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十一长假刚过,我们独山子第二中学一行4人,怀揣着对新教材新课程的未知和疑惑,带着对选课走班分布式管理的向往和思考,专程来到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参加了克拉玛依市中小学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分层教学选课走班挂职培训班。走进情境教育的诞生地——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挂职学习。这是自我2008年工作以来,第一次可以暂时放下手头繁忙的教学工作进行这么长时间的课程学习。我要感谢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的领导在我职业生涯最迷茫的时候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重新学习,及时充电,我也要感谢独山子第二中学的领导,他们对此次学习的重视和支持,才促成了我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沉浸式学习。也要感谢我们独山子第二中学的各位同事们,在学习期间,他们帮我们承担了大量的工作。

    为使我们的学习能够高效,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为此次的培训做了具体和详细的部署。为我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和详细合理的培训规划。为培训的每个学员配备教学导师和行政导师,方便我们跟岗学习。同时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让克拉玛依第一中学的老师进行分布式管理大答疑,每周更是安排了头脑风暴,让学员进行一周学习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教育局局长李国莲更是多次到达学习现场,和学员进行交流,鼓励我们将所学理念践行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克拉玛依第一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更是对此次培训给与了最大的支持,陈东校长多次到场,帮助我们解答疑惑,我们进入各教研组听课学习,还参与了第一中学新教材大单元理念的公开课教学展示,在实践中和一中的老师们在一起备课,在一起学习,成长进步。使得我们在短短的三个月里从分布式管理的实践操作到设计思想、理论构架,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印象最深的几场讲座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克拉玛依教育同仁们在教育改革这条路上的艰辛探索,也看到了克拉玛依教育人的丰硕成果。

      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的孙延宾校长做了题为“发现成就卓越的教师”的专题讲座!孙校长用八个发现告诉学员卓越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孙校长一开始通过一个题为《找到自己》动画短片引出此次讲座的主题!孙校长说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过的不快乐其实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清楚的认知自己的职业 ,勇于承担社会改造的使命,有了对职业深层次的认同,精神上会丰富而充实。孙校长还提到卓越的教师应该学会把校长对自己的期待和认同转化为教师的自我期待和认同,因为职业认同才能够成为教师发展的持久内驱力!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孙校长人为自主学习是成为卓越教师单位必要途径,外在的培训很难成为一种持久的动力,优秀的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清楚自己热爱和擅长的领域,要学会主动出击,获得精准培训的机会,针对自己面临的问题或者发展的方向,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应该勇于主动申请,因为只有主动的学习和培训才能事半功倍!优秀的教师不仅在于善于反思自己的不足,还在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优势并发扬这种优势!孙校长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和真实生动的例子告诉学员们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名卓越教师!振聋发聩,激荡人心!

       北京十一学校刘伟校长在线上为学员带来了主题为“五育并举”语境下学校的课程规划与实施的讲座,刘伟校长先从课程发展规划的“顶天立地”、“选择性和“”发展性”三个基本原则开题,刘校长认为课程发展规划必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课程不能选择就很难谈到个性,在这个基本的原则下,分层分类课程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他分别以十一学校语数外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分层设置来简明扼要的解释了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接着刘校长从如何制定教学规划方面介绍了北京十一学校如何实现从一张总课表到一人一课表?如何让教学计划有足够的包容性?如何满足学生不断变化得成长需求?如何处理教育资源和有限性学习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张力?总之教学规划的前提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上,刘伟校长也为学员用实际的案例介绍了如何设置教学的情境,如何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如何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帮助学生给出评价量规和学习资源等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在课程核心任务的设置上他谈到:“核心任务的设置首先应该承载目标,学习活动必须落实单元目标,教师设置核心任务需要有“断案思维”和“工程思维”,可以学着做加法和减法,比如在《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中为《平凡的世界》加一个变量;在《史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对人物的理解设置最佳君臣组合。同时刘校长在谈到老师们都关心的过程性评价时也表示在学生的评价中表现性评价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学生的作品评估比前期的学习过程更为重要,在评估学习结果中讨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目标的落实才是有意义的。两个小时的讲座让每个学员都收获颇丰,对北京十一学校充满了向往。

      市教育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的吴勇老师带来了题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讲座。吴老师认为教育质量监测就是在长期的过程中专业的人通过专业的工具对教育质量进行专业的评价。就是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而评价的落脚点是价值判断。吴老师指出了之前对学生的简单片面的成绩诊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诸如用三率和平均分考核教师的业绩、培养重分数轻能力的学生 、很多老师不喜欢参加教学研究等等。吴老师认为教育质量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发现过程性问题,让教师和学生都变得更好,评价也是生产力!在具体的教育质量评价操作中,吴老师认为总结性评价要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学业评价和非学业性评价相结合 ,鉴定评价和反馈指导相结合!要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来戒除模糊,揭示出影响学生的教、学、管各种因素以及相关因素对学业的影响程度!无论是国家宏观层面还是具体到微观的教育教学层面 ,高质量的评价都是不可或缺的!

