个少数民族对北方中国进行了统治。中国又进入了民族大融合,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到宋朝时期,宋朝统治淮南地区,其民族是唐朝大融合时的汉民族;辽国则包括了原本住在辽国的汉民族,其人口可能占大多数,还有契丹和北部的其他少数民族,可能也包括高丽人。西夏则是西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唐宋时居住在西夏的汉族。
上述三个国家除了宋朝本来就是汉族国家外,西夏和辽国金国(金国后来代替了辽国)经过200多年的统治,都不同程度的汉化,都采用了汉民族的文化。
到了元朝,忽必烈统一中国,中国在全中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民族大融合。蒙古人在采取汉族文化和保留本民族文化中斗争了90多年,除了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地区的蒙古人没被同化,在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蒙古人都被汉化了。元朝因为滥发纸币而引起通货膨胀,激起人民的反抗后,蒙古的上层王公被明朝逐回了漠北。
4,元朝时期是全中国范围民族大融合形成的重要过程,明朝清朝延续了元朝的全国范围民族融合过程。元朝以后的中国,都是在今天中国的大致范围内而统一的,中华民族大致形成。这时的汉族包括了被同化的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内。
在明朝后面的清朝,也是少数民族满蒙统治中国,最终也被汉族同化了,当然除了上层王公除外,而即使是上层王公也采取了汉族的文化,在文化上跟 *** 没什么两样了。
清末,中华文化碰上了从所未有的强大的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华文化奋起抵抗,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而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以几千年华夏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认同是以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为基础的。
中华民族不是随便就提出的一个名词,就像美利坚民族一样,都是以共同的文化为自我认同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执泥于汉族,非汉族是不能说明古代中国的变迁的。因为汉族的内涵本来就是随时在变的。......>>

问题五:民族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啊 ? 在原始社会,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过着群居的生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氏族也逐渐扩大、发展,并形成部落(即氏族联盟),部落是由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或胞族组成的社会组织。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增多,部落间以掠夺财产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发生,为了抵御或掠夺其他部落,部落之间逐渐走向联合,形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的出现,加强了各部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同时,由于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人们自由迁徙成为可能,开始摆脱血缘关系的束缚,而杂居在共同地域内,为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部落联盟又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当构成民族的必备条件逐步形成后,部落联盟便发展为以地域为基础的新的人们共同体――民族。

问题六:历史上民族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七:民族是怎么产生的 人们聚群而居,相互联系,形成了有强烈认同感的独特的命运共同体,自然产生的。还能怎么产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