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是怎样认识荆州在整个战争局势中所处的地位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6-23
  
  在刘表到荆州赴任前,袁术就已进入了荆州(因为袁术、孙坚已联手接管了南阳,而南阳郡就是荆州北部的一个郡)。而且,在刘表到荆州赴任时,袁术还曾试图派兵阻止刘表进入荆州。
  
  据《资治通鉴》记载,。“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睿,诏书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当时长江以南同宗族结为贼寇的很多,袁术的部队又驻守鲁阳拦住道路,刘表无法到达荆州,于是只身骑马进入宜城,请南郡人蒯越、襄阳人蔡瑁一同商议对策。”
  
  现在问题就来了。袁术如果强行夺取荆州刺史之位,能实现吗?估计是不能的,因为袁术势力太大,如果袁术进入荆州,荆州的地头蛇们,自然会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因为,袁术势力太大了,他的势力太大,就意味着他有着太多的嫡系小弟;而这些嫡系小弟,就有可能大举接管荆州的主要军政职务;这样一来,荆州的地头蛇们,获得相关职务的机会,就会变得非常小了。所以,荆州的地头蛇们,自然希望荆州自治,换而言之,荆州是荆州人的荆州;说得具体点,荆州的主要军政职务,都应该由荆州籍的人来担任。在这种背景下,荆州的地头蛇们,自然都会极力排挤袁术当荆州刺史。
  
  荆州籍的大佬们,都排斥袁术接管荆州。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对当地的军民而言,谁当这个荆州刺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给荆州带来和平稳定,换而言之,在天下随时可能陷入全面战乱的背景下,普遍的荆州人都希望荆州地区可以躲过这种厄运。
  
  而袁术呢,显然不会满足荆州人的这种愿望,因为袁术入主荆州后,肯定会利用荆州的人力、物力、财力大举角逐天下。到时,肯定会把荆州折腾的乱七八糟。
  
  但是,大家能推出一个荆州籍的人,当荆州刺史吗?估计也不能。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这个荆州籍的人的威望不够,他自然无力与袁术竞争这个荆州刺史。问题是,如果这个荆州籍的人威望太高了,自然就是传说中的超级地头蛇,这种人一旦取得荆州刺史之职,同样可能威胁荆州普遍豪门的共同利益。更主要的是,这样的荆州刺史,似乎也会胁迫荆州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角逐天下。
  
  基于英雄史观的角度,某个人驱赶着无数人力、物力、财力角逐天下,自然是最激动人心的盛况,但是基于普遍老百姓的利益去看,这就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灾难。因为一将功成万古枯,最后能享受这种成就的人,又有几个呢?
  
  所以,大家自然倾向于希望一个外来的、缺乏众多嫡系小弟的人来当荆州刺史。在这种背景下,刘表拿着董卓颁发的委任状就到荆州上任了。
  
  对于长安政府的这项人事任命,荆州的地头蛇们,普遍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刘表是空降而来的,而且只是一个普通的高级官员,换而言之,刘表并没有大批如虎如狼的小弟。所以,刘表缺乏凌驾于荆州地头蛇之上的实力,更缺乏胁迫荆州人力、物力、财力角逐天下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刘表还没有进入荆州,就获得了众多荆州人的支持。
  
  对于刘表拿的委任状,我们可以简单的说,这就是董卓颁发的委任状,所以它没有任何合法性。问题是,刘表并不是董卓的嫡系,而且还是老牌士大夫集团成员。要知道,刘表是传说中的八及之一。仅这种身份,本身就证明,刘表的这项人事任命,绝不是董卓单独发出的,因为它显然体现着长安士大夫集团的意志。
  
  更主要的是,刘表还是汉室宗亲,所以谁也不敢说,这项任命没有体现出汉献帝的意志。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有人敢说,刘表拿的圣旨没有合法性,那什么样的圣旨才有合法性呢?
  
