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05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词解释
1. P16
2. p18
3. P48
4. P34
5. P59
6. 39
7. P72
8. P84
9. P95
10. P100
二、简答题
(一)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1. 考核知识点: 行动研究的特点。
2. 答题要点:
行动研究的特点是:
(1) 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2) 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3) 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
(4) 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二)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 考核知识点: 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2. 答题要点: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
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 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三) 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1. 考核知识点: 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2. 答题要点:
小学时期是开始形成同伴团体的时期。这时的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社会问题,学会按照同伴团体的标准建立合适的反应模式来组织自己的行为,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同伴的拒绝与接受反应使儿童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注意:同伴团体是小学儿童社会性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小学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不仅要了解小学时期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还要了解同伴团体的特点。
(四)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P63
(五)简述加昌前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1. 考核知识点: 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2. 答题要点:
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执行控制系统对信息、表征形式和加工策略的选择都具有指导和监控作用。预期指人的信息加工活动受目的指引。认知目的引导着加工方式的选择。认知加工活动的实现和预期目的的达到会带来情感的满足,由此进一步激励新的认知活动。
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的过程,根据这样的信息流程和执行控制与预期系统的作用,加涅进一步把学习过程划分成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动作阶段,(8)反馈阶段。加涅指出,与各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态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学影响下出现的。
注意:在答这道题时首先要理解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的基本概念。
(六)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
1. 考核知识点: 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
2. 答题要点:
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为学生创造知识应用的情境,就可以使知识迁移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过程,从而加快知识迁移的发生,提高迁移的效果。
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从知识应用的各种形式来看,无论利用已有知识解答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还是利用已有知识发现并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已获得的知识对处理一种新的问题情境产生积极影响的过程,所以知识的应用本质是依赖于知识的迁移实现的。
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题
(一)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1. 考核知识点: 根据小学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2. 答题要点:
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 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 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
②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 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如果不能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是一刀切,那么就会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二)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三)论述如何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1. 考核知识点: 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2. 答题要点:
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 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 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 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 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1. 考核知识点: 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2. 答题要点:
根据概念学习的两种形式,可以把概念教学也相应地划分成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向学生呈现某个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个定义。另一种教学方式是先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定义,紧接着呈现几个正例和反例,要求学生根据定义识别正例和反例。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表现这一定义的。这两种概念教学方式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的,尤其是后一种教学方式。
无论采用那种教学方式,都必需涉及概念的四个方面:概念的名称、定义、本质和非本质特征、正例和反例。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 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 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 多用变式和比较。
(5)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注意:在答这道题时要联系教育教学实际适当进行论述。
相似回答