       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孙玉红副校长分别从学校已有的建设基础、双新建设六大任务、课程完善重点突破、难点攻关与年度规划、单元化课堂教学实践的五个维度来介绍第一中学的课程架构和学科教学。她提到第一中学之所以在转型变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最主要的源于学校架构了相对完善的以学术为引领、扁平化治理为特色的学校组织治理体系,极大地激活了办学动力。她用“扁平化”、“联邦式”、“分布式”、“制衡性”四个特点来概括这种治理体系的优势。这种治理体系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率,解决了传统学校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和行政决策者的矛盾,极大地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改善了以往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师生关系,极大地提升了办学品质。她接着向我们介绍了第一中学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指导的培养为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老师提供有效资源帮助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符合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理念和新教材大单元化教学的理念。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第一中学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实行学部与学科双培养、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引领、课程办督导、教育家书院分享的教师发展体系,建立了专业基础、专业发展与专业拓展的教师三级发展课程。在学生课程建设上,第一中学高中部的课程建设主要有九大领域,十四个课程模块,从新高一下学期开始借助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选择,致力于发现、培养更多有可能的学生,使学生学有余力,学有专长!在单元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孙老师用各个学科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如何在课程标准的支撑下分解学习目标,进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并且通过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整合单元教学资料、梳理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具体过程,孙老师主张在课程标准支撑下分解单元学习目标,教师要注重自己的素读体验,最终在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后孙老师也提出了目前继续攻关的方向,即改进评价结果,强化过程评价。也希望在后期的公开课研讨活动中一个学科组可以展示一个完整的单元设计!

       之后的培训主要以跟岗培训为主,听了一中高一学部几位语文老师的课,也参加了一中高一语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和大教研活动。主要的感触就是更加相信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教学工作之于每一个老师都不可能是轻松的!我看到李咏梅老师在匆忙中吃着早餐的样子,我看到庞佳璇老师抽背学生课文,一次次的帮助他们过关!我看到集体备课时每一个老师针对一个问题钻研探讨,我看到年轻的伟豪老师在单元教学中真实的困惑和思考,我也看到振宇老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勇敢尝试。看到巫杰峰老师在磨课中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深厚的教学理论水平,看到他们在工作中发光的样子,那就是我看到最有希望的样子。他们对我来说是陌生的 又是熟悉的!陌生于在此次培训前我们从未认识!熟悉于他们身上有那么多我熟悉的样子!他们有着我熟悉的对教育的热爱,对课堂的认真,对学生的关切,他们的样子就是我身边同事们的样子,他们的样子就是无数个在教育岗位上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普通老师的样子!但他们身上又有着很多独特的地方!他们在每节课前都要进行小测,对要求背诵的课文进行理解性默写,这对于检测学生的背诵默写的考察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他们在理论学习上是十分认真的,具体表现为大教研活动的第一项便是对教学理论落实于实践的考察!考察的问题具体于一篇课文的一个问题。我看到问题的时候,一种本领恐慌随之而来,因为我常常觉得自己理论知识的储备还可以,结果看到题目的时候,竟然无从下手!这让我一下子如坐针毡!有一次的大教研活动中,两位高一的年轻教师用PPT单位方式分别从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来梳理大单元情境化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理论有具体事例,让我对一中年轻教师的理论储备和教学思考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是真正的“后浪”,有思想,有想法,有激情。他们是语文教育的新生力量!也代表着一中语文教学的未来!

      大单元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的结合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矛盾。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都面临着学生预习不够,学生活动过多,课时不够等等具体问题!怎样去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试着将学习任务和作业设计联系在一起,规划课时,精讲内容一定要精中选精,不能漫无目的的上课,学生的作品展示也一定要展示精品,展示也必须有点评。精心打磨课堂的每个环节,用心留意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处理好细节的问题,把课堂当做一件艺术作品,把单元目标当做一个项目去完成,在完成之后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思路,整理资料,坚持下去,我想我们遇到的问题应该会越来越少!细微深处见真章,把细节做到极致,静待花开,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学习期间,我们聆听了很多场精彩的讲座。也听了很多优秀的常规课和公开课。克拉玛依一中老师们在新教材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精巧的设计,灵动的课堂,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三个月的学习,我们不仅零距离地与大师,专家、同行接触、对话,而且走进一中课堂,亲身感悟教育改革带来的课堂魅力。三个月的时间很快,我们满怀期待而来,满载收获而归。希望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认真消化、吸收此次学习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且行且思,渐行渐美,让我们的学生拥有高效幸福的课堂,让自己收获幸福的教育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