  关键是,荆州籍的领衔人物蔡氏、蒯氏愿意承认他的合法性,并且愿意支持刘表的工作。那刘表的委任状,自然没有人敢说三道四。
  
  以前,我在看这段内容时,觉得非常奇怪。因为刘表在袁术的威胁下,竟然敢一个人单枪匹马进入荆州地界;关键是,进入荆州地界,就靠蒯越、蔡瑁两个人的支持,就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荆州刺史。这一切怎么看,也未免太过神奇。
  
  后来,我终于发现,这段内容,大约模糊一个最基本的背景。那就是,刘表进入荆州前,就肯定与蒯氏、蔡氏取得了一定的联系,而且蒯氏、蔡氏也明确表示愿意欢迎刘表到任;甚至而言,长安政府让刘表当荆州刺史时,就已派人在荆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公关工作;换而言之,希望荆州的豪门贵族,支持长安政府的这项任命。而荆州地区的某些豪门贵族,肯定也表示愿意接受长安政府的这项人事任命。否则,刘表单枪匹马进入宜城,不要说马上取得荆州系的大佬支持了,就是想马上见到这几个荆州系的大佬,估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荆州一共八个郡,刘表能当这个荆州太守,其实主要是在南郡的豪门贵族支持下取得。
  
  “刘表单人匹马进入宜城,请来南郡的名士蒯良、蒯越”这段话本身证明,刘表是在南郡大佬的支持下接管荆州的。
  
  而蒯良、蒯越给刘表提出的战略计划也是,“聚集兵众后,北据襄阳,南据江陵,荆州境内的八郡,发布公文就可平定。即使那时袁术来攻,也无计可施。”而无论江陵,还是襄阳,都在南郡境内。从这层意义上,刘表可以成为荆州刺史,就是依靠自己老牌党的资历,再凭借长安政府的委任状;加上南郡豪门贵族的大力支持,然后立足南郡,全面接管了荆州地区(至少,没有人敢公开否定他的荆州刺史地位)。
  
  因为当时汉帝国刚刚崩盘,所以荆州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并没有充分整合,换而言之,还没有产生几个拥有压倒优势的大佬。在这种背景下,各郡的地头蛇,想扩张自己的既得利益,就需要得到刘表的支持;而南郡的蒯氏、蔡氏最先把握了这个机会,所以迅速成为荆州最重要的豪门代表。
  
  “(刘表)就派蒯越去引诱各宗党首领,有五十五个首领来到,刘表把他们全部处斩,吞并他们的部队。于是把州府移到襄阳,镇压安抚郡县,荆州属下的长江以南地区全部平定。”
  
  从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刘表、蔡氏、蒯氏联手,先清洗了一批荆州籍的地头蛇。在此基础上,荆州的军事、政治、经济实现了第一次大的整合,于是产生了以刘表为中心的强势地方政府班子。而一个强势的地方政府班子产生后,自然很快让荆州实现了普遍的自治。
  
  当然了,实现这一步,只是使荆州实现最基本的统一、自治。因为,此时刘表为代表的荆州政府班子,恐怕只是牢牢控制着南郡,其它各郡还需要时间慢慢渗透;最简单而言,如果不能把占据南阳的袁术赶出去,荆州到底是谁的荆州,还真难说的很。而袁术领着孙坚那种如虎如狼的小弟(或是盟友),始终也对刘表在荆州的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事实上,在不久后,袁术、孙坚就联手,对刘表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关键时候,刘表的军队把孙坚射死了。
  
  孙坚一死,孙坚一系遂分裂为三股力量,这对袁术来说,大约是好坏参半的事。因为在孙坚活着的时候,袁术对孙坚一系的控制,谁也感觉非常不牢靠;但是孙坚死后,孙坚一系发生分裂,袁术对孙坚一系的控制,显然变得比以前牢靠了。当然了,孙坚虽然死了,但是孙氏集团并没有瓦解,仅仅是因为现在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衔人物,所以暂时只能受制于了袁术了。在这种背景下,袁术虽然对孙氏的控制力加强了,但是孙氏暂时无法作为一个强大的战斗团队出现了,在这种背景下,刘表与袁绍、曹操联盟趁势反击,袁术遂无法在荆州立足了。
  
