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知遥的山东马知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马知遥,曾用名马永生,1971年3月生于新疆阿克苏。1992年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近十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先后在大众日报、济南时报、山东电视台做编辑、记者、编导。中国70后作家,70后诗歌理论家、诗人。2000年6月在山东大学获得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以特殊人才身份分配至山东艺术学院任教。现为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博士后,非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理论、艺术民俗学、艺术创意学、当代艺术批评,所任课程艺术民俗学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006)。所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2009年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大)核心成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艺)核心成员。近年来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博士后课题1项,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4项;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先后出版学术著作7部,创作专著3部,翻译1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34篇。
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音乐家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神话学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黄河诗报》杂志执行主编。 一、论文及评论
1.CSSCI挽救非遗需唤醒全民文化情感,《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
2.CSSCI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报》4月15日要点摘登。《光明日报》2010年6月29日“论点摘编”版面摘登。
3.CSSCI非遗保护中的疑惑和探索,《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2011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
4.CSSCI中国乡民艺术的精神镜像与吉祥追求,《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5.CSSCI孟姜女传说的人文内涵及创意开发《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俗研究》2009年第3期摘登。
6.CSSCI《荒诞中的真实》,2006年秋季《小说评论》
7.CSSCI《中国当下泛裸体现象考察》,2008.1《求实》
8.CSSCI《隐秘历史的的现代书写》2005.1《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9.CSSCI《音乐谱就的快乐和忧伤》,2000.2《西北大学学报》
10.CSSCI《解救我们的小说》,2002.7《出版广角》
11.(中文核心)市民生活的戏剧之魅,名作欣赏,2011年4月1日
12.(中文核心)朴拙自然 心远气清《时代文学》,2008年第12期
13.(中文核心)宿命的呐喊和可畏的现实《名作欣赏》2009年第10期下旬刊
14.(中文核心)曹禺戏剧的先锋性《名作欣赏》,2009年第11期
15.(中文核心)《封锁和被封锁的人间世》,2008.5《名作欣赏》
16.(CSSCI)《传媒高新技术发展中的中国艺术创意》,2008.9《理论学刊》
17.(中文核心)《陈先发:古典的现代表达》,2008年9月《青年文学》(下半月)
18.(CSSCI)《乡间戏剧中的儒家文化》,2004.7《理论学刊》
19.(中文核心)《于坚:在大城市的黑夜里》,2005.9《名作欣赏》
20.(中文核心)《王小妮:我看到了海的脸》2006.1《名作欣赏》
21.(中文核心)《韩东:那些年》2006.5《名作欣赏》
22.(中文核心)《余华的活着与活着的现实性》2002.1《名作欣赏》
23.(中文核心)《在细雨中呐喊的实验性》2002.2《名作欣赏》
24.(中文核心)《虫草花木总关情》,《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5
25.(CSSCI)《余华小说先锋艺术论》,2007.7《理论学刊》
26.(中文核心)《道德失范时代的价值迷茫》,2004.3《名作欣赏》
27.(中文核心)《为男欲掌控下的女性悲歌》,2005.3《名作欣赏》
28.(中文核心)《夫妻之役:一场惊心动魄的命运对决》,2005.5《名作欣赏》
29.(中文核心)《我因此看到平凡人生》,2004.3《名作欣赏》
30.(中文核心)《外国诗歌创作中的感动写作》,2007.7《名作欣赏》
31.(中文核心)《当代诗歌创作中感动写作》,2007.1《名作欣赏》
32.(CSSCI)《吉祥文化的精神镜像和艺术表现》,《民俗研究》2007.5吉祥文化专刊
33.(中文核心)《2003年的中国诗歌》,2004.3《时代文学》
34.(CSSCI)《关注当下生活--首届鲁迅文学奖部分获奖小说扫描》,1998.2《理论学刊》
35.非遗保护和开发是否能够并举:民间文化论坛,2011年第2期
36.非遗保护和开发是否能够并举,中国艺术报,2011年6月24日,后被全国40余家媒体转载。
37.晋鲁豫“布老虎”生存状况调查,中国文化报,2011年6月15日
3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是否能并举,《文艺繁荣与价值引领:第五届当代文艺论坛文集》,2010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社
39.清明寒食的人文立场和现代传播,《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2010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
40.非遗保护:抢救 唤醒 文化自觉,《艺苑》2011年第1期,《民主与法制时报》3月14日摘登
41.让传承人说话--裸体拉纤事件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4日
42.论“伪非遗”事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1日
43.庙会还要有点文化味,《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2月22日
44.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文化自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6日
45.城市化挑战“非遗”的本真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14日
46.画乡消失,年画何处落脚?,《中国文化报》,2011年4月19日
47.手工制作还是机械化生产:布老虎的两难选择,《中国文化报》,2011年4月28日