  当然了,这是后话,我这里说这些,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刘表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历史人物,因为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一个人拿着政府委任状,就能成为一方诸侯,虽然有着足够充足的客观原因,但想实现这一点,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荆州系的大佬,接受刘表当荆州刺史,有一个天然的好处就是,他们可以团结在刘表周围实现荆州的自治。更主要的是,因为刘表是正牌刺史,他拿是汉献帝颁发委任状上任,还是传说中的汉室宗亲,那些跟着刘表的混的荆州地头蛇,就容易有名份。换而言之,谁也不敢说他们的地位是非法的。
  
  基于英雄史观、英雄演义的角度去看,刘表自然是一个大饭桶,但是基于当地百姓的角度去看,刘表却显然是一个值得人敬佩的军政长官(诸侯)。因为,在天下大乱后,从公元190年到公元208年刘表死亡,期间整整18年时间,荆州地区相对而言,一直都置身于战乱之外,刘表一直所做的事,就是保境安民;而且相关工作也非常成功。
  
  在乱世之中,基于普遍老百姓的角度,什么狼吃羊、羊吃狼的,他们最希望的是自己所生活依然能保持和平稳定;事实上,谁能实现这一点,谁才是他们心中真正的大英雄。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控制话语权,所以类似的观点,就让人觉得非常自私自利。
  
  更主要的是,普通老百姓在看历史时,也容易用英雄传奇的角度看历史,所以总觉得,一个军政大佬拥有大量的军政资源,却天天以保境安民为己任,纯粹就是一个大饭桶。总而言之,只有那些天天驱赶着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欲称王、称霸、统一天下的人,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
  
  事实上,如果当时的大佬,都是刘表这种态度,天下的混乱相对就会比较温和。如果理想化一点,各州的军政长官都是刘表这种人,那汉帝国就可以实现几大州自治的联盟。当然在小农社会中,它是不会变成现实的;更主要的是,刘表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因为,一个人能在乱世之中成为举足轻重的诸侯,就绝不可能是什么省油的灯。
  
  如果曹操接管荆州后,顺流而下一举征服江东。那翻开这段历史,我们必须得说,荆州地区是当时最幸福的地区的之一;因为天下大乱,各地都是战火连天,而荆州地区一直相对稳定和平;关键是最后还实现了和平解放。
  
  但是,因为刘备、诸葛亮、孙权、鲁肃这些,被世人所崇拜的大英雄存在,所以荆州地区自然无法避免战乱的威胁。
  
  因为,深受英雄传奇的影响,所以我们总觉得,刘表这种拿着汉献帝的委任状,敢在袁术的堵截下,孤身进入荆州,并且能成为一方诸侯的刘表,也就是一个庸人。当然了,一个在群雄并起之际,当了18年一方诸侯的刘表,也就是一个打酱油的人。
  
  既然大家品评人物的眼光这样高,蒯越、蔡瑁之流的人物就更不值一提了。在《三国演义》中,蔡瑁自然只能扮演一个丑角一样的人物了。因为他投降曹操的结果,就因为周瑜一封假造的书信,就让曹操稀里糊涂的被砍了脑袋。
  
  其实呢,荆州的蔡瑁,就如徐州的陈登、糜竺等人,那就是标准的地头蛇,所以他们支持谁,谁就容易取得当地的控制权。而且,正因为他们是地头蛇,所以无论谁到相关地区,也得拜他们的码头,并得尊重他们的利益,否则谁也别想在当地站住脚。当然了,因为他们有这种资本,所以他们通常都是习惯性的坐看风云起,因为无论谁接管相关地区,也得给他们留一份。
  
  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无论陶谦、刘备,还是吕布、曹操接管徐州,陈登的地位都是不能动摇的;甚至还必须得给一定的上升。
  
  糜竺之所以愿意放弃这种地位,那是因为刘备那种枭雄级人物,让他实在太崇拜了,所以他认为紧跟随刘备,一定可以取得更高的利益。历史证明,糜竺并没有赌错。否则,以糜竺的身家地位,在徐州坐看风云起,谁也得给他留一份。
  
  “糜竺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人。先辈世代经商,家中仆役上万,财产极为丰厚。”家中仆役上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大家可以想象。
  
  仅仅是因为,诸葛亮是刘备一系的后起之秀,而且在刘备死后,更取得了蜀汉执政官的地位,所以难免会弄出一些太祖与林帅井岗山会师的伟大历史性事件;而且诸葛亮盖棺定论几近是一个完人,所以诸葛亮在刘备一系的这种历史地位,就变得不可动摇了。
  
  其实呢,糜竺在刘备一系的地位,一直高于诸葛亮。而且影响力,也一直高于诸葛亮。刘备称帝时,群臣上表。“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上奏说、、、”。从这种蜀汉官方的原始资料上,我们自然可以看出来,刘备称帝时,糜竺也排在诸葛亮前面。
  
  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家中有上万仆役的大佬,在乱世之中,抛家舍业,携带大量的原始资本,跟着颠沛流离的刘备干革命,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什么样的魄力?这样的人,在刘备一系会拥有怎样的地位,我们还用细分析吗?
  
  林帅与太祖井岗山会师后,那些革命元老,只能气得欲说还休了。幸好林帅落了个机毁人亡,如果林帅依然还是太祖最伟大的战友,我朝所写的历史,恐怕就是没有林帅协助太祖皇帝,就没有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其实诸葛亮,也就是一个成功的林副统帅。
  
  后来,糜芳(糜竺的弟弟)与关羽弄僵了,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因为当年你们刘、关、张混得屁也没有一条时,是谁一直不计血本的支持你们,如果没有我们糜氏兄弟,你们能有今天?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回到前面说的内容。
  
  普遍的地头蛇,通常都是像陈登那样坐看风云起。因为,有着偌大的家业,稳坐钓鱼台就可以了。总而言之,管他风朝哪边刮,咱永远也可以左右源。既然我们拥有这种资本,何苦把头撇在裤腰带上,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呢?总而言之,哪边风强咱们朝哪边倒,一门心思捞冷门,自然有可能赢得盆满钵满,但是输了呢?
  
  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当曹操攻打荆州时,蒯氏、蔡氏都是劝刘琮投降。因为,与曹操为敌,对他们而言并没有足够的利益;曹操接管了荆州,也不会损伤他们的根本利益,当然了,如果曹操一时分不清头大眼小,非要逼他们叛乱,那就另当别论了。
  
  曹操能取得众多这种地头蛇的支持,自然可以轻易控制荆州的普遍地区;否则,这些力量随便扶植一个强势人物(比如刘备、或是孙权),就可以让曹操把刚刚取得的成就,也全部吐出来。
  
  事实上,曹操进入荆州地区后,那是想办法与荆州系的大佬建立合作关系。“曹操进军江陵,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列侯,连同蒯越等人,被封为侯爵的一共有十五人。曹操下令从狱中释放韩嵩,用朋友的礼节来接待他,让韩嵩评价荆州人士的优劣,都加以提拔任用。任命韩嵩为大鸿胪,蒯越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
  
  蔡瑁的姑姑嫁给了太尉张温,大姐嫁给了黄承彦(黄承彦就是诸葛亮的岳父),二姐嫁给了刘表。蔡瑁的姑父、姐夫都这样牛逼,无非是因为蔡氏本身就是标准的豪门大族。所以,蔡瑁在年青时,那就是标准的贵族公子哥,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蔡瑁年青的时候,就与曹操是好朋友。而曹操进入荆州后,那是亲自到蔡瑁家,并且蔡瑁叙旧情。
  