4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初探,《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9.传统节日的人文传播和现代传承,《艺苑》,2010年第2期
50.艺术创意将成为创意产业发展关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30日,文化产业专版
51.原生态艺术硬性表演异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0日
52.重视诗歌写作的深度和难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22日
53.水的浪漫和夜的深沉,《中国税务报》,2010年3月12日
54.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星星》理论版,2010年第2期
55.当代诗歌创作现状探析,《星星》理论版,2010年第3期
56.莫非诗歌论,《星星》理论版,2010年第4期
57.当代中国诗坛病症解读,《星星》理论版,2010年第5期
58.关于近年来诗歌奖项现象的对话,《中国诗人》2010年第4卷
59.他在水边敲打:80后诗人史质诗歌印象,《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4期
60.美质直通天地 大爱可撼人心,《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1期
61.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1期
62.亲情充盈 爱撒故园,《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1期
63.路也访谈录,《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2期
64.评论专栏:马累、江非、三色堇、宇向作品评论,《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2期
65.预约死亡或者回答,《星星》2010年5期(理论版)
66.中国当下诗坛病症解读,《星星》2010年5期(理论版)
67.诗人请穿上裤子 不要随地吐痰,《艺术广角》2010年3期
68.现当代文艺创作中“精神性”缺失的讨论,《艺术广角》2010年2期
69.现代诗歌创作技法散论,《黄河诗报》杂志,2010年第3期
70.对世纪初诗歌“文化现象”的几点思考《星星》理论版,2009年第7期
71.世纪初诗歌的“文化现象”的对话《中国诗人》,2009年第一卷
72.谭延桐:上升的道路《中国诗人》,2009年第二卷
73.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1)《星星》理论版,2009年第10期
74.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2)《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75.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3)《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76.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4)《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77.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5)《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78.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6)《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79.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7)《黄河诗报》杂志,2009年第8期
80.所有澄静温暖甚至奔赴光荣的诗歌都因为爱《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1.诗歌不死,诗在民间《星星》理论版,2009年第11期
82.选本时代的诗歌问题,《中国诗人》2009年第四期
83.隐秘内心的清晰叙述,《中国诗人》2009年第四期
84.成就的快慰和黑暗的来临《非非评论》,2009年年选
85.中国传统节日的人文内涵和精神镜像《中国民俗文化当代传承浙江论坛》论文集,2010年4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86.艺术创意学设立的必要性探讨《第四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年会》论文集,2009/09《齐鲁艺苑》杂志
87.《檀香刑:狂欢化叙述的女子》,2007.6《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88.《从创意学角度看一本刊物的成长》,2008.3《诗歌月刊》
89.《众声喧哗中的锐利歌唱》,2008.1《诗歌月刊》
90.《想象的恬静与人间烟火》,2008年第三卷《中国诗人》
91.《关注被遗忘的群落 发现新诗发展的可能》序马忠《文本与言说》,2008年9月,大众文艺出版
92.《论动物图案中的吉祥情结》,2008年5月《艺苑》杂志
93.长篇评论《众声喧哗中的寂寞言说》《芝麻开门》2008年1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94.《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06-2007卷,发表《2007年中国诗歌大事述评》
95.《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第三条道路》,2007.4《齐鲁艺苑》
96.《论中国吉祥文化的精神镜像和艺术表达》,2007.4《艺苑》,全文选入《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论文集》
97.《在辽河的历史中回望》,《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5
98.《他独自在高原亮剑》,《雪莲》2007.5
99.《诗歌中坚的世纪合唱》,《诗歌月刊》(下半月)2007.7/8
100.《精英文化的媒体传播》,2007.7《当代小说》
101.《内心隐秘的潜入者----读汤养宗诗歌》,《敦煌》杂志,2007年第1卷
102.《那些喂养诗歌的兄弟姐妹》,《诗歌月刊》(下半月)2007.12
103.《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诗歌观察》,《诗歌月刊》下半月,2006.11
104.《大家风范 经典印象》,2005.7《当代小说》
105.《文化转型期的山东70后诗群》,2007.9《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6.《你看你看文坛的脸》,2001.7《当代小说》
107.《崛起在网上的山东新诗人》,2006.9《当代小说》
108.《扬州文学》,2005.3《扬州文学》
109.《让诗歌找到“感动”和“意义”》,2005.1《新诗代》
110.《感动写作论》,2005.2/3《新诗代》
111.《他在诗歌中让长诗找回尊严》,2006.9《海啸三部曲》
112.《众声喧哗中最锐利的独唱》,2008.1《诗歌月刊》(下半月)
113.《刺探黄礼孩的隐秘世界》,2006.9《文学界》
114.发表评论《水色的浪漫和夜的温柔》2007年<大型诗丛>总第12卷
115.发表评论《冥想中的潍河滩》2007年<大型诗丛>总第12卷
116.《芦苇岸:让内心找到丰富多彩的表达:阅读芦苇岸近期诗作有感》,2006.1,《中国诗人》
117.崛起在网络上的山东新诗人《当代小说》2006.7,
118.非遗保护的人文和环境《中国文化报》2009年6月28日