  “少为魏武所亲。刘琮之败,武帝造其家,入瑁私室,呼见其妻、子,谓瑁曰:‘德圭,故忆往昔共见梁孟星,孟星不见人时否?闻今在此,那的面目见卿耶!’”(摘自《三国志、注》)
  
  蒯越同样也是可以左右荆州局势的大佬;所以刘表取得他与蔡瑁的支持,拿着一纸委任状,就成了货真价实的荆州刺史;他们都认为投降曹操符合荆州的利益,曹操就可以不战而得到荆州。曹操平定荆州后,高兴的说,“我得到荆州也不很高兴,高兴的是得到了蒯异度(蒯越)啊!”类似的话,也许存在客套的成份,但是蒯越在荆州的影响力,却从这种话里,也可以窥见一斑。
  
  曹操与蒯越、蔡瑁套近乎。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曹操只要得到这些地头蛇的支持,他就容易控制荆州。否则,荆州那样大一块地方,并不会因为刘琮投降,就可以全面接管的。
  
  蒯氏、蔡氏是荆州最主要的两个地头蛇。荆州其它地头蛇,与他们相比,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罢了。只是因为,我们看惯用英雄传奇的眼光看历史,所以除了那几个主角之外,其它的人,无论多牛逼,也都好像是打酱油的。
  
  既然蒯越、蔡瑁之流的人物,在许多人眼中,都不值一提。荆州境内,那些省军级的大佬,那些市师级的大佬,自然就更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跑龙套的人了。
  
  表面上,刘表一直保境安民,不敢放手角逐天下,本身就证明他是一个大饭桶。实际上,在天下纷争之际,一个人能实现保境安民。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刘表等人不想打仗,并不意味着其它大佬就会与荆州井水不犯河水。
  
  最简单而言,孙坚与袁术曾联手攻打刘表,结果呢,孙坚被打死了!张济(董卓系的大佬,张绣的叔叔),也曾试图侵犯荆州,结果呢,也被打死了。
  
  当然了,袁术虽然已在荆州占住了脚(占据了荆州最大的南阳郡),最后也不得不退出了荆州。
  
  而且在官渡之战前后,“长沙郡太守张羡,性格倔强,刘表对他不礼敬。长沙人桓阶建议张羡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联合起来抗拒刘表,派使者向曹操表示归附,张羡听从了他的建议。”“刘表进攻长沙郡太守张羡,连年不能攻克。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分不出兵力来救张羡。张羡病死后,长沙人又拥立他的儿子张怿接替他的职务。刘表进攻张怿以及零陵、桂阳两郡,全部平定。从此,刘表拥有土地数千里,军队十余万,便不再向朝廷进贡。”
  
  从相关内容可以看好现来,刘表的荆州刺史,虽然是在当地豪门贵族的支持下取得;但也是通过血与火的拼搏才实现。
  
  当然了,刘琮(刘表的儿子)无力与曹操对抗,也是因为与曹操对抗,并不符合当地豪门贵族的利益,所以当地豪门代表都劝刘琮投降曹操。一方面是刘氏兄弟不和,另一方面是境内的地头蛇,都劝刘琮投降,刘琮自然无力对抗曹操了。
  
  事实上,曹操趁势下江东时,江东的地头蛇们也是这种态度。总而言之,与曹操开战那是凶多吉少,投降曹操,依然是马照跑、舞照跳,何苦与曹操开战呢?但是,孙氏的权力核心比较强大,所以终于是主战派上了上风。
  
  面对曹操不战而下荆州,许多人都是嘘唏的没完没了,更有许多人恨得差点吐了血。对此我觉得,当时的人,有着太多的利害关系,有这种感觉,这很好理解;当时的人都喜欢说什么帝王将相,所以全然不顾芸芸众生的现实利益,这很好理解。后世读者,天天开口闭口什么民权、什么百姓;竟然也是这样唯恐天下不乱,实在让我觉得,他们天天说什么民权、民姓,恐怕也就是因为他们喜欢说几个时髦的名词罢了。因为,凭他们这种思维习惯,真懂得民权、百姓是什么意思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