119.山东民俗20年《社会科学报》,2008年5月14日
120.从创意学角度看当代红色经典的改编《现当代文学论坛》,2009年11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121.孟姜女传说的人文内涵和产业开发的可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9日
122.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系列4《星星》2010年2期(理论版)
123.中国当代诗坛创作现状扫描《星星》2010年3期(理论版)
124.鉴别从文本细读开始系列5《星星》2010年4期(理论版)
125.《红灯记》电视剧与新世纪红色文化重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
二、个人专著
1《感动写作论》,2007.7 中国戏剧出版社,专著,27万字
2、《现当代文艺创作中的怨妇母题》,2007.11中国戏剧出版社,专著,18万字
3、《二十世纪中国经典戏剧研究》,2008.4, 中国戏剧出版社,(主要著者)28万字
4、《中国小说艺术探幽》,2008.5 ,中国戏剧出版社,专著,18万字
5、《当代艺术思潮论》,2009.9,青海人民出版社,合著,22万字
6、《影评写作理论与实践》,2006.11中国戏剧出版社,第二主编,18万字
7、《法兰西之旅》,2006.1鹭江出版社,第二译者,22万字
8、《爸爸的黄羊》(小说),2002年5月,黄河出版社,22万字
9、《光打不到风的身上》(诗集),2000.9 作家出版社
10、《走遍天涯》,1998年11月,燕山出版社,20万字
11、《芝麻开门》(诗歌),主编,2008年11月
三、个人获奖状况:
1、《非遗保护的困惑与探索》获得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2、《非遗保护的困惑与探索》获得26次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3、《中国小说艺术探幽》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
4、专著《现当代文艺创作中的怨妇母题》,获2008年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5、专著《中国小说艺术探幽》获得2010年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6、《现当代文艺创作中的怨妇母题》获山东省2008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
7、论文《中国乡民艺术的精神镜像与吉祥追求》获得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
8、2005年度山东省出版研究论文选《书坛话语》刊发评论:《在宏大历史叙事中呈现可能:读女作家虹影长篇新作〈上海之死〉》(泰山出版社)该论文获出版优秀论文奖。
9、《非遗保护的悖论与解决之道》获得第5届泰山文艺奖
10、《影评写作理论与实践》获得山东省2007年度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二等奖。
11、曾获得山东大学2006年度最高研究生奖学金“立青奖”。
12、2007年小说、诗歌、散文分获10项山东省五一文化奖。其中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
13、民俗小说《爸爸的黄羊》2002年获得全球华语文学创作优秀小说大奖。
14、中篇小说《昨日之城》2009年荣获首届万松浦·佛山文艺文学大赛,优秀小说大奖。
15、2009年获得国家国庆60周年彩车游行优秀工作者。
16、山东省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彩车“最佳创意文案奖”。
17、《当代艺术思潮论》获得2010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山东艺术学院年度科研二等奖。
18、2010年度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科联科学普及周先进工作者
四、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1、国家49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以北方五省区布老虎田野考察为例》(1/1)
2、2011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第一批)《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及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获得立项,任子课题项目负责人。
3、山东省教育厅项目:《三大演剧体系下的中外戏剧研究》(第一项目合作人) 2007~2009 (2/2)
4、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民俗学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艺研究》(独立) 2007~2009 (1/1)
5、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项目:《祛魅与返魅:当代艺术思潮论》(独立)(1/1)
6、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创意和非遗保护》2009~2012(1/1)(独立)(1/1)
7、七所艺术高校“统一通用”教材建设规划项目:《艺术创意学概论》(独立) 2010年(1/1)
8、2007年度山东艺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当代艺术思潮系列研究》,(独立)2008年(1/1)
9、2008年度山东艺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山东非遗保护中的吉祥情结》,(独立) 2009年(1/1)
10、2007年《现当代文艺创作中的怨妇母题》获得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出版基金项目(1/1)
11、2008年《中国小说艺术探幽》获得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出版基金项目(1/1)
12、2008年《20世纪中国经典戏剧研究》获得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出版基金项目(1/1)
13、2009年《当代艺术思潮论》获得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出版基金项目(1/2)
14、2010年《艺术大学人文教育之研究》获得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第一合作者)
15、2010年山东省社科联科研资助项目《非遗保护和创意产业研究》(1/1)
16、2010年山东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非遗保护中的文化创意研究》(1/1)
五、艺术创作实践
发表诗歌300余首,小说30余篇,散文随笔100余篇,作品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当代小说》《山东文学》《中西诗歌》《青年文学》《散文 海外版》《人大复印资料 文萃》《作家选刊》《绿风》《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诗歌年选》《中国最佳诗歌》《中国诗选》《20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等全国各地刊物。篇目太